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赵息, 许琳红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4):33~36,-0001,():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对各作业的成本动因的追溯并未做到真正的溯本求源,完善作业成本法.提高其可应用性关键在于对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针对动因的无法穷尽性,寻找替代动因;针对较高的实施成本,进行动因合并。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息, 吴舒弋
工业工程,2004,7(5):5~8,-0001,():
当前我国商业银醒所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针对作业成本法在商业银行推行后,在帮助管理者获得更为详细准确的成本信息、找出并消除非增值作业、实现商业银行的成本领先战略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以期对我国商业银行成本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息, 许琳红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4):37~39,-0001,():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以成本论成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实现了成本计算与控制的结合。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在于划分作业、寻找作业动因。本文在介绍作业成本法理论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如何对第四类作业即发生间接成本、期间费用的作业进行划分,寻找作业动因。
-
3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8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0001,():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成本计算不仅要提供满足内部管理所需的成本数据,还要提供满足国家宏观管理要求的财务成 本数据。采用多元成本计算模式是满足这一要求的必要条件。在理论上,多元成本计算模式可以是各种成本计算方法之间进行任一组合所建立的一组特定的成本计算模式,但这些模式对某一特定企业是否适用,还需要借助功能评价理论加以确定。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徐建中
,-0001,():
采购成本的控制是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网络环境不仅为提高物流企业成本管理水平构筑了平台,也对企业的成本管理系统和管理机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
5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0001,():
竞争战略把企业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企业的价值链贯穿在企业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企业外部价值转移的二维空间。价值链将企业分解成不同的战略作业,价值链分析不仅为战略成本管理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也为管理者形成和评价企业战略,寻求成本优势奠定了基础。
-
5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0001,():
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的成本管理工作,只强调按照制造成本法的要求计算生产成本,忽视了对管理成本的计算。这种单一的制造成本计算模式只能计算出财务成本,还难以提供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数据。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制造业应在合理借鉴当代主要管理成本计算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分类构建多维成本计算模式。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0001,():
长期以来我国许多电力企业只强调按照制造成本法的要求计算生产成本,忽视了对管理成本的计算,难以提供满足企业内部管理需要的成本数据。为此,本文提出了分类构建多元成本的计算模式。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3,24(5):582~585,-000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成本计算不仅要提供满足国家宏观管理要求的财务成本数据,还应能够提供满足企业内部管理所需要的管理成本数据。而我国一些企业计算的制造成本,只重视提供产品的财务成本数据,忽视了提供管理成本数据。为此,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借鉴变动成本法和责任成本管理的思想理论,提出建立三元成本计算的新模式,旨在使企业更好地提供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经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努力降低企业产品成本。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0001,():
我国加入WTO,尤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跨国经营的日益增多,使企业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到借助信息化管理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成本作为一项衡量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如何利用信息化来优化这一指标,是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关键所在。
-
8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孟凡生, 李玲
,-0001,():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成本管理已不能很好运作。尽管目前传统成本管理系统比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应用广泛,但人们已意识到作业成本管理系统是对先进生产环境下实现成本控制的关键。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了信息化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冲击、两种成本管理系统选择性问题和网络环境下成本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元旭, 李颖琦
