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郭佑民

  • 6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

肺栓塞后栓塞区肺组织病理学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郭佑民朱力杨健王建国汪军峰陈敏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1):723~726,-0001,():

URL:

摘要/描述

目的 了解肺动脉栓塞后机体修复过程中肺组织内小血管密度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8只健康犬,通过向肺动脉内注射明胶海绵建立周围性肺栓塞模型。模型建立后第1、7、14和28天分别处死2只犬,取栓塞侧肺组织和非栓塞侧肺组织进行苏木精2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不同时间栓塞侧肺组织的病理学变化、bFGF的表达情况以及小血管密度的改变,并与非栓塞侧肺组织进行对比。结果 (1)肺栓塞后第1天,栓塞区肺泡腔和肺泡间隔可见液体和细胞渗出;栓塞后第7天,渗出的液体和细胞进一步增加;栓塞后第14天渗出的液体和细胞大部分已被吸收;栓塞后第28天,渗出的液体和细胞完全被吸收,组织恢复正常。(2)栓塞后第1、7、14天,栓塞区bFGF的表达水平与对侧非栓塞区相比显著提高(χ2分别为441335、71.91、84.460, P 均<0.01),栓塞后第28天两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2.961,P>0.05)。(3)栓塞后第1天,栓塞区肺组织内小血管密度为(4156±0150)根/视野,与对侧非栓塞区的(4.11±0.76)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栓塞后第7、14、28 天,栓塞区肺组织内小血管密度[分别为(10117±1.08)、(10.54±0.93)、(1.147±1.11) 根/ 视野]较对侧非栓塞区[分别为(6.17±0.90)、(7.55±1.19)、(7.03±1.24)根/视野]显著增加(P<0.05)。结论 外周肺动脉栓塞后,其栓塞区的组织病理学、bFGF的表达水平和小血管密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bFGF 表达水平早期升高,但随着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小血管密度于栓塞后第7 天开始显著增加;肺内渗出性改变于栓塞后第14天大部分被吸收。这些改变有利于肺内侧支循环的形成和液体、细胞成分的吸收,对防止肺梗死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下全部内容由[郭佑民]上传于[2006年09月09日 00时33分03秒],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 0

本学者其他成果

    同领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