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目的:探讨香烟烟雾致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恶性转化过程中组蛋白乙酰化改变及其对FOXO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BEAS-2B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建立香烟暴露致恶性转化的体外模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检测caspase3/7活性改变;高通量ChIP-Seq检测恶性转化细胞中组蛋白H3K9乙酰化改变,Realtime-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O3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随染烟程度增加,染毒细胞caspase3/7活性与凋亡率逐渐降低;基因启动子区组蛋白H3K9乙酰化分别有155个升高和892个降低,其中组蛋白低乙酰化的抗凋亡基因FOXO3表达下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TSA)处理后表达回复;FOXO3下游凋亡相关基因表达降低。结论:组蛋白H3K9低乙酰化导致FOXO3基因表达降低,在香烟烟雾致BEAS-2B细胞恶性转化的凋亡逃逸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1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1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178,811727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317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707)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苏州 215123,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苏州 215123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2012-12-14
继个人计算机变革、互联网时代之后,云计算被看作第三次IT浪潮,将深刻的影响计算机软件的发展。对于用户而言,云计算要求用户的数据存储在云端虚拟服务器上,这样用户就失去了对数据的直接控制。这就需要为用户提供一个可信的虚拟运行环境。目前构建可信虚拟运行环境的方法主要有可信的VMM和扩展可信链两种方式。本文基于扩展可信链的方式,构建了一个可信虚拟运行环境,并针对虚拟机迁移问题设计了一套密钥管理机制。最后通过实验分析本文提出的可信虚拟运行环境机制的有效性和性能。
2013-01-05
接入选择是异构网络移动性管理机制的一个核心问题。用户终端为了选择最合适的网络进行接入,就必须考虑备选网络的多种参数。本文提出了异构环境下的一种新型接入选择算法来确保终端达到始终最佳连接,它结合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灰度关联分析法两种多属性决策方法。模糊层次分析法用来计算备选网络的每个参数的权重,灰度关联分析法用来对备选网络进行灰度关联分析,从而决定备选网络的优劣排序。仿真结果表明,跟传统接入选择算法相比,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精确的为用户选择最佳的网络进行接入,同时能得到理想的满意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5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2516)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安全生产智能监控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北京 100876
2012-12-18
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云的可信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型和验证机制来保证云的可信。但是大多数研究工作仅仅关注可信模型和机制的设计与实现,很少关注如何检验可信机制的效果,尤其是有效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计算可信机制减少的攻击危害,以及产生的性能代价来量化和评估云可信机制的有效性。然后针对周期性验证机制如何选择最佳检测周期的问题,提出了最佳检测周期预测机制,预测可能的最佳周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较为准确的量化可信机制的有效性,预测最佳检测周期以减少引入的性能代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27300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02081)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876,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北京 100876
#计算机科学技术#
2013-02-26
为了提高汽车被动安全性,设计吸能效率高的保险杠已成为汽车安全的主要课题之一。针对传统保险杠吸能效率低且不具备随碰撞环境自适应变化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可应用于汽车碰撞的磁流变缓冲器结构,替代传统保险杠起到碰撞吸能的效果。运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磁流变缓冲器的缓冲性能进行了仿真,并与传统汽车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磁流变缓冲器的汽车能有效降低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加速度,提高汽车的碰撞安全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12755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0.60804018)
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重庆 400044
#机械工程#
2013-05-17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cAMP、HCG和22R-Hydroxycholesterol对睾丸间质细胞株LC540合成睾酮水平的影响,为LC540作为一种可用的替代细胞模型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分别以cAMP、HCG和22R-Hydroxycholesterol作用于睾丸间质细胞LC540,收取细胞培养基上清测定其睾酮含量,然后提取细胞RNA,通过Real time RT-PCR检测StAR和P450scc/CYP11A1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cAMP、HCG和22R-Hydroxycholesterol都能促进LC540合成睾酮。cAMP作用后,CYP11A1和StAR在3 h到12 h出现明显的基因表达上调趋势,在24 h呈现表达下调;HCG作用后,StAR基因在6 h有明显的表达上调,CYP11A1没有明显的表达变化趋势;22R-Hydroxycholesterol作用后,StAR基因在3 h有明显的表达上调,CYP11A1在24 h基因表达下调。结论:cAMP、HCG、22R-Hydroxycholesterol都可以明显的促进LC540合成睾酮,其中cAMP效果最显著,能够通过持续上调CYP11A1和StAR的基因表达来促进睾酮的生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6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1271607)
广州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医药研究院,广州 510632,广州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医药研究院. 510632,广州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细胞生物学系生物医药研究院. 510632
#生物学#
2013-07-16
近些年来,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蛋白质组学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其相关研究技术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同位素相对标记和绝对定量 (iTRAQ)技术自从2004年被美国应用生物系统公司开发以来,依仗着自身独特的高敏感性和高准确性的串联质谱及多维液相色谱联用,已经逐渐成为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主流技术。iTRAQ技术可对复杂样本、细胞器、细胞裂解液等样本进行相对和绝对定量研究,具有较好的定量效果及较高的重复性。由于其能够同时对最多8种样品进行标记分析,使得其在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广泛的应用。在植物的蛋白组学研究中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对iTRAQ技术的原理、优缺点、实验流程以及在植物中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2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230014)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00
#生物学#
2012-01-13
本文以玉米淀粉为实验材料,分别以不同体积配比的α-淀粉酶和糖化酶,在不同酶用量、pH、反应温度、时间、底物浓度条件下制备玉米多孔淀粉,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最佳工艺,并研究了多孔淀粉成孔情况。最佳制备工艺如下:酶用量1.0%,α-淀粉酶与糖化酶体积比1:3,pH 5.4,反应时间20h,反应温度45℃,底物浓度30%,多孔淀粉得率为51.15%,吸油率为79.27%,为原淀粉吸油率的2.9倍。颗粒成孔效果最好,微孔较多且分布均匀,大部分深入颗粒内部,颗粒整体保持完好,并且淀粉粒度减小不大,更加均一化。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7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01000)
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食品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食品科学技术#
2012-03-23
传统的免疫异常检测算法主要针对否定选择思想做出了一些改进,由于检测器生成具有随机性、匹配算法的一些固有特性,以及对于检测器泛化能力的要求等问题,导致了入侵检测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漏洞。本文提出了一种实值检测器二次分布的启发式算法,它以检测的漏报数据为基础,对非自体空间的漏洞区域,通过划分-移动的方法进行实值检测器的二次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地避免漏洞的产生,降低了检测系统的漏报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710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2168)
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80
#计算机科学技术#
2012-04-25
目的 构建以肿瘤细胞表面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为靶向的重组绿豆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片段GBP-TI,并探讨其抗大肠癌的分子靶向效应。 方法 用带有GRP78结合肽(GRP78 binding peptide,GBP)表达序列的引物PCR扩增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片段(TI),构建GBP-TI的原核表达载体;采用GST亲和层析柱纯化获得GBP-TI蛋白;激光共聚焦方法检测GBP-TI与GRP78的相互作用;MTT和DAPI细胞核染色方法分别检测GBP-TI对大肠癌细胞存活和凋亡的影响。结果 GBP-TI能够与大肠癌细胞表面的GRP78相互作用;与GST-TI相比,GBP-TI能够剂量依赖性的诱导大肠癌细胞死亡,而对正常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结论 GBP-TI可以通过结合肿瘤细胞表面GRP78蛋白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为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40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50026)
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 030006,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山西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太原,030006
#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