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川西南部须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类型及其形成序列
曾联波, , 李跃纲, 王正国, 李梅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7,32(2):194~200,-0001,():
裂缝是川西坳陷须二段低渗透砂岩天然气藏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利用地表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该区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序列进了分析,须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主要发育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等3种裂缝类型,其中以构造剪切裂缝为主,主要有近南北向、北东向、近东西向和北西向4组,它们的发育程度依次由强变弱,但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裂缝表现为主渗流裂缝,此外,该区还发育大量被沥青或碳质充填的裂缝扩张脉群,结合岩石的声发射等实验结果,表明该区在白垩纪中晚期曾经经历过异常高压作用,其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2.1,在新近纪中晚期释放以后的压力系数为1.2-1.3.在中粗粒砂岩中,还发育大量构造挤压作用下由于断层的逆冲作用或层间滑动造成的剪切作用有关的近水平剪切裂缝,构造裂缝主要在三叠纪末、白垩末和新近纪末一早更新世末形成。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川西南部上三叠统须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分布的控制因素
曾联波, , 李跃纲, 张贵斌, 陈古明
中国地质,2007,34(4):622~627,-0001,():
川西坳陷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共3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受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水平构造挤压、白垩经深埋藏形成的异常流体压力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等造成的应力作用,该区主要有4组裂缝,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构造部位、应力及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分布,在南北向构造带,近南北向裂缝和近东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而在北东向构造带,北东向裂缝和北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