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王崇林, 刘建华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9,26(2):036~039,-0001,():
介绍了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的补偿原理,该消弧线圈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消弧线圈的模式,将传统的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有机地结台成一个整体。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通过可控硅调节副边电感电流的方法,实现了对电网对地电容电流的自动跟踪补偿。
关键词: 消弧线圈 三相五柱 电容电流 电感电流
-
2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崇林, 梁睿, , 刘建华, 薛雪, 余亮, 李晓波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0):081~084,-0001,():
分析了当前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发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由调节可控硅导通角带来的高次谐波的新方法——基于变耦电抗法的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该方法利用改变互感器的耦合系数来调节电感,并分析了其谐波特性和动态特性,实验显示该消弧线圈调节特性好,谐波分量少,能实现电抗值的柔性调节并能精确地自动跟踪补偿电网电容电流。
-
2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崇林, 梁睿, 刘建华, 李晓波, 张栋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4(5):613~616,-0001,():
针对当前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由调节可控硅导通角而产生高次谐波的新方法。基于变耦电抗法的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该方法利用改变互感器的耦合系数来调节电感,文章给出了变耦电抗器的消弧线圈硬件实现方式和调谐原理,实验显示该消弧线圈调节快速,无高次谐波,能精确地自动跟踪补偿电网电容电流。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崇林, 刘建华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28(5):468~472,-0001,():
介绍了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及其自动跟踪补偿啄理,该消弧线圈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消弧线圈的模式,将传统的接地变压器和消弧线圈有机地结争成一个整体,三相五柱式消弧线圈采用可控硅调节付边电感电流的方法,实现对电同时地电容电流的自动跟踪补偿,该消弧线圈不仅在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前能自动跟踪到奎补偿状态,而且在接地故障期间仍能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变化,始终使接地电流最小。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鲁铁成, 刘艳村, , 文习山, 陈维贤, 李翔, 王志梅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0):88-93,-0001,():
自动消弧装置是由一种基于晶闸管投切电容(TSC)控制技术的自动调谐消弧线圈、接地变压器和互感器等组成的成套设备。它可对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做出快速响应,并精确补偿接地电流。此装置很好地解决了3个技术难点:第一,线路对地容抗的精确测量,误差在2%以下;第二,根据线路电容电流和人工中性点电压的变化来智能判别单相接地故障;第三,采取串联小电抗,过零投切和加装风机等措施,以确保晶闸管的安全运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触摸屏式人机界面(HMI)和过零触发板构成了该装置的控制系统。模拟试验和实际应用表明该装置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基于注入变频信号法的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控制与保护新方法
曾祥君, 尹项根, 于永源, 陈德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30~36,-0001,():
提出基于注入信号法的控制与保护新方法:采用注入零序恒流信号,测量系统谐振频率,计算电容电流,进行消弧线圈自动调谐;采用测量零序信号电压,计算接地电阻,进行高阻接地故障辨识;采用测量各出线零序信号功角,计算线路阻尼率,进行故障选线。该方法不受系统运行的影响,易实现就地保护控制,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样机已通过动模实验,其中消弧线圈自动调整系统已形成产品,在现场运行多年,效果良好。
-
4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曾祥君, 于永源, 尹项根, 李为国, 李欣然, 董先治
电力系统自动化,2000,39~41,-0001,():
介绍了传统的消弧线圈自动调整方法。提出采用注入变频信号,寻找系统谐振频率,测量补偿度、电容电流,进行消弧线圈自动跟踪调谐的新方法。测量时无需调整消弧线圈挡位。能适用于老式消弧线圈补偿度的测量。在一个配电网中只需安装一台自动调整消弧线圈,就能实现整个配电网的自动调谐,无需通信配合。该技术已在现场运行多年,效果良好。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7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