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方
主要从事中医儿科(急慢性、过敏性支气管炎,肺炎),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医与中药对消化与免疫系统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
个性化签名
- 姓名:唐方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 职称:-
-
学科领域:
中医儿科学
- 研究兴趣:主要从事中医儿科(急慢性、过敏性支气管炎,肺炎),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医与中药对消化与免疫系统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
唐方,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1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研究生院,1982年于中国中医研究院获医学硕士学位。1988-1999年在日本近畿大学东洋医学研究所工作,获药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儿科(急慢性、过敏性支气管炎,肺炎),内科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中医与中药对消化与免疫系统疾病作用机理的研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
-
主页访问
2061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1058
-
成果数
15
唐方, 张峻梅, 李玲
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6):920~922,-0001,():
-1年11月30日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的活化状态及CD62p和CD63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76例恶性肿瘤患者(未转移组45例,转移组3l例)活化血小板标志物CD62p和CD63的表达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62p和CD63显著高于时照组,转移组显著高于未转移组(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其活化程度与是否转移相关。
活化血小板 恶性肿瘤 流式细胞术
-
4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内[Ca2+]变化的实验研究
唐方, 张国元, 徐朝义, 张峻梅, 李玲, 陈槐卿
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8,26(8),-0001,():
-1年11月30日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粘附分子表达的变化,以及与中性粒细胞激活密切相关的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变化,以期为脑卒中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白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内[Ca2+]的变化。结果 脑卒中急性发作时,患者主要是中性粒细胞数增高明显,外周血白细胞CDl1b、CD18的表达在发病24h内升高,同时,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I的表达在急性期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内[Ca2+]增加,中性粒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与细胞内ECa]具有正相关性,CD62L的表达与[Ca2+]虽无明显的线性相关性,但随着[Ca2+]的增加,CD62L的表达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急性脑卒中发生时,白细胞被激活,粘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生理过程。同时,随着中性粒细胞的激活,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62L的表达显著下调,细胞内[Ca2+]增加,在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脑缺血, 白细胞, 细胞粘着分子, 流式细胞术, 钙
-
4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唐方, 张亚瑞
浙江中医杂志,2005:133~135,-0001,():
-1年11月30日
肠道粘膜时常受到各种刺激性物质和损伤性因素的攻击和侵蚀,但在正常情况下肠粘膜仍能有效地发挥分泌、吸收等生理功能,并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肠道构成了人体的一道屏障,这是由其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决定的。肠粘膜屏障包括机械性屏障、免疫性屏障和菌群屏障。肖氏等总结前人经验,提出具有高度抵御性能的肠粘膜屏障必须符合三个基本解剖和生理条件:即:①连续完整和健康的肠粘膜上皮构成的机械屏障;②不断更新和维持的肠道粘液层,并由此提供的健全免疫系统;③正常大量的肠道厌氧菌群存在,防止致病微生物在肠道粘膜的定植[1]。严重烧伤、创伤、手术等应激状态下,上述肠粘膜屏障作用受到破坏,可出现肠粘膜水肿,肠绒毛高度降低,肠系膜血管收缩,血流减少,细胞凋亡加速。严重者甚至造成细菌和毒素移位发展成为肠源性败血症,并可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MOF)而危及生命。近年来,应用中医中药疗法保护肠屏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其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将中医药保护肠屏障作用的机理作一综述。
中医药 肠屏障功能 药理 综述
-
8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L一选择素(CD62L)的表达及意义
唐方, 张峻梅, 徐朝义, 李玲, 高励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4,11(5):293,-0001,():
-1年11月30日
近年来,基础研究越来越重视白细胞对脑卒中发病的作用。许多研究表明,白细胞激活及与内皮细胞黏附是脑卒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脑卒中急性期,大多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而且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程度明显高于白细胞总数,L-选择素(CD62L)作为黏附过程中循环中性粒细胞表达的重要黏附分子,其介导的中性粒细胞的滚动是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形成牢固黏附的前提条件。该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2L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L-选择素 (, CD62L), , 中性粒细胞, 脑卒中
-
8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唐方, 刘敏, 王建, 林旭英, 黄杰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3(2):95~96,-0001,():
-1年11月30日
目的:分析168例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为临床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法国HYDRASYSLCSEBIA琼脂糖电泳技术测定168例住院病人、49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蛋白。结果:168例异常血清蛋白电泳结果与正常人比较,除B球蛋白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各组分结果均有极显著性差异。各类异常血清蛋白电泳谱型的改变主要表现在白蛋白降低,αl球蛋白、α2球蛋白、γ球蛋白增加。结论:各类疾病的血清蛋白电泳图形对于临床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血清蛋白, 电泳
-
8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唐方, 谢肄聪*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5):456~458,-0001,():
-1年11月30日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Wistar大鼠50只,建立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模型。中药组分别于造模前经口给予藿香正气软胶囊;肠组织超微结构观察、肠黏液分泌及肥大细胞量化分析、测定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结果:肢体缺血一再灌注后,肠道屏障功能明显受到损伤和破坏。藿香正气软胶囊可有效减轻肠黏膜损伤;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NO浓度。结论:藿香正气软胶囊对肢体缺血一再灌注损伤时肠道屏障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藿香正气软胶囊, 肠屏障功能, 缺血-再灌注, 一氧化氮, 肥大细胞
-
1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CD11b、CD18表达变化研究
唐方, 陈槐卿, 徐朝义, 张峻梅, 高励, 刘凯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3,10(2):119~122,-0001,():
-1年11月30日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以及其在急性缺血性脑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用单克隆抗体标记定量测定3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作24h内外周血白细胞CD11b、CD18的表达量,以平均荧光强度(MF1)的大小来表示CD11b、CD18的相对含量,在发病72h、7d后再分别测定1次。以4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发病24h内患者组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O.O1);在发病72h内患者组CD11b、CD18的表达逐渐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P<O.05);发病7d后,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O.05)。结论急性脑卒中发病时,白细胞被激活,黏附分子CD11b、CD18表达上调,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增强,可能会加重缺血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病理生理过程。
白细胞CD11b、CD18, 流式细胞术, 缺血性脑卒中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唐方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5):336~347,-0001,():
-1年11月30日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和首批HIV感染者以来,艾滋病流行已经走过了传入期和扩展期,目前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我科2000年度在住院病人中发现并确证2例AIDS患者,现将住院期间的护理总结如下。
-
6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汉方药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作用:疏经活血汤、薏苡仁汤对血清二肽氨肽酶IV的影响
唐方
Chinese Journal of the Practical Chinese with Modern Medicine 2001 VOL. 1 (14) NO.4,-0001,():
-1年11月30日
-
3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唐方
安徽医学,2001,22(2):55~56,-0001,():
-1年11月30日
本科自1998年1O月~1999年12月共收治4例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患者,经过及时救治和加强护理,全部治愈,无一例留下后遗症,现报告如下。
-
4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6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