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首发论文
筛选条件

时间

领域

全部

生物学(11)

农学(7)

机械工程(5) 显示更多>>

林学(4) 食品科学技术(3) 环境科学技术(2) 数学(1) 中医学与中药学(0) 临床医学(0) 交通运输工程(0) 体育科学(0) 信息科学与系统科学(0) 冶金工程技术(0) 力学(0) 动力与电气工程(0) 化学(0) 化学工程(0) 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0) 土木建筑工程(0) 地球科学(0) 基础医学(0) 天文学(0) 安全科学技术(0) 工程与技术科学基础学科(0) 心理学(0) 教育学(0) 材料科学(0) 核科学技术(0) 水产学(0) 水利工程(0) 测绘科学技术(0) 物理学(0)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技术(0) 畜牧科学、动物医学(0) 矿山工程技术(0) 管理学(0) 纺织科学技术(0) 经济学(0) 能源科学技术(0)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0) 药学(0) 计算机科学技术(0)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0)

学术评议

实时热搜榜

SiC78993

人工智能59050

基因53147

数据挖掘29759

可靠性25938

我的筛选 >
2003-2023 全部
为您找到包含“locust”的内容共33

Zhang Zhengyi ,Xia Yuxian

The shortage of available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data hampers the molecular study on the locust

2011-04-19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No. 20090191110031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30971913

Chongqing University Postgraduates’Innovative Team Building Project(Team number: 200909B1009

Genetic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Bio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Genetic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School of Bio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Biology#

0评论(0 分享(0)

Chen Yong

The geometrical configurations of the locust, Oedaleus infernalis,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2009-02-13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Dalian Jiaotong University

#Mechanical Engineering#

0评论(1 分享(0)

王立新,周强

2008-03-17

物理治蝗产生了针对蝗虫生理特性的无害化治理效果,克服了化学治理带来的有机毒素在农产品、蝗虫体与生态环境中残留的缺点。负压气流吸捕机械化灭蝗技术实现了对草原蝗虫无害化捕集治理和蝗虫资源在家禽饲料方面的利用,并朝着应用范围广和操作效率高的方向发展;针对蝗虫的群体性趋光行为,光电诱导捕集蝗虫技术已获取相关的发明专利,并逐步与机械化捕集治蝗技术相结合,发展成为光机电一体化的捕集灭蝗技术;微波、射线等辐射技术,利用了高能电磁波谱对生物体的聚热致死效应和生殖能力阻滞效应,在防治其它农业害虫的研究中取得良好效果,并逐步应用于对蝗虫灾害的防治。物理治蝗不仅能够实现无害化治蝗和资源化用蝗,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产品品质安全,必将成为蝗虫灾害治理的重要技术。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019012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农学#

0评论(0 分享(0)

王立新,周强

2008-02-29

灾害蝗虫的机械化捕集治理是实现蝗虫无害化防治和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要解决蝗虫的机械化捕集效率问题,就必须了解蝗虫与滑板表面的滑移效应。利用自制的滑移试验箱与自组建的视频监控系统,采用比照试验法,测试了蝗虫在不同材料与不同倾斜角度的滑板表面上的滑移效应,分析了影响蝗虫在滑板表面上滑移行为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以镀锌铁板、PVC板和普通玻璃板作为滑板时,滑移效应均随着倾斜角的增大而提高;倾斜角确定时,镀锌铁板具有最好的滑移效应,PVC板其次,普通玻璃板最差;镀锌铁板更适合作蝗虫机械捕集机构的落蝗滑板,相应的最小倾斜角宜为40°;蝗虫在滑板表面的滑移效应不但受到虫体重力和滑板倾斜角的影响,还因蝗虫脚掌与附着物表面存在的机械锁合与柔性平面接触两种作用而受到滑板表面粗糙度和硬度的影响。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019012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机电工程系

#生物学#

0评论(0 分享(0)

