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尹光志, 王宏图, 鲜学福, 张仁松, 杨吉才, 唐继东
煤炭学报,1999,24(3):279~283,-0001,():
在考虑地应力和地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瓦斯渗透率k(φ,θ)与平均应力和地温的关系及一维稳定流动的瓦斯渗流方程,并根据煤层在地表有无露头和通道的情况,导出了煤层瓦斯压力计算分析的解析式。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的比较分析表明,该算法能较准确反映实测结果,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煤层瓦斯压力的计算方法,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的预测以及渗流场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8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利用多种古地温计研究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地热史*
何生, 陶一川, 姜鹏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1995,20(3):328-334,-0001,():
根据实测地温资料和岩石骨架热导率测试结果对本区今地温场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反演古热流、成岩期原生矿物流体包裹体均一法测温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的热史分析研究了本区的地热演化,所获得的认识对松辽盆地东南隆起区的油气地质研究和勘探评价很有意义。
-
2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的变质成因——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影响的进一步探讨
钟宁宁, 曹代勇
地质学报,1994,68(4)348~357,-0001,():
在分析造成华北地区南部晚古生代煤变质分带性的地质因素基础上,阐述了煤变质成因与区域构造格局演化的密切联系;从古地热异常形成机制出发,着重讨论了地下水热液对煤变质作用的影响,建立了煤的地下水热液变质作用地质模式;用古地热一煤变质系统的概念,根据热源、载热体和通道、聚热体3个要素的配置,分析了煤变质成因。
-
4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鲜学福, 王宏图, 尹光志, 张仁松, 杨吉才, 唐继东
煤炭学报,1999,24(3):279~283,-0001,():
在考虑地应力和地温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瓦斯渗透率k(φθ)与平均应力和地温的关系及一维稳定流动的瓦斯渗流方程,并根据煤层在地表有无露头和通道的情况,导出了煤层瓦斯压力计算分析的解析式现场实测和理论计算的比较分析表明,该算法能较准确反映实测结果,并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煤层瓦斯压力的计算方法,对煤矿深部开采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的预测以及渗流场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鲜学福, 王宏图, 杜云贵, 张仁松, 杨吉才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2,31(4):367~369,-0001,():
针对矿井深部煤层中地温和地应力梯度对煤的孔隙率和煤层渗透率的影响以及煤的吸附特性参数受温度影响变化的特点,在矿井深部煤层气压力解析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地温和地应力梯度影响的煤层气含量计算的新方法。现场实测煤层气压力和理论计算的煤层气压力及煤层气含量的对比分析表明,该计算方法能较准确地反映现场实测结果,从理论上进一步完善了矿井深部煤层煤层气含量的计算方法,并对其分布规律的预测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
2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9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