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4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浓度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和人参皂苷Re对人参愈伤组织净鲜重和愈伤组织细胞中抗氧化酶活性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和人参皂苷Re均明显抑制愈伤组织净鲜重的增加。人参总皂苷处理后愈伤组织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明显提高。人参二醇组皂苷处理后愈伤组织细胞中SOD活性提高,CAT活性降低,POD活性在低中浓度处理时提高,高浓度处理时活性降低。人参三醇组皂苷处理后愈伤组织细胞中CAT活性提高,SOD、POD活性低浓度时提高,中高浓度处理时活性降低。人参皂苷Re处理后,人参愈伤组织中SOD酶活性提高,POD、CAT酶活性降低。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193005)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BAI09B04-02)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农学#
2009-04-13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浓度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人参皂苷Rb族,人参皂苷Rb3,人参皂苷Re对人参种子萌发和种苗幼根中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人参皂苷Rb族,人参皂苷Rb3和人参皂苷Re对人参种子萌发均具有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对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中在各处理浓度下,人参二醇组皂苷对人参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强,在皂苷浓度为50 mg L-1和100 mg L-1时,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了76和 85%。不同浓度人参总皂苷,人参二醇组皂苷,人参三醇组皂苷处理后,人参根系中SOD,POD和CAT活性均有明显提高,呈现出各酶活性随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强的效应。人参皂苷Rb族处理后,SOD活性在低中浓度处理时,与对照差别不大,中高浓度处理后低于对照,POD活性在中高浓度处理后显著提高,高浓度处理后活性降幅较大难以恢复到对照水平,CAT活性均低于对照,人参皂苷Rb3处理后,SOD活性均低于对照水平,POD活性在低浓度处理时与对照相当,中高浓度处理后显著低于对照水平,CAT活性逐渐降低,在低中浓度处理时略高于对照,高浓度处理后低于对照水平,人参皂苷Re处理后,SOD和POD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050193005)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06BAI09B04-02)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农学#
2010-09-29
【目的】研究人参皂苷及其注射液引起溶血反应的规律。【方法】采用比色法考察与溶血反应相关的各个因素并测定人参皂苷溶血性,采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统计分析方法发现血塞通注射剂溶血成分控制因素。【结果】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皂苷溶血性的方法,发现了人参皂苷溶血及抗溶血的作用规律,确定了血塞通注射剂中溶血成分。【结论】一般皂苷在低浓度时具有溶血保护特性,高浓度时具有溶血特性;血塞通注射液中溶血因素即包括含量高的皂苷,又包括微量未知成分及其相互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金号:3097385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课题(课题编号:20092133110001)
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 116600,辽宁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大连 116600
#中医学与中药学#
2014-07-16
目的:建立人参茸芝胶囊的定性鉴别和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人参茸芝胶囊中人参、灵芝孢子粉;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和灵芝酸A的含量。人参皂苷色谱条件:流速1.0 mLo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03 nm,流动相为乙腈(A)?水(B),梯度洗脱;灵芝酸A:流速0.8 mLomin-1,柱温25 ℃,检测波长254 nm,流动相为乙腈(B)?0.1%醋酸水(A)溶液,梯度洗脱。结果:薄层鉴别荧光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对照无干扰;人参皂苷在0.5~50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在98.53%~102.5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84%~1.83%之间;灵芝酸A的线性范围0.02~0.6 mgomL-1(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80%,RSD为0.88%。结论:所建立的定性、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用于人参茸芝胶囊的质量控制。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26046,YYZX20125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I03B01)
吉林省产业技术体系项目(201218)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303111)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长春,130118
#中医学与中药学#
2012-05-31
目的:探讨黄芪主要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三七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抗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应用CoCl2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 Hoc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Rhodamine 123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MMP),2', 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结果:CoCl2能引起PC12细胞凋亡,同时细胞MMP水平显著降低及ROS生成显著增加。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均能不同程度的抑制CoCl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减少损伤后ROS的生成和MMP的下降,4个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强于单用。结论:黄芪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PC12细胞氧化损伤后的细胞凋亡,有效成分配伍有加强效应,其机制可能与药物抑制细胞活性氧的生成,提高线粒体膜电位,从而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长沙,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长沙,410208
