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高庆狮

     

  

从事大型和巨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和工程设计(1957-80), 并行算法(1973至今), 机器翻译(1980至今), 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1980至今)和网络安全(2000-02).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1)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高庆狮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职称:-
  • 学科领域:

    计算机应用

  • 研究兴趣:从事大型和巨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和工程设计(1957-80), 并行算法(1973至今), 机器翻译(1980至今), 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1980至今)和网络安全(2000-02).
个人简介

高庆狮,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1980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是计算技术领域最早两名院士之一. 第五届,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曾任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 (负责计算机部分, 后由中科院移交给军方.) 现任北京科技大学教授, 所长.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终身研究教授.从事大型和巨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和工程设计(1957-80), 并行算法(1973至今), 机器翻译(1980至今), 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1980至今)和网络安全(2000-02). 在系统结构研究和工程设计方面, 他是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和第一台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 我国第一台十万次/秒以上晶体管计算机(专为两弹一星服务, 被誉为“功勋计算机”的109丙机)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 我国第一台超大型向量计算机新体系结构原理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 我国第一个管理程序(在109丙机上)总体设计负责人.1973年5月, 由于当时规划目标200- 500万次/秒离飞行体设计的需要相差甚远的背景下, 提出了“纵横加工向量机”原理(该原理与1976年公布的, 被誉为新一代巨型机GRAY-I相同), 并设计了适合国情的, 并可以全部(包括芯片)国产化的亿次巨型机方案. 1978年, 提出了“虚共存细胞结构纵横加工向量机”原理, 在此基础上, 设计了十亿次和百亿次巨型机方案. 他提出的“素数地址快速计算”被美国Computer Architecture News,21 (2)所收录. 在并行算法方面, 1974年提出了优化的“纵横加工并行算法”(比美国杂志上相近的论文早13年), 之后又全面扩大优化算法的使用范围, 并提出全面推广著名的Bitonic和Odd-even排序的“k-bitonic 排序算法”. 1980年, 科学院转向面向未来的巨型机系统.他开始研究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 提出了人类智能活动的基本方法模型之一“宏变换”, 发表了一组有关论文(包括多项式, 线性,常数和局部搜索算法,全部比美国的同类算法早). 在机器翻译方面, 80年代提出了基于带变量和不带变量的语言模式(pattern,包括非句子)和条件文法的“类人机译原理”; 90年代又提出基于变换的多语言互译新方法; 2000年开始, 全力研究实用(无语无伦次和无正错混杂)的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并获得了一组发明专利. 在网络安全方面, 提出了第一个从计算机系统结构角度来防止病毒攻击和盗窃的方案, 并获得了发明专利。他指导过或正在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有90多名. 曾经参加并指导两批研究生及有关人员创汇百万美元以上. 在国内外一级学报及国外国际会议等发表过70多篇学术论文, 此外还有30多篇有关重大工程的论证报告. 获国家级一等奖两个(集体, 一项他是理论提出者和总体设计负责人, 另一项, 他是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 科学院特等奖一个(集体).1978 年被评为全国科技大会先进工作者(全国劳模), 1984年被国家科委授予第一批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 主页访问

    2352

  • 关注数

    1

  • 成果阅读

    174

  • 成果数

    3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