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潘国荣

     

  

主要研究领域为精密工程测量和测量数据处理。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潘国荣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 职称:-
  • 学科领域:

    大地测量技术

  • 研究兴趣:主要研究领域为精密工程测量和测量数据处理。
个人简介

潘国荣,男,1960年11月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汉族。1983年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学士学位。1983年至1994年,在同济大学任助教、讲师;1994年晋升为副教授。其间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同济大学测量系在职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96年至1999年12月就读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在职博士,并获博士学位。2001年起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测绘学会工程测量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水利水电测绘信息网理事、《华东建工勘察》、《水利水电测绘》(季刊)编委;参编国家强制性规范《地铁与轻轨工程测量规范》及上海地方性规程《基坑监测规范》。
    主要研究领域为精密工程测量和测量数据处理。在国内核心刊物公开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篇被美国EI收录),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完成科研项目40多项;特别是在上海地铁二号线隧道贯通测量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并将研究探索出的一套适用地铁贯通测量的有效方法,成功地用于完成上海地铁二号线四个区间8条隧道的贯通测量项目。负责研制的《航标要素代码系统》项目,既符合国情、又按照国际IHO SP-57标准的结构体系,对航标要素进行确定和分类,研究了航标信息与要素的逻辑组合表达,并确定了编码组合规则。在变形数据处理与预测研究方面主要成果有:“人工神经网络在地表变形预测中的应用”、“建筑物动态变形模型辨识”、“顾及邻近点变形因素项的动态模型辨识和预测”、“变形预测的指数平滑法”和“多点变形动态灰色模型及预测”等。为上海城市建设,提出并采用简便空间定位归化法成功地用于解决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上海科技馆及上海国际体操中心等大型场馆复杂曲面造型的精密定位,并完成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FAST缩尺模型的精密定位及模拟性态检测等项目;负责研制智能信息化盾构施工辅助系统即盾构自动测量引导系统等。 曾先后获得第二、第三和第四届“同济大学优秀青年教师”称号、“韩国龙土木建筑奖励金”二等奖、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二等奖、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同济大学大通奖教金等荣誉。

  • 主页访问

    4265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770

  • 成果数

    11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