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299
- 期刊论文 299
-
暂无
- 中山大学,广东 47
- 复旦大学,上海 25
-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 21
-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19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重视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并发症的防治——附卡氏肺囊虫肺炎诊治体会
谢晓恬
临床儿科杂志,2007,25(8):629~632,-0001,():
目前,采用正确的化疗方案能使大部分儿童急性白血病获得长期无病生存,尤其是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5年以上无病生存率已达70%以上。但是,有效防治强烈化疗后并发症和避免化疗相关死亡等临床措施与疗效有待提高。卡氏肺囊虫肺炎(PCP)多发生于儿童AL缓解期,临床表现为气急、干咳和紫绀。肺部体征不明显,与临床症状不一致。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多样性病变,缺乏特异性表现。静脉滴注足量复方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co)疗效显著。由于PCP起病较为隐匿,临床诊断有一定难度,如不及时治疗将导致患儿死亡,需要临床高度重视。该文对PCP疾病性质、临床特征和早期诊断治疗经验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谢晓恬
临床儿科杂志,2008,26(8):650~654,-0001,():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儿童期严重的血液病之一,诊断和治疗较为困难,尤其是重型再障预后较差。我国属于再障高发地区,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目前已经明确,T淋巴细胞“免疫介导”是再障的主要发病机制,由于T淋巴细胞功能异常,而导致骨髓造血干细胞受到抑制。成功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虽能根治再障,但受到供体来源困难、医疗费用昂贵、治疗难度大和医疗风险高等限制,国内难以广泛开展。近年来,根据再障免疫介导致病机制所开展的免疫抑制治疗已经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是无合适供体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重型和难治型再障的最佳替代疗法。文章对有关再障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诊断与分型标准、鉴别诊断要点、治疗原则与治疗方法以及疗效评价标准等进行简要介绍。
-
13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PHA-LA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对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罗锋, 毛咏秋, 阚兵, 何秋明, 田玲, 杨莉, 彭枫, 姜愚
《中国癌症杂志》,2004,14(3):243~246,-0001,():
目的:研究回输自体PHA LAK细胞对恶性实体瘤患者淋巴细胞表型及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入组204例实体瘤患者,并以1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采集与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PHA LA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淋巴细胞表型,MTT法检测淋巴细胞杀伤活性。结果:实体瘤患者较正常人淋巴细胞亚群CD1+/CD4+细胞、CD2+/CD2+细胞、B细胞、NK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杀伤活性下降。扩增的PHA LAK是以激活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2+口胞、CD3+/CD56+细胞、CD4+/CD28+细胞为主的异质性群体,其数量及杀伤活性明显增加,激活淋巴细胞标记性抗原分子表达亦增加。PHA LAK细胞回输治疗后,患者外周血上述激活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淋巴细胞杀伤活性增强。结论:实体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功能低下,PHA LAK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使患者体内激活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增加,杀伤活性增强。
关键词: 实体瘤, PHA LAK细胞, 过继性免疫治疗
-
6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罗锋, 魏于金, 赵素荣, 刘继彦, 姜愚, 彭枫, 邹立群
《中国癌症杂志》,2001,11(3):276~277,-0001,():
暂无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堵闭边缘不足的房间隔缺损
杜忠东, PeterKoenig, CAO Qi-ling, David Waight, Ziyacl M.Hi jazi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84~87,-0001,():
目的 边缘<5mm通常是房间隔缺损经导管堵闭的禁忌证,本研究探讨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部分边缘缺乏或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对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堵闭,其中男10例,女13例,平均年龄10.7岁。20例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心内超声心动图测量的房间隔缺损前缘0-4mm,2例下缘为2mm,1例后缘为2mm。同期,48例边缘>5mm的患儿做对照。结果 全部23例边缘<5mm的房间隔缺损患儿和48例对照儿均成功安装了封堵器。两组间年龄、缺损大小和所用封堵器大小无显著差异。23例边缘<5mm的患儿中17例(73.9%)即刻完全堵闭,对照组44例(91.7%)即刻完全堵闭(P<0.05);24h复查边缘<5mm患儿及对照组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1.3%和93.8%(P>0.05);6个月复查两组完全堵闭率分别是95.7%和95.8%(P>0.05)。与对照组比较,边缘<5mill的患儿手术时间[分别为(72.5±26.5)和61.4±21.9min]和x线曝光时间[分别为(12.6±7.0)和(9.8±4.2)rain]长。两组患儿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前、后或下缘<5mm的房间隔缺损仍可以用Amplatzer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堵闭,但长期手术效果尚待查明。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魏盟, 林瑾仪, 朱文青, 蔡遁绳
