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李曙光

     

  

地球化学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李曙光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职称:-
  • 学科领域:

    地球化学

  • 研究兴趣:地球化学
个人简介

李曙光教授,地球化学家,1941年生于陕西咸阳。1960年毕业于天津第17中学。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地球化学专业并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与行星科学系进修。先后多次赴德国马普化学所、香港大学作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
        李曙光教授在以下领域做出了系统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1. 他在超高压变质作用中同位素体系及变质年代学理论做出许多开拓性工作:较早发现并证明造山带榴辉岩中的白云母含大量过剩氩;证明了超高压变质矿物与退变质矿物之间存在Nd,Sr同位素不平衡;较早发现了基性火山岩在低级变质条件下稀土元素可活动并使其Sm-Nd同位素体系重置;计算了蓝片岩的早期绿片岩相及叠加兰片岩相变质作用各自的Sr同位素均一化尺度;在世界上首次精确地测定了榴辉岩中金红石的U-Pb年龄。这些工作为正确进行超高压变质定年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2. 他对华北和华南陆块的碰撞过程及秦岭-大别造山带演化进行了长期系统研究并取得重要成果:最早测定出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的Sm-Nd年龄为三叠纪,并证明它们是陆壳俯冲成因,从而获得华北与华南陆块在三叠纪最终碰撞的结论;系统测定了北,南秦岭一系列蛇绿岩及岛弧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为秦岭造山带两条地缝合线的厘定及多陆块拼合模型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此外,还首次在大别山北侧发现古生代岩浆弧和洋壳俯冲成因榴辉岩,系统测定了大别山其它榴辉岩,岩浆岩年龄,研究了碰撞后壳幔相互作用及岩石圈拆离过程。
        3. 超高压变质岩的折返机制是大陆深俯冲研究的著名科学问题。他首次测定出大别山超高压岩石具有二次快速冷却的曲线,对多阶段快速抬升历史给出重要制约。结合测定南秦岭同碰撞花岗岩的年龄,查明俯冲陆壳不同构造单元的U-Pb同位素及变质年龄的差异,他提出了俯冲陆壳内可发生多层次挤离,解耦,并导致超高压变质岩呈多岩板、多阶段折返的模型。

  • 主页访问

    4372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924

  • 成果数

    20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