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施志仪, 陈晓武, 顾一峰
,-0001,():
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体重约0.5kg,活体取材,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 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鲆消化道组织结构。结果表明,牙鲆消化道和高等脊椎动物类似,分为食道、胃、胃盲囊和肠。肠也可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三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胃和前肠是消化吸收主要的区域。胃盲囊和前肠结构和功能非常类似。Serotonnin 细胞和P Substance 细胞在牙鲆胃前部的粘膜中零星分布,在胃体中较多见,平均每104μm2 胃体粘膜上皮约各有2.2 和2.0个阳性细胞。而Gastrin 细胞分布在胃盲囊和前肠中,平均每104μm2 粘膜上皮分别有0.98 个和0.71个阳性细胞。可见,牙鲆和哺乳动物消化道一样都分布有肽能神经元。这些结果将为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研究提供资料。
-
6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吴孝兵, 张盛周, 黄徐根, 吴孝兵**
动物学报,2003,49(6):858~864,-0001,():
暂无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免疫学机理研究
王垂杰, 任明智
中医药学刊2003,21(4):542~543,-0001,():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道病变,其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感染、食物过敏、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并提出多种学说。近年来由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多发结节性红斑、关节炎、眼色素层炎、虹膜炎、Graves病等自身免疫性肠外表现,用肾上腺素治疗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随着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免疫因素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
4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04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