中国临床医学,2002,9(1):49~51,-0001,():
目的: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远期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研究PTCA和药物治疗干预的作用。方法:对人选冠心病患者进行信访,采用COX回归模型对主要临床终点(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以上事件复合终点)进行多因素分析,治疗干预作为其中一个因素加以研究。结果:人选295例患者,药物组165例,介入组130例,平均随访2.9年。其中死亡11例,再发心梗18例,再次血运重建36例,复合终点出现共51例。PTCA和药物治疗对主要临床终点发生的影响统计意义检验P值太于0.05。心绞痛分级与心源性死亡相关(P=0.034);病变血管支数、侧支情况与再次心梗发生相关(P-0.031和P=0.007),也与复合终点发生相关(P=0.022和P=0.022);余变量P值均太于0.05。结论: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药物和PTCA治疗干预对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以上事件复台终点)发生影响无统计意义上的差别。病变血管支数、侧支循环情况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相关。
-
2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重组B因子小干扰RNA对激光诱导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马景学, 全欢, 尚庆丽, 高建, 郑海洲, 魏素琴, 杨爱琴
,-0001,():
目的 探讨重组B因子(CFB)小干扰RNA(SIRNA)抑制激光诱导的大鼠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效果。方法 采用基因重组的方法获得重组CF&siRNA,取棕色挪威(BN)大鼠42只84只眼,用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随机分为尾静脉注射组、玻璃体腔注射组.视网膜下腔注射组、对照组。3种不同的注射方式组分别设有相应的空质粒注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于激光光凝后第1、3、5夭分别进行注射CFBsiRNA,尾静脉、玻璃体腔、视网膜下腔注射组的注射剂量分别为50、20、10 pg;对照组激光光凝后不给于任何干预。激光光凝前和光凝后14d分别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根据荧光渗漏程度对各激光光斑评分来检测CNV的牛成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脉络膜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第Ⅷ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激光光斑荧光渗漏程度评分结果显示,CF隆siRNA尾静脉注射组与对照组相比荧光渗漏程度明显减轻(F-15.1620,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cF&siRNA尾静脉注射组VEGF、第Ⅷ因子的阳性表达强度在激光光凝后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35,18.33;P>0.05),而与同时间点其他各组相比,明显降低(F-77.96,55.68;P<0.05)。其他各组VEGF、第Ⅷ因子的阳性表达强度在激光光凝后14 d均显著强于激光光凝后7 d(F=60.89, 61.12;P<0.05)。结论 通过下调VEGF及第Ⅷ凶子的表达水平,重组CF&siRNA能有效的抑制CNV的生成。
-
3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马景学, 郝玉华, 修贺明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9,25(1):47~50,-0001,():
目的 观察和探讨羊膜匀浆在封闭视网膜裂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C、D 4组,其中A、C为治疗组,B、D为对照组,每组各10只兔。每只兔随机取1只眼进行实验。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视网膜造孔,人为造成视网膜脱离,气液交换。治疗组裂孔表面滴加0.1ml羊膜匀浆,而对照组滴加0.1 ml磷酸盐缓冲液(PBS);术毕视网膜复位,20%SFs眼内填充。A、B组于手术后14 d处死动物,C、D组于手术后28 d处死动物,进行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结果 手术后14 d,A组视网膜复位6只眼,占60%,B组视网膜复位2只眼,占20%(P=0.021)。手术后28 d,C组视网膜复位8只眼,占80%,D组视网膜复位3只眼,占30%(P=0.046)。各组之间视网膜复位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后出现轻度前节炎症反应,经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炎症于3~5 d消退。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应用羊膜后在视网膜裂孔边缘有多层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增牛,与其下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发生粘连。对照组视网膜裂孔边缘细胞增生明显减少,视网膜不能和脉络膜形成粘连。电子显微镜检查与光学显微镜检查结果一致。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提示裂孑L边缘增生细胞主要是视网膜胶质细胞。 结论 羊膜匀浆有助于封闭视网膜裂孔,通过刺激裂孔边缘视网膜胶质细胞增生,促进视网膜脱离复位。
-
2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siRNA靶向抑制PDGFRB对人恶性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任欢, 彭相文, 谭小青, 董裕翠, 赵立飞, 官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3):257~259,-0001,():
目的 应用微小RNA干涉从mRNA靶向抑制PDGFRB基因/产物时人恶性神经胶质瘤细胞T98G、U87MG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 脂质体转染法转染PDGFRB特异性siRNA;以传统半定量RT-PCR法及实时定量PCR观察应用特异性siRNA阻断PDGFRB的表达变化;采用MTT法检测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结果 siRNA(PDGFRB-HsSl07758和PDGFRB-B12)可明显抑制PDGFRB的表达(抑制率70%);PDGFRB特异性siRNA可抑制恶性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对U87MG细胞增殖押帝作用显著(P<0.05)。结论 PDGFRB特异性siRNA可以抑制恶性脑肢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
