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李双应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李双应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 职称:-
  • 学科领域:

    矿物学(包括放射性矿物学)

  • 研究兴趣:
个人简介

李双应,安徽桐城人,1956年10月生。现任合肥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科学工程系副主任。1978.3~1982.1,在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2~1984.8,安徽省地矿局324队任助理工程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工作;1984.9~1987.5,合肥工业大学地质系硕士研究生,论文题目:下扬子地区石炭系岩相古地理及古构造,获硕士学位; 1999.9~2003.5,合肥工业大学在职博士研究生,论文题目:大别造山带北缘中生代沉积学、盆地分析和构造演化,获博士学位。自1987年至现在,在合肥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并培养研究生多名。
    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的课程有:地史学、沉积岩、地球科学概论、石油地质学、环境地质学、沉积学研究进展、盆地分析、成岩理论、现代地层学等。
    近二十年来,主持和参加科研课题20 余项,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75”、“85”攻关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石化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通过对大别造山带周缘盆地研究,重新厘定了大别山北缘中生代地层格架、确定了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岩折返到地表的时限,为建立造山带折返模型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约束;通过对皖南地区晚前寒武纪地层含矿性研究,提出了皖浙赣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热水成因观点,为矿产资源勘探提出了新的前景;通过对中下扬子地区古生代沉积学及含矿性研究,提出二叠纪栖霞组碳酸盐岩斜坡成因观点,突破了传统认识,有助于重新认识华南二叠纪的古环境和古构造,有助于油气资源和多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利用结构单元方法对孤岛油田馆陶组上段研究,提出了缺口扇单元在石油储集性能中具有重要意义,为胜利油田石油勘探拓展了新的思路;此外,对大别山国家地质公园和巢湖生态环境研究也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公开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检索20余篇,英文12篇。先后获安徽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和四等奖3项;获国家、省科技成果奖2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获国家专利1项。

  • 主页访问

    3430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426

  • 成果数

    10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