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3
- 期刊论文 13
-
暂无
-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8
- 重庆大学,重庆 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尹光志, 冯涛, 任尚强, 李贺, 许江
湘潭矿业学院学报,1993,1(4):13~18,-0001,():
本文应用模拟数学方式,结合南桐矿务局观石台煤矿的具体情况,对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进行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其评判结果与该矿的实际情况吻合,表明了模糊论方法学在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中的应用是可行的。本文所得结果对该矿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及防治及防措施的研究都具有参考价值。图1,表5,参5。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尹光志, 余海龙, 鲜学福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3):107~111,-0001,():
对急倾斜煤层俯伪斜分段密集支柱采煤法和直线长壁采煤法的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指标进行了现场观测和模拟实验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俯伪斜采煤工作面的周期来压步距为18.5m,约为直线长壁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10m的两倍,周期来压时采面上部的最大能量动载系数为2.03,比直线长壁工作面小0.53。煤壁前方支承压力集中系数为1.67,比直线长壁工作面大0.2~0.25,而支承压力峰值距煤壁距离为6~10m,较直线长壁工作面大0.5~1m。即俯伪斜分段密集支柱采煤法通过降低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支承压力系数和增大回采工作面前方煤体的安全煤柱宽度,来提高采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能力。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钱建生, 陈治国, 张剑英, 张炜
工矿自动化,2002(4):1~3,-0001,():
基于煤与瓦斯突出伴随电磁辐射的原理,分析、设计了一套便于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在线监测系统,并介绍了该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钱建生, 刘富强, 陈治国, 王恩元, 何学秋
煤炭学报,1999,8(4):392~394,-0001,():
从理论上分析了煤岩破裂过程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得出电磁辐射信号的功率谱分布,及其与辐射源距离的关系。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钱建生, 王恩元
电波科学学报,2004,4(2);161~165,-0001,():
对煤岩破裂过程产生电磁辐射的原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煤岩破裂电磁辐射信号的特征,设计出了电磁辐射监测仪,并将该监测仪应用于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得到了大量数据,总结出煤岩破裂危险程度与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的关系。给出了有突出危险时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的临界值和在有冲击地压发生时电磁辐射的变化规律。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钱建生, 刘富强, 陈治国, 王恩元, 何学秋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3(2):167~169,-0001,():
根据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和突出预测与防治原理,论述了煤与瓦斯突出电磁辐射监测仪的硬件组成和关键电路的设计,并完成了软件设计。通过井下实验证实了该监测仪可实现与煤体无接触监测,且信息接收、传输较为可靠,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分析和预报提供了正确的原始数据资料。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凯, 俞启香, 彭永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9(4):943、053、153、253,-0001,():
应用非线性科学的基础理论,研究了可能发生突出的含瓦斯煤岩系统的内在动力特征,建立了考虑各种基本因素的较为全面的突出预测模型,并对突出起动的突变机制和突变条件进行了定性分析,为突出非线性动力机制及其预测和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许江, 鲜学福, 王宏图
中国工程科学,2001,3(2):39~46,-0001,():
煤矿的生产和实践证明,发生在矿井中的动力现象具有分区和成带的特点。文章探讨了把煤、岩和瓦斯作为一个体系,采用力学方法的划分问题。根据对煤岩复合样及含瓦斯煤样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力学性质的分析,基于对Drucker-prager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建立了它们的断裂判据,并给出了计算稳定性系数和潜在弹性应变能密度的公式,提出了按这两个指标划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带)的基本方法。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梁汉东,
煤炭学报,2001,26(6):637~642,-0001,():
从某采区井下煤岩钻屑的自然释放气体中检测出氢气(H2)。其中,在高瓦斯矿井的平均浓度为336×10-6;在低瓦斯矿井的平均浓度为16×10-6;对某突出灾害现场的煤样研究发现,突出点附近的煤屑自然释放气体中的氢气浓度高达58×10-6;突出点的煤屑则降到10-5以下。结果显示,煤岩自然释放氢气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结果还暗示,易突出煤岩释放氢气的浓度可能较高;并且,突出过程中煤岩释放氢气的潜力可能发生重要变化。在理论上,这里的观测结果支持了作者早先提出的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氢地球化学异化”机理。在应用上,本文指出氢气可望作为现场监测和预报煤与瓦斯突出的新指标。在工程上,提出了运用微型专用质谱或专用气相色谱在井下现场单机同时监测氢气(H2)、氦气(He)和甲烷(CH4)的建议。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1分享
-
8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鲜学福, 许江, 王宏图
中国工程科学,2001,3(2):39~46,-0001,():
煤矿的生产和实践证明,发生在矿井中的动力现象具有分区和成带的特点。文章探讨了把煤、岩和瓦斯作为一个体系采用力学方法的划分司题。根据对煤岩复合样及含瓦斯煤样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力学性质的分析,基于对Drucker-prager理论的修正和完善,建立了它们的断裂判据,并给出了计算稳定性系数和潜在弹性应变能密度的公式,提出了按这两个指标划分煤与瓦斯突出潜在危险区(带)的基本方法。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6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刘贞堂, 窦林名, 周世宁, 聂百胜
煤炭学报2003年8月第28卷第4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Aug., 2003, Vol. 28, No. 4,-0001,():
基于受载煤岩体的电磁辐射特性及规律,研制了具有电磁信号接收、数据处理、数据存储、通讯和灾害预报等功能的煤岩动力灾害电磁辐射监测仪,开发了基于Widwnos系统的具有数据通讯、参数设置、数据处理及分析和动态预报等功能的软件.该仪器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时,有突出危险煤层的电磁辐射水平远高于无突出危险煤层;在预测冲击地压时,矿压大的地方,电磁辐射较强,有冲击危险的区域,电磁辐射异常,表现为电磁辐射水平明显增强或变化剧烈.表明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是可行的,研制的电磁辐射监测仪实现了非接触预测,省时省力,对生产影响较小,稳定性好,准确率较高.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聂百胜, 刘贞堂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5月第29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ay., 2000, Vol. 29, No. 3,-0001,():
研究了瓦斯对电磁辐射(EME)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对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变形破裂时,电磁辐射与煤岩体的载荷及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煤体中的瓦斯能使电磁辐射增强,瓦斯在煤体中的流动及冲击能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两项指标综合反映了工作面前方煤体的突出危险程度,用电磁辐射法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是可行的,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窦林名, 周世宁, 聂百胜, 刘贞堂
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1月第48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Jan., 2005, Vol. 48, No. 1,-0001,():
运用研制的KD矿用本安型电磁辐射监测仪测试了煤矿采掘过程中工作面煤岩体的电磁射,分析了电磁信号与采掘工艺及煤岩动力灾害危险性等的关系.研究表明,矿采掘过程伴随产生电磁辐射,煤岩体受到采动影响后应力重新分布或变形破裂趋向新的平衡的结果;有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危险时,有明显的电磁异常前兆;采取防治措施后,电磁辐射显著下降.电磁辐射技术在煤矿可以用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等煤岩动力灾害.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