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学者
在线提示

恭喜!关注成功

在线提示

确认取消关注该学者?

范立础

     

  

结构力学、桥梁空间理论、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理论、桥梁非线性分析及桥梁抗震理论与应用

个性化签名

TA的关注(0) 关注TA的(0)
留言板

该学者已关闭了留言功能

暂无留言

  • 姓名:范立础
  • 目前身份:
  • 担任导师情况:
  • 学位:
  • 学术头衔:

    博士生导师, 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

  • 职称:-
  • 学科领域:

    桥涵工程

  • 研究兴趣:结构力学、桥梁空间理论、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理论、桥梁非线性分析及桥梁抗震理论与应用
个人简介

男,1933年6月生,浙江镇海人。195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专业。历任同济大学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务处副处长,结构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振动控制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建委科技委委员、《土木工程学报》编委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中国国家团组主席、IABSE常委会交替会员。曾任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技术顾问组副组长、广东虎门珠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江阴长江大桥设计联合体技术顾问、苏通长江大桥技术顾问等。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获“茅以升桥梁大奖”(个人成就奖),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长期从事桥梁及结构工程的教学与科研,研究方向是结构力学、桥梁空间理论、预应力混凝土桥设计理论、桥梁非线性分析及桥梁抗震理论与应用。主要研究成果:分课题主持“桥梁抗震理论”获198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分课题主持“轻轨交通关键技术研究”获国家“七五”攻关集体荣誉奖、1992年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参编“公路工程抗震规程”获1993年交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型桥梁抗震、减隔震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成都路独柱式多层立交结构抗震分析研究”获199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参加“广东虎门大桥建设成套技术”研究获1999年交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攀登B项目“重大土木及水利工程安全性及耐久性设置标准基础研究”中的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工程控制和有关大型桥梁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设置标准基础研究获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桥梁抗震理论及应用”获2000年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一等奖;参加“江阴长江大桥关键技术”研究获2001年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桥梁橡胶抗震支座”等3项国家专利;主持完成20多座大型桥梁的抗震分析研究。出版著作有:主编《桥梁工程》(上、下)(第二版)(获1993年交通部优秀教材二等奖)、《桥梁工程》(一、二)(获199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桥梁工程》(上册)(教育部“全国百本精品教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桥梁抗震》、《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英文版)、《桥梁抗震设计理论及应用丛书》(共4册),参编《桥梁结构稳定与振动》、《轻轨交通设计指南》。发表论文200多篇,主要论文有:“上海南浦大桥纵向地震反应分析”、“Nonlinear Seis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Long-span Cable-stayed Bridge”等。

  • 主页访问

    3975

  • 关注数

    0

  • 成果阅读

    765

  • 成果数

    11

TA的成果
个人主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