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袁洪林

  • 5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

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袁洪林张宏飞陈岳龙徐旺春刘荣柳小明

岩石学报,2006,22(12):2910~2922,-0001,():

URL:

摘要/描述

本文对青海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黑马河岩体、温泉岩体、大河坝岩体和同仁岩体花岗闪长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Pb-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并对黑马河岩体和温泉岩体进行锆石u-PbLA-ICP-MS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黑马河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35i2Ma,属印支早期,而温泉岩体的岩浆结晶年龄为218i2Ma,属印支晚期。这些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的s10,=63.34-68.06%,K2O/Na2O=0.82-l.36,岩石均为准铝质(A/cNK=0.9-l.0),并属中钾到高钾钙碱性岩系。它们总体上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有着极为相似的稀土元素组成模式,(La/Yb)N值主要介于10-15之间,存在微弱到中等程度的负Eu异常(Eu/Eu*=0.5-0.8)。岩石初始sr同位素比值Isr=0.707f)1-0.70952,Ends。(t)=-3.8到-8.4,指示它们的岩浆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这些岩石以高放射成固Pb同位素组成为特征,其全岩初始Pb同位素比值为:(206Pb/204Pb)z=18.068-18.748、(207Pb/204Pb)z=15.59l-15.649、(208Pb/204Pb)z=38.167-38.554。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期花岗岩类的原岩为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并且这类原岩可能派生于元古宙富集地幔,但在不同区段,下地壳变玄武岩类存在着一定程度化学组成的不均一性。根据花岗岩类对深部地壳物质的地球化学示踪及其区域对比,共和盆地周缘的西秦岭、柴迭木(包括东昆仑)和欧龙布鲁克块体具有统一的地壳基底组成,并具有扬子型块体的构造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共和盆地周缘印支早期花岗岩类(以黑马河岩体为代表)可能形成于俯冲陆壳断离的地球动力学背景,而印支晚期花岗岩类(以温泉岩体为代表)形成于中央造山带在地壳加厚作用后岩石圈拆沉作用的地球动力学背景。

【免责声明】以下全部内容由[袁洪林]上传于[2010年05月04日 12时03分19秒],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评论

全部评论 0

本学者其他成果

    同领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