-
2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两种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偏振法测定人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的比较
钟明康, 焦正, 张明M仲珑瑾, 施孝金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26(7):789~791,-0001,():
目的:考察TDx与AxSYM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偏振法测定全血中环孢素A浓度结果的差异。方法:采集12名肾移植患者服药后12h内不同时间点的血样。样本分别用TDx与AxSYM进行测定。测定结果通过均数比较、Passing-Bablok回归法和Bland-Altman偏差图法进行分析。结果:TDx和AxSYM两法的测定结果相关。服药后0.5~4h的血样,两法测定结果差异无显著性。而服药6h后两法的测定结果差异有显著性,且TDx的测定结果高于AxSYM。结论:TDx与AxSYM法测定人全血中环孢素浓度的结果有差异,且与采样时间有关。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伍伟锋, 黄凯, 郭盛兰, 刘唐威, 曾知恒, 陶新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5):720~721,-0001,():
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4年2月住院的、经临床、心电图、心脏X线照片及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确诊为膜部室间隔缺损5例,在x线透视下经导管置入国产封堵器闭合膜部室问隔缺损,并于术后24h、1个月、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TTE,观察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左心室造影及TTE均无残余分流;术后24h、1个月、3个月随访心电图和TTE未发现传导阻滞、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闭合膜部室间隔缺损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介入治疗方法,成功率高,即刻及近期疗效可靠。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杨氏贴棉灸”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54例临床观察
杨运宽, 唐定书, 黄蜀, 李瑛, 邓樱, 李继书, 刁灿阳
四川中医,2006,(24):92~93,-0001,():
目的:观察“杨氏贴棉灸”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疗效。方法:54例局限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杨氏贴棉灸”方法治疗,对照组用去炎松尿素软膏涂抹,治疗1周后观察疗效,持续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2.14%,对照组总有效率86.62%、显效率为42.3l%,两组间比较,均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杨氏贴棉灸”治疗局限性皮炎疗效显著。可供临床选用。
关键词: 神经性皮炎针灸治疗 杨氏贴棉灸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建军, 佟凯航, 赵建军*
吉林中医药,2007,27(5):23~24,-000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临床病例38例,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痊愈20例,显效12例,好转5例,无效2例。结论:中药辨证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肯定。
-
2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建军, 王琪, 赵建军*
吉林中医药,2007,27(2):16~17,-0001,():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以中药疏肝解郁法为主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胶囊。治疗后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7%,两组比较(P<0.05)。有趋势表明治疗组的脑卒中康复好于对照组。结论:疏肝解郁法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对中风康复有一定帮助。
-
25浏览
-
0点赞
-
1收藏
-
0分享
-
5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建军, 顾兆伟, 赵建军*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1):46,-0001,():
目的:观察总结疏肝补脾法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应用疏肝补脾为主,佐以养血、安神之品治疗。结果:疏肝补脾,养血安神法治疗抑郁症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疏肝补脾法治疗抑郁症疗效肯定。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建军, 黄培新, 黄燕, 卢明, 杜宝新, 梁伟雄, 欧爱华, 蔡业峰, 郭建文, 奚肇庆, 陈眉, 董少龙, 陆晖, 李军, 东贵荣, 李海聪, 刘茂才Δ
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6,26(7):590~593,-000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方法,404例患者分别用中西医结合综合(结合组199例)和西医加中药安慰剂(对照组205例)治疗,并观察相关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结合组患者治疗后28天和90天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改善(P<0.05);90天严重致残加病死率(BI<75)降低(P<0.05);90天完全康复和轻微残疾率(BI≥95)提高(P<0.05);90天社会功能活动(FAQ)改善(P<0.01)。不良反应为非感染性腹泻(发生率为5.53%)。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可改善本病患者90天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降低严重致残+病死率;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非感染性腹泻。