价格理论与实践,71~72,-0001,():
本文分析了跨国零售企业低价品牌形象塑造的内在根基,从建立自有品牌策略、灵活定价策略、低价商品集中陈列策略和始终如一的整合品牌传播策略四方面探讨了跨国零售企业塑造低价品牌形象的策略,并从中得出对我国零售企业塑造和传播低价品牌形象的启示。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4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元旭, ○李元旭
经济体制改革,2001,(2):101~105,-0001,():
本文将管理成本的研究引入微观的企业层次,在提出管理成本的主要构成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组织规模、 组织环境、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产权制度、管理者才能等因素对企业组织管理成本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分析企业体制成本的方法。
-
4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梅姝娥, 汪漩, 仲伟俊, 梅妹娥
中国管理科学,2005,13(4):56~62,-0001,():
合作采购是一种重要的企业间电子商务应用模式,成功实施合作采购需要供应链成员的积极参与。本文针对供应商采取的两种批发价定价策略,比较分析了协调成本对买主间合作采购动力及其总体采购成本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只要协调成本较小,买主便具有合作采购动力,且无论供应商采取固定价格策略还是采取数量折扣策略,都存在一个协调成本临界值,当协调成本小于该临界值时,合作采购将同时减少买主与供应商的总体成本;当协调成本大于该临界值时,则总有一方的总体成本在合作采购中增加。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伟, 刘希宋
《经济师》,2002,(4):10~11,-0001,():
文章从价值链管理与企业成本竞争优势结合的角度,分析了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相关因素,研究了企业价值链的构成。从价值链管理出发,探讨了企业寻求成本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提出了通过价值链的分解和整合,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
5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青, 喻海飞
金属矿山,2002,(12):14~16,-0001,():
开采选别性是指能够将矿石和废石选别开采的程度,它对矿山生产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对于低品位、高价值、品位变化大的矿床,这种影响尤其显著。对于露天开采,影响开采选别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台阶高度。引入机会成本的概念来定量描述由于达不到“完美选别”造成的经济损失,并基于统计学和地质统计学理论,建立露天矿台阶高度与机会成本的关系模型。应用这一模型可以从开采选别性角度对露天矿台阶高度进行经济评价,从而使台阶高度的确定更为科学。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卫东, 魏立明, 孙辉, 肖宏飞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2,42(4):491~497,-0001,():
对已提出的潮流追踪算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明确了在采用有功/无功解耦追踪的方式下,由于有功或无功有向图不能同时提供用于损耗分摊的有功和无功功率分布信息,所以无法进行准确的潮流追踪;提出了功率损耗向量图的作法,并以此为工具揭示了利用追踪电流来进行潮流追踪的方法存在的问题,仿真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观点;通过分析,明确了在有功功率通路与无功功率通路不同的运行方式下,即使采用考虑有功、无功相互影响的损耗分摊原则,也无法准确地直接确定功率归属,而迭代追踪的方式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卫东, 肖宏飞, 魏立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24(2):83~87,-0001,():
该文对双边交易模式下阻塞成本分摊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阻塞成本分摊方法,可以实现线路阻塞 成本在市场成员间的分配。按该方法,双边交易应分摊的阻塞成本与阻塞消除前后该交易在阻塞线路中的潮流变化量成正比。研究表明,采用该方法分摊阻塞成本,既能体现双边交易对发生阻塞的输电设备的影响程度,又能提供有利于缓解阻塞的信号。5节点系统算例验证了该文观点。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卫东, 孙辉, 武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85~90,-0001,():
该文对网络损耗的分摊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附加损耗的概念。对已有的按电流平方比例与按电流比例两种分摊原则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按电流比例进行损耗分摊实际上是将附加损耗平分与每个用户,这对小用户而言是不合理的。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损耗分摊原则。依照该原则,附加损耗按用户的功率比例进行分摊,而其余部分按照功率平方比例分配。该文还从理论上阐述了该原则的公平与合理性。研究还明确了应按复功率的模值比例进行损耗分摊,忽略无功功率的影响或追踪有功潮流只按有功功率比例进行分摊、追踪无功潮流只按无功功率比例进行分摊的计算方式,在某些情况下是不准确的。仿真算例表明了该文所提观点的正确性。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计及功率实际分布与转运服务影响的输电服务分摊方案研究
李卫东, 魏立明, 孙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22(10):44~49,-0001,():
该文对输电服务分摊理论进行了研究,在对现有输电服务分摊方案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指出基于节点注入功率进行输电服务分摊的方案只考虑了客观现象而忽略了主观愿望,而基于转运功率影响的输电服务分摊方案正相反。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输电服务分摊方案。按此方案,输电转运服务应承担的成本由两大部分构成:备用容量成本和运行容量成本。备用容量成本按邮票法进行分摊,而运行容量成本由两部分组成:转运合同中与实际功率流动分布吻合和不吻合部分所涉及的输电成本。这样既可按照实际功率走向进行成本分摊,又能计入转运合同的影响。出现“ 补贴(Cross-subsidies)”和“逆向流(Counter flow)”现象的问题迎刃而解。不同系统的多个运行方式的分摊结果表明:该分摊方案可保证整个系统的成本回收;可向用户提供有利于系统整体运行的成本信号;各转运服务间的合并与分离对分摊结果无影响;计算时间可满足实用的要求。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