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首发论文
动态公开评议须知

1. 评议人本着自愿的原则,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从论文的科学性、创新性、表述性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的学术评价,亦可对研究提出改进方案或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2. 论文若有勘误表、修改稿等更新的版本,建议评议人针对最新版本的论文进行同行评议。

3. 每位评议人对每篇论文有且仅有一次评议机会,评议结果将完全公示于网站上,一旦发布,不可更改、不可撤回,因此,在给予评议时请慎重考虑,认真对待,准确表述。

4. 同行评议仅限于学术范围内的合理讨论,评议人需承诺此次评议不存在利益往来、同行竞争、学术偏见等行为,不可进行任何人身攻击或恶意评价,一旦发现有不当评议的行为,评议结果将被撤销,并收回评审人的权限,此外,本站将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5. 论文所展示的星级为综合评定结果,是根据多位评议人的同行评议结果进行综合计算而得出的。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勘误表

上传勘误表说明

  • 1. 请按本站示例的“勘误表格式”要求,在文本框中编写勘误表;
  • 2. 本站只保留一版勘误表,每重新上传一次,即会覆盖之前的版本;
  • 3. 本站只针对原稿进行勘误,修改稿发布后,不可对原稿及修改稿再作勘误。

示例:

上传后印本

( 请提交PDF文档 )

* 后印本是指作者提交给期刊的预印本,经过同行评议和期刊的编辑后发表在正式期刊上的论文版本。作者自愿上传,上传前请查询出版商所允许的延缓公示的政策,若因此产生纠纷,本站概不负责。

发邮件给 王小芳 *

收件人:

收件人邮箱:

发件人邮箱:

发送内容:

0/300

论文收录信息

论文编号 201403-455
论文题目 植入式人体通信技术发展与未来
文献类型
收录
期刊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年, 卷(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书名(中文)

书名(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编者.论文集名称(中文) [c].

出版地 出版社 出版年-

编者.论文集名称(英文) [c].

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上传封面

期刊名称(中文)

期刊名称(英文)

日期--

在线地址http://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上传封面

文题(中文)

文题(英文)

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日期--

英文作者写法:

中外文作者均姓前名后,姓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姓全称写出,名可只写第一个字母,其后不加实心圆点“.”,

作者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为实心圆点“.”,

示例1:原姓名写法:Albert Einstein,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Einstein A.

示例2:原姓名写法:李时珍;编入参考文献时写法:LI S Z.

示例3:YELLAND R L,JONES S C,EASTON K S,et al.

上传修改稿说明:

1.修改稿的作者顺序及单位须与原文一致;

2.修改稿上传成功后,请勿上传相同内容的论文;

3.修改稿中必须要有相应的修改标记,如高亮修改内容,添加文字说明等,否则将作退稿处理。

4.请选择DOC或Latex中的一种文件格式上传。

上传doc论文   请上传模板编辑的DOC文件

上传latex论文

* 上传模板导出的pdf论文文件(须含页眉)

* 上传模板编辑的tex文件

回复成功!


  • 0

植入式人体通信技术发展与未来

首发时间:2014-03-14

刘益和 1   

刘益和,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学,人体通信

张双 1    2    3   

张双,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人体通信

秦雨萍 2    张绍祥 4    谭立文 4   
  • 1、内江师范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四川内江 641112
  • 2、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 614000
  • 3、澳门大学科技学院,澳门 999078
  • 4、第三军医大学数字医学研究所,重庆 400038

摘要:人体通信技术是一项新兴的无线通信技术,因创伤小、不会感染、设备定位方便等,在人体实时医疗监测领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按照电极的耦合方式分类,人体通信可分为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和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通过分析整理现有成果可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需要共地耦合而不适合于植入式人体通信;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可弥补电容耦合型人体通信的缺点。已有的研究分别对两种耦合方式的样机、实验作了详细的讨论;按照电极的放置位置分别重点分析了“表面—表面”、“表面—植入”、“植入—表面”以及“植入—植入”人体通信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技术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虽然电流耦合型人体通信还面临诸多难题,但是伴随着多种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医疗设备的需求,其必将成为未来植入式医疗通信技术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人体通信 电容耦合 电流耦合 植入式 传感器

For information in English, please click here

Development and prospect of implantable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Liu Yihe 1   

刘益和,男,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密码学,人体通信

Zhang Shuang 1    2    3   

张双,男,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信号处理,人体通信

Qin Yuping 2    Zhang Shaoxiang 4    Tan Liwen 4   
  • 1、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000, China
  • 2、The Engineering &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eshan Sichuan 614000, China
  • 3、Facul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Macau, Macau SAR 999078, China
  • 4、Digital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8, China

Abstract:The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is an emerg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Due to slight wound without any infection to human body, it makes positioning of relevant devices more easier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l-time monitoring of human body. According to coupling modes of electrodes, the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is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he capacitive and the galvanic coupling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By analyzing available relevant achievement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capacitive coupling communication is inappropriate for the medical implant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because this communication mode requires the common-ground coupling, while the galvanic coupling communication can exactly make up for the disadvantage. In research overviews presently available, prototypes and experiments concerning the two coupling communication modes are thoroughly discussed, and research status of “surface-to-surface”, “surface-to-implant”, “implant-to-surface” and “implant-to-implant” communication methods is emphasized as per installation positions of electrodes. Further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re presented as well as its prospect. Although the galvanic coupling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is confronted with many problems, it will be certain to be chosen in the future implantable medical communication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relevant technologies and increasing demand for intelligent medical devices.

Keywords: intra-body communication, capacitive coupling, galvanic coupling, implantable sensor

Click to fold

点击收起

论文图表:

引用

导出参考文献

.txt .ris .doc
刘益和,张双,秦雨萍,等. 植入式人体通信技术发展与未来[EB/OL]. 北京: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2014-03-14]. https://www.paper.edu.cn/releasepaper/content/201403-455.

No.4589217222691394****

同行评议

未申请同行评议

评论

全部评论

0/1000

勘误表

植入式人体通信技术发展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