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5
- 期刊论文 15
-
暂无
-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2
- 天津大学,天津 2
-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1
-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1
-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 1
-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1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
-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 1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
- 西南石油大学,973,863首席科学家 1
- 石河子大学,新疆 1
- 清华大学,北京 1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马一太, 魏东, 查世彤, 李敏霞
流体机械,2002,30(10):43~46,-0001,():
从往复式、转子式、螺杆式和涡旋式膨胀机的几何结构出发,对其膨胀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并研究了各自的运动规律。通过对带有不同类型膨胀机的CO2 跨临界系统进行热力计算,得出了各种膨胀机的实际功率范围和特征结构尺寸。考虑到超临界二氧化碳的膨胀特性,提出了理想的CO2 膨胀机应该满足的要求并比较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钯催化的一些交叉偶联反应的研究
包明, 张涛, 冯秀娟*, 王春霞, 包明*
有机化学,2007,27(12):1463~1472,-0001,():
构建新的C-C 键, 在有机合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超临界二氧化碳, 作为环境友好的有机反应介质, 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介质中钯催化的C-C键形成反应的研究进展, 包括Heck, Suzuki, Stille 和Sonogashira反应等。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负载WOx的Co-Fe-Mo-O催化剂催化甲烷氧化反应
贺德华, 杨晓强, 董国利
石油化工,200534(12):1134~1142,-0001,():
用柠檬酸法结台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负载WOx的Co-Fe-Mo-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Ramam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BET比表面积等技术表征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催化剂催化CH4氧化反应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适量的Fe(n(Fe):n(Co)=(O-1):9)掺杂到CoMoO4中,对Co-Mo-O骨架产生影响,氧化钨以无定形WO3的形式分布于催化剂表面。WO/Co1-yFeyMo-O催化剂对CH4氧化反应具有催化活性,随着Co1-yFeyMo-O中Fe3掺杂量的增加,产物CO的选择性增加. Col-yFeyMo-o上负载氧化钨后,CO选择性也增加。WOx/CO0.9Fe0.1Mo-C,WOx-(CO0.9Fe0.1Mo-O)(柠檬酸一步法得到),WOx/COO.8Fe0.2Mo-O催化剂还具有一定的CH4氧化生成甲醇/甲醛的选择性。Co1-yFeyMo-O催化CH4氧化生成合成气的性能优于生成甲醇/甲醛的性能。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C02注入对原油高压物性影响的理论模拟和实验研究
郭平, 郭平*, 孙良田, 李士伦, 熊钰, 孙雷, 彭鹏商, 岳陆
天然气工业,2000,20(2):76~79,-0001,():
膨胀试验作为单井吞吐工艺试验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在油田注CO2混相驱试验中已得到应用,然而关于注气后原油物性参数的变化规律虽然已作了些研宄、但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文章在对CO2注气膨胀实验的p-x图,膨胀系数和原始相态参教进行拟台后,计算出注气后原油的密度、舟于量、泡点处气液相偏差因子和界面张力、原油粘度等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pV关系和多级脱气的主要特征变化规律。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膨胀 相态 驱动(, 油气藏), 脱气 高压物性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恩有, 蒋玲, 杨宝峰, 郑方
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32~34,-0001,():
目的 研究模拟紧闭反应器内干燥的二氧化碳(CO2)吸收剂及自身含水对七氟醚分解的影响。方法 在紧闭反应器(160ml)内,分别装钠石灰、钡石灰、干燥钠石灰和干燥钡石灰(各 25g)在密闭状态下注入液态的七氟醚400µ1,放入50℃水浴内反应6h,分别在5、15、30、45、60min、以后每30分钟至360分钟采样,用气相色谱法分析$测定七氟醚的分解产物。结果 钠石灰组出现复合物A、B,在其他组七氟醚产生5种分解产物$复合物A:干燥钡石灰>干燥钠石灰>钡石灰和钠石灰组。干燥钡石灰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复合物B:干燥钡石灰组<钡石灰组<干燥钠石灰组(P<0.05)。复合物C、D、E。以干燥钡石灰组最为明显(P<0.05)各组均未检测到CO结论 在50℃的紧闭反应器内,七氟醚与干燥的CO2吸收剂反应剧烈,未产生CO国产钠石灰优于钡石灰,在紧闭容器内自身含水可以抑制分解反应。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玉岭, 檀柏梅
电子器件,2001,24(2):101~106,-0001,():
对甚大规模集成电路(ULSI)多层布线中二氧化硅介质的抛光机理、工艺条件选择、抛光液成分与作用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如何使用化学方法提高抛光速率、改善表面状况以及解决金属离子沾污等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对现存的一些难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梁杰, 刘淑琴, 余力, 项友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29(4):400~402,-0001,():
针对煤炭在气化过程中高温的碳与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发生的非均向反应决定了出口煤气的组分和热值这一问题,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刘庄煤气化过程中CO2还原反应和H2O(g)分解反应的动力学特征,确定了其化学反应的速率表达式,得出其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40.41kJ/mol和171.53kJ/mol。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樊太亮, 李趁义, , 郑和荣
石油学报,2004,1(1):35-39,-0001,():
