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纪春岩

  • 4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

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与纤溶功能研究*

纪春岩陈昀朱媛媛郭农建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4,17(6):316~318,-0001,():

URL:

摘要/描述

目的: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各种指标的检测,探讨高凝状态在DVT患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72例经超声和(或)静脉造影确诊的DVT患者,以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蛋白C(PC)活性、总蛋白抗原S(PS)、纤溶酶原(Plg)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D-二聚体(D-dimer)、尿激酶(uPA)和尿激酶受体(uPAR)含量。结果:DVT患者的AT-Ⅲ活性、PC活性和P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组中抗凝蛋白AT-Ⅲ、PC和PS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复发组的AT-Ⅲ、PC和PS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组。DVT患者的Pl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AI-1、D-dimer、uPA、u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中D-dimer含量>500ng/L者占97.2%,而对照组仅占1.4%。结论:DVT患者中普遍存在抗凝功能的降低,表现为各种抗凝蛋白水平的降低,DVT患者中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DVT患者的抗凝蛋白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证明抗凝蛋白缺陷是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DVT患者普遍存在纤溶功能的降低,表现为Plg含量的降低和PAI-1含量的升高,患者组uPA和uPA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由于uPA/uPAR介导的纤溶活性在DVT发生后的血管壁修复和血管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D-dimer测定具有阴性排除诊断价值。

【免责声明】以下全部内容由[纪春岩]上传于[2009年03月03日 13时52分33秒],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 0

本学者其他成果

    同领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