#中医学与中药学#
2013-04-09
目的 采用正交实验法,从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研究三七和黄芪中的四种有效成分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配伍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损伤的有效配伍剂量。方法 采用L9(34)正交实验法,将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9个实验组和1个假手术组,连续给药3 d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 通过方差分析得出黄芪和三七中的四种有效成分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和三七皂苷R1能增加脑组织中ATP、GSH含量和SOD活性,减少MDA的含量,对抗脑缺血再灌注的早期损伤,四种有效成分在一定的剂量配伍下具有较好的抗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结论 综合本研究结果,四种有效成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早期氧化应激和能量代谢影响的有效配伍剂量为黄芪甲苷:40 mg/kg,人参皂苷Rg1:50 mg/kg,人参皂苷Rb1:40 mg/kg,三七皂苷R1:10 mg/kg。
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No. 11C09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 81102557)
湖南省高校创新平台开放基金资助项目(No. 11K050)
教育部2010年度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 20104323110001)
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长沙 410208,湖南中医药大学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医学与中药学#
陈士林,孙永巧,宋经元,李滢,李晨吉,胡松年,李西文,姚辉,张晓伟
2008-06-11
为研究西洋参根的基因表达谱和挖掘其功能基因,采用表达序列标签(EST)技术成功地首次建立了四年生西洋参根的 EST 文库。通过 BLAST 与 Gene Ontology 分析获得与人参皂甙生物合成相关、编码 P450 和糖基转移酶等的基因序列11个,与生长素调节生长发育相关、编码生长素响应因子4和生长素调节蛋白等的基因6个,与水分胁迫相关、编码蛋白 dehydrin 和 DC2.15 like 蛋白等的基因7个,与编码抗氧化酶如 peroxidase 和 catalase 相关的基因6个。而且,从西洋参根的 EST 文库获得抗病基因12个,分别编码转录因子 WRKY 家族蛋白和 ribonuclease 蛋白家族等,62个 EST 是其他物种尚未报道的新基因。可见,EST 技术作为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手段可在西洋参功能基因的开发与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基因的发现为进一步克隆基因全长、研究基因功能、改良西洋参品质、阐明西洋参生长缓慢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奠定了基础。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2735)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 (2006BAI09B02-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医学科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中医学与中药学#
2009-12-01
对2~6年龄长白县栽培人参——园参,在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指标分析基础上,增加生理指标分析,从更全面的角度确定人参适宜采收年限,并了解生理指标与有效成分指标的相关性,补充人参采收理论。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HPLC法测定单体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淀粉、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粗脂肪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淀粉酶和蔗糖酶活性。结果显示,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与折干率、各种糖类物质、蔗糖酶活力有很好的相关性,均随着参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说明人参有效成分与糖类物质关系密切,长白县栽培人参可从4年龄时开始采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I09B05-10)
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生物食品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林业局,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林业局,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林业局,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中医学与中药学#
2010-01-29
对4年生长白县栽培西洋参,采用三种常见加工工艺进行加工,比较不同加工工艺对其质量的影响。在有效成分(人参皂苷)指标分析基础上,增加了生理指标分析,从更全面的角度确定西洋参适宜加工工艺。用比色法测定总皂苷含量;用常规方法测定折干率,以及淀粉、总糖、还原糖、可溶性糖、粗脂肪含量。综合比较显示,工艺3最好,其次是工艺1,工艺2则不益采用。
国家(2006BAI09B05-10)
吉林龙康药业,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生物食品学院,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林业局,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林业局、,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林业局
#中医学与中药学#
2007-06-25
目的:通过比较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在人参皂苷提取工艺中的应用,考察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工艺研究中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方法:以乙醇浓度,回流时间和溶剂量为自变量,人参总皂苷提取率为因变量对自变量各水平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法进行较优化工艺条件的选择,并且与正交试验设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皂苷提取率和皂苷含量相近的情况下,星点设计—效应面法确定的工艺条件中乙醇浓度可在70-80%选取,乙醇用量可在3-6倍间选取,提取时间最短可在60min内完成,而正交实验设计法的结果是90min,提取时间要多出30min。结论: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最优工艺的选择不限于所设置水平,具有预测性,较传统的试验设计方法,结果更为精确,更接近客观实际,效果更好。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中医学与中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