关键词: 急性脑出血, 多中心临床试验, 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徐瑞华, 史艳侠, , 姜文奇, 张力, 林桐榆, 李宇红, 夏忠军, 骆卉研, 韩冰, 王峰, 何友兼, 管忠震
《癌症》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2007, 26(12): 1381-1384,-0001,():
吉西他滨是目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初步的研究显示,与奥沙利铂联合(GEMOX)的疗效优于吉西他滨单药,但国内使用GEMOX方案治疗胰腺癌的研究报道并不多。本研究目的是观察GEMOX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的有效率、生存期和毒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临床分析。选择32例未接受过化疗的初治Ⅲ-Ⅳ期胰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至少接受2个周期的GEMOX方案(吉西他滨1000ms/m,静脉滴人,d。、d;奥沙利铂85-130ms/m,静脉滴人,d;每21d重复)化疗。结果:28例患者可评价疗效,8例部分缓解(partialremission,PR),8例病情稳定(stabledisease,SD),12例病情进展(progressivedisease,PD),4例不能评估(notassessable,NA),总有效率为25.0%,临床获益率46.9%(1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为4.7个月,中位生存期8.6个月,1年生存率为32.6%。骨髓抑制的总发生率为70.9%,其中Ⅲ、Ⅳ度的发生率为32.3%(白细胞下降的发生率为19.4%,血红蛋白下降的发生率为12.9%,血小板下降的发生率为22.6%)。恶心、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为56.2%,其中Ⅲ度呕吐2例。肝功能异常的总发生率为25.0%,全部为I、Ⅱ度。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为43.8%.全部为I度。无化疗相关的死亡。结论:GEMOX方案是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有效方案,总体临床耐受性良好,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
-
2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依立替康(Irinotecan,CPT-11)治疗晚期大肠癌临床研究
管忠震, 孙晓非, 冯奉仪, 金懋林, 许立功, 黄建瑾, 冯继峰, 隋广杰, 谭华
,-0001,():
目的:评价CPT-11(商标名:开普拓)单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从1997年11月至1999年3月入选晚期大肠癌69例,符合收治标准者61例,可评价疗效者50例,其中,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的病人25例,经过一个5FU为主方案化疗后耐药的病人25例。CPT-11300mg/m2,静脉点滴,每3周为一疗程。除PD病人外,至少用药3周期。结果:在可评价病例中,8例(16.0%)获PR,第一线及第二线病人缓解率分别为12.0%及20.0%,中位缓解时间5.42个月。全部可评价病例中位进展时间3.75个月。4%及52%病人分别获MR或稳定。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腹泻(Ⅲ、Ⅳ度27.5%)及中性粒细胞减少(Ⅲ、Ⅳ度47.8%),因治疗毒性死亡一例。结论:CPT-11是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药物,对5-FU耐药的病例仍可有效,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迟发性腹泻与中性粒细胞减少,中国病人使用本品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及毒性与欧洲及美国的报告相似。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6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Gemcitabine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管忠震, 陈茹琴, 徐光川, 李宇红, 许立功, 李龙云, 刘叙仪, 廖美琳, 李金瀚
,-0001,():
目的:评价Gemcitabine(中文译名:健择)单药及其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方案治疗III、IV期非小细胞肺(NSCLC)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材料与方法:1。健择单药研究:从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入选III、IV期NSCLC病人21 例,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放疗。III期病人11例,IV期病人10例。健择1000mg/m2,第1,8,15天各注一次,每28 天为一疗程。2。健择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研究:从1997年10月至1998年7月入选III、IV期NSCLC病人48例,以前未接受过任何化疗、放疗。III期病人19例,IV期病人29例。健择1000mg/m2,第1,8,15天各注一次;顺氯铵铂100mg/m2,第一天用,每28天为一疗程。结果:1。健择单药研究:可评价疗效的有19例,6例获部分缓解(PR),其中2 例(10.5%)经4周以上复查证实。总有效率31.5%[95%CI,9.4%~45.15%。全组均可评价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发生轻微胃肠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和血小板下降,只有4.8%(各1例)患者发生III度的恶心呕吐及白细胞下降,有1 例患者发生III度感染。全组中位生存期6.13月。2。健择与顺氯铵铂联合化疗研究:可评价疗效的有41例,23例获部分缓解(PR),其中18例(43.9%)经4周以上复查证实。总有效率56.1%[95CI39.8%~71.5%]。48 例可评价不良反应。约1/3分别发生III、IV度的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和血红蛋白下降,18.75%(9例)病人发生III度血小板下降。其它毒副作用皆轻度可耐受。因毒性反应而健择减量和停药次数有39次(24.37%)。全组中位生存期8.9月。结论:健择单药治疗晚期NSCLC有一定的客观疗效,不良反应轻微。健择与顺氯铵铂联合治疗晚期NSCLC有较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是治疗NSCLC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
4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2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