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杨以涵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杨以涵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 职称:-
  • 学科领域:

    能源科学技术

  • 研究兴趣: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
个人简介

杨以涵教授,1927年生,辽宁铁岭县人,1949年毕业于东北大学电机系本科,195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机系电力专业研究生毕业,先后在东北工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任教、曾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等职。
    杨以涵教授是我国电工学科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奠基人之一,从1949年起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4年被评为水电部劳动模范;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担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电工学的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电工学科组成员、组长。杨以涵教授治学严谨,讲课富于启发性,注意教书育人,做学生的榜样,深受学生欢迎。
    在科学研究上,杨教授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有:
    (1)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 小电流单相接地故障选线一直是个难题,早期的办法是逐次拉路,由于拉路带有盲目性,严重影响供电的可靠性。80年代中期,杨以涵教授主持的课题组在国内率先将微机用于小电流接地选线,实现了选线技术的飞跃,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于1987年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十年以后课题组又进行选线再研究,研制出新一代选线装置,实现了选线技术的又一次飞跃,并于2003年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防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 70年代国内和出口的10kV干式电压互感器多次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严重损失。课题组进行了理论分析和高压物理模拟试验,弄清楚了发生铁磁谐振是引起电压互感器爆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研制出防铁磁谐振电压互感器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电网运行的铁磁谐振问题。所提出的方案经运行实践证明十分有效,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
    (3)19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变电所和调度运行操作票专家系统是这项研究的典型代表,如今这一技术已在全国普遍推广应用。
    (4)1970年代受保定变压器厂的委托,研究单匝变压器导体中涡流问题,这一成果为我国研制首台“大功率单匝绕组电弧变压器”奠定了理论基础。
    (5)1990年代主持和领导了纯软件方式的变电站培训仿真系统,这项成果成功用于电力系统电气运行人员培训。随后在此基础上又开发了“变电站计算机仿真实习与实验教学系统”成功应用于教学实践,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和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以上成果外,杨以涵教授还主持完成了“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的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规律的研究”、“适应电力市场需要的电力系统分析和控制理论与方法”、“四相输电系统的理论研究“、“大型汽轮机发电机快关汽门应用研究”,提出了广义无功功率的概念,并在国内首次研制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实验系统等都显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
    杨以涵教授正在进行的研究工作有:
    (1) 小电流接地故障选线及相关技术小电流接地选线是个难题,情况复杂,难以一蹴而就。课题组决心在原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实现选线技术的第三次飞跃。
    (2) 光学互感器 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两项突破,一是用反馈控制方法提高了互感器的准确度,另一是解决了光学互感器的长期运行稳定问题。研制的样机已经挂网运行满一年,效果非常好。
    (3)智能调度目前电网调度运行已由经验型上升到分析型,这项研究是电网调度运行由分析型提高到智能型。

  • 主页访问

    3199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846

  • 成果数

    12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