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焦养泉

  • 4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

滦平盆地成岩作用过程及古热流体幕式运移事件分析

焦养泉武法东李思习张文淮

岩石学报,2000,4(16):615-622,-0001,():

URL:

摘要/描述

凛平断陷盆地形成于中佧罗世早白垩世,沉积物厚度数千米,其中西瓜园组开阔湖泊沉积体糸与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发育为烃源岩、碎屑岩型输导层和储层的形成奠定了充分条件。早白垩世以后,盆地持续沉降,烃源岩成熟并排烃,与烃源岩沟通的扇三角洲砂砾岩体构成了油气输导层。可能在燕山或喜马拉雅造山期,盆地遭受剥蚀流体在辅导层中运移叶开;成了五种胶结物。其中硅质和钙质胶结作用对辅导层影响最大。相对早期的硅盾胶结之后仍然留有较大的孔隙t而相对晚期发育的钙质胶结作用则以全面地充填孔障为特征。在胶结过程中舍烃热流体便以包裹体的形式得以保存。研究表明输导层中共发生过五暮古热流体运移事件。其中第一、二暮记录于硅质脏结物中,包裹体数目少,有机与无机共存,均一温度分别为141.4℃ 和161.7℃ 。后三暮记录于钙质胶结轴中。第三幕主要为无机高温热流体事件,无机包裹体小(5.2urn),均一温度为162.2℃,分市于方解石解理所包围的核心。四暮为有机与无机共存的低温热流体事件,有机包裹体较大(6.3bLm),均一温度为109.5℃,主要产出在方解石的解理附近。第五幕为高温的气志有机热流体事件,包裹体极小(2.5m),均一温度为216.8c,形成于方解石崔裂隙中。强烈的胶结作用及多幕音烃热流体事件的存在是识别古音油气系统最直接的证据。后期的构造破坏不利于现令的油气勘探。

【免责声明】以下全部内容由[焦养泉]上传于[2009年03月17日 16时49分32秒],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 0

本学者其他成果

    同领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