闫 薇,宋氏凤,朱一辛,孙丰文

2013-01-31

以杨木、刺槐及水性高分子-异氰酸酯胶黏剂(EPI)制成胶合件,对其进行了胶层剪切强度及胶层部位的宏观仪器化压痕试验,结果表明:刺槐间的胶层剪切强度大于杨木间,胶合压力的大小对杨木/刺槐间的胶层剪切强度影响差异不显著;较小规定试验力对胶层部位压痕蠕变差异不显著,胶合压力大的杨木/刺槐间胶层部位压痕蠕变小;杨木及杨木间胶层部位的压痕功大于刺槐及含有刺槐胶层部位,压痕功中的塑性变形压痕功显著大于弹性变形压痕功,依据试验力-压痕深度曲线计算得到的刺槐及含有刺槐胶层部位的名义硬度较大。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中国南京 210037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中国南京 210037;越南林业大学,越南河内156207,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中国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中国南京 210037

#林学#

0评论(0 分享(0)

朱一辛,闫 薇

2013-02-25

在我国,杨树、刺槐等人工林木材在实木产品中应用的日益增加,材质差、缺陷多、径级小等导致速生木材制材、干燥及深加工难度大。本文综述了杨木和刺槐的研究和开发情况;介绍了在竹木复合结构理论的创新和应用启迪下提出的杨木/刺槐复合结构构想,将杨木和刺槐的板材(或小方材)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相互胶合而成的复合结构,兼有杨木和刺槐的双重优点,是物尽其材、集成创新之举;报道了其研究进展及取得的主要成果;最后预测了杨木/刺槐复合结构的开发利用将会促进速生混交林建设的积极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造就多维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格局的发展前景。

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南京 210037,南京林业大学木材工业学院,南京 210037

#林学#

本文收录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2013,6(19):1860-1868.

0评论(0 分享(0)

李静,张婷婷

2009-11-27

本文结合容器育苗的一些培育技术和方法,选择三种容器培育刺槐容器苗,并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三种容器类型培育的刺槐容器苗的生长状况,分别从形态指标、生物量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容器A(5cm(长)*5cm(宽)*20cm(高)硬塑料格式容器)是培育刺槐容器苗的最佳容器类型。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系

#林学#

0评论(0 分享(0)

陈科位,陈殿生,张自强,沈奇,凌潇

2015-07-07

为提高小型跳跃机器人的负重能力,设计了一款利用人工肌肉作为动力源的仿蝗虫腿跳跃机器人。观测了蝗虫后腿结构,并利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跳跃过程中后腿关节变化情况。据此模仿蝗虫后腿结构,设计了仿蝗虫跳跃机器人弹跳腿,利用人工肌肉收缩拉动三连杆快速摆动实现起跳。建立了弹跳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得出影响其弹跳性能的因素。仿真结果表明,该弹跳机构在无额外负重时跳跃高度可达578 mm,在负重1 kg情况下,仍能实现约199 mm的跳跃高度,且起跳稳定。证明了该机构能实现类似于蝗虫的跳跃,为仿蝗虫跳跃机器人的设计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2110211002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 100191

#机械工程#

本文收录在中国科技论文,2015,10(10):1127-1130.

0评论(0 分享(0)

陈勇,陈东辉,佟金,陈秉聪

2006-06-13

自然界中,不同种类的昆虫具有各自的跳跃特点,对不同场合使用的跳跃机器人的结构设计和步态研究具有重要的仿生学启示。运动行为的分析是机械系统运动学、动力学和结构强度分析的基本前提。生物体的运动特性研究对仿生机械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以蝗虫跳跃状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蝗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步态和跳跃特征,提出了影响跳跃的主要因素,建立了仿蝗虫跳跃机器人的机构模型。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仿蝗虫跳跃机器人进行了运动质量、加速度、角加速度的分析,研究了腿部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关系。该方法为仿生机械的动力学研究、运动控制和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其他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方法,可以达到缩短开发周期、降低开发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强竞争力的目的。

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地面机械仿生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数学#

0评论(0 分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