讨论了阳信-花沟地区二氧化碳气的成因、运移、聚集及成藏模式。对研究区地球化学、深部地质背景、深断裂发育及火山岩分布等资料分析表明,二氧化碳主要来自无机幔源-岩浆成因气体,地壳内低速异常体可能是气体初始积聚区,与之沟通的断裂输导网络是垂向运移的通道;沉积盆地内气体的释放和聚集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区内2个剪切构造带以及2个早第三纪裂谷-火山岩构造带是二氧化碳气体释放、聚集及成藏的最有利地带,二氧化碳气藏、新生代火山岩以及源幔氦同位素异常主要沿剪切构造带和裂谷-火山构造带的主干断裂呈“串珠状”分布;不同构造带发育不同的二氧化碳气聚集模式和气藏类型,其中剪切构造带主要发育深层古潜山-中深层背斜或断块-浅层披覆构造型气藏组合;裂谷-火山岩构造带主要发育火成岩伴生的二氧化碳气藏。
-
3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昭铁, 吴金
高分子通报2005年12月第6期,-0001,():
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2 ) 在聚合反应中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以sc-CO2 为反应介质的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过渡金属催化聚合、热致开环聚合、溶胶2凝胶聚合以及氧化耦合聚合的研究概况。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sc-CO2 是非常有前途的反应溶剂,在高分子合成领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0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含氧气氛下预硫化钙钛矿LaCoO3上的CO还原SO2反应
秦永宁, 贾立山, , 马智, 齐晓舟, 丁彤, 梁珍成
催化学报,2003,24(10):1~4 ,-0001,():
对钙钛矿LaCoO3在含氧气氛下的预硫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含氧气氛下硫化后的LaCoO3催化剂,用于含氧所氛下CO还原SO2反应具有很高的活性。XRD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硫化后的LaCoO3仍保持钙钛矿物相结构。但同时出现新的硫化物La2O2S 和氧化物Co2O2S和氧化物Co3O4物相。通过对硫化前后的催化剂进行O2-TPD和SO2-TPD 分析,认为CO还原SO2反应机理可能是在一定的温度下,在钙钛矿LaCoO3上发生CO氧化燃烧反应,在硫化物La2()2S上发生C0还原S02反应、两者相互促进。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代斌, 宫为民, 张秀玲, 张琳, 何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1, 22 817-820,-0001,():
常温常压下,利用脉冲电晕等离子体与NiC2Al2O3催化剂协同作用CO2加氢转化生成甲烷,考察了催化剂担载量、放电参数、工艺参数等对反应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反应机理。结果表明, 在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作用下,CO2加氢生成CH4,CO2 转化率在催化剂一定担载量范围内随担载量的增加而增加;脉冲电压峰值、重复频率、进气方式、空速等对反应有重要影响;相同条件下,等离子体2催化法优于化学催化法。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6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二氧化碳处理对人结肠癌CCL-228细胞E钙粘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影响的时间效应关系*
王国斌, 蔡开琳, 熊莉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24):18~21,-0001,():
目的 探讨二氧化碳气体对结肠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结肠癌CCL-228细胞,应用二氧化碳或氮气处理不同时间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细胞中E钙粘蛋白(E-Cadher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表达的变化。结果 二氧化碳处理60 min后CCL-228细胞E-Cadherin表达显著降低,而VEGF表达显著增加。而氮气处理对上述指标产生相同影响但其作用明显弱于二氧化碳。结论 60min以上时间的二氧化碳气腹可以明显增强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而氮气对其影响明显弱于二氧化碳,序贯应用二氧化碳、氮气、二氧化碳气腹的方法可改善二氧化碳气腹所致的影响。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向阳, 乔杰, 谭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1):34~39,-0001,():
森林土壤是温室效应气体CO2的一个重要的源和汇。用碱吸收法对北京西山3种林地(未成林造林地、已郁闭幼林地和成林地)土壤中C02的排放规律进行了原位研究。结果表明.林地土壤的年排放平均值为286mg·m-2·h-1,变动范围为-341.03~1193.59mg·m-2·h-1,3种森林土壤CO2排放通量的年平均值无显著差异。在一年中的变化趋势也基本相似,即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冬季甚至有吸收值出现。但不同季节不同王壤的CO2排放通量却有明显不同,在干旱的春季和初夏,成林地<幼林地<造林地,而在水分较充足的雨季和秋季,成林地则相对较高。此外,林地土壤的C02排放通量也有一定的昼夜变化趋势。土壤CO2排放量的变化受多种环境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其中起决定作用的主要为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和大气压等。
-
4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丁信伟,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现代工化,2001,21(13)26~27,-0001,():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就大豆和花生两种植物油超临界流体萃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在探 讨了压力、温度、颗粒度、空隙率以及时间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之后,获得了指导实际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顾兆林, 刘红娟, 李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36(5):572~576,-0001,():
研究了一种NH3/CO2复叠式低温制冷系统,其中高温部分采用NH3做工质,低温部分利用CO2为工质。通过对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进行的热力学模拟计算,分析了该循环的运行参数和性能系数在中间温度和冷凝温度改变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同一冷凝温度下,复叠式两级低温制冷系统存在一个最佳中间温度,使系统性能系数最大,在最佳中间温度的±5K范围内,性能系数降低很少;高温级冷凝温度改变时,循环性能系数也要随之变化,随冷凝温度增加,系统达到最大性能系数时的最大中间温度也增加。研究结果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实际运行提供了理论基础。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46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