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赵连三, 张怡, , 唐红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5):1-4,-0001,():
探索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 mesenchy malstemcells, BMSCs)的最适条件。以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及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在体外分离BALB/C小鼠的BMSCs,通过MTT法测定了不同离心力、不同换液时间、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种植密度等因素对BMSCs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在500g×30min的离心力下分离细胞,加入10%的胎牛血清,原代按(12~20)×105/ml的细胞密度接种,接种24h后换液,继代种植密度为6.4~25.6×104/ml时最适宜细胞生长;在此条件下,细胞快速增殖,传代后8h贴壁达90%以上,24h便进入对数生长期,直至第5d,细胞约增殖3倍。本研究建立了在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方法和技术参数。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其奎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5,25(1):57-59,-0001,():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终身在不断地自我更新,这一过程依赖小肠隐窝中的干细胞的持续增殖、分化取代外层的终末分化细胞来完成。小肠干细胞在其周围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调节下,通过不对称或对称分裂来实现其自身数目的稳定或增加,并通过分化为功能细胞或凋亡来保持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文章就小肠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调控作一综述。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杨铭, 李丽琴, 郑晓军, 陈乐贵综述, 沈杏生审校
,-0001,():
蛋白酶体是一种庞大的、多价复合酶,它在承担细胞内蛋白质降解的泛蛋白-蛋白酶体通路(UPP)的关键步骤中起催化作用。UPP不仅可以催化降解异常蛋白质,而且在许多调控蛋白质的更新和加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这些蛋白质的催化过程涉及到人类疾病发病机制的重要生化机制。目前,与UPP有关的酶已被认为是药物设计的分子靶位,蛋白酶体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其特异性抑制剂不仅可以作为研究UPP的有利工具,而且也是潜在的抗肿瘤、抗炎药物。本文综述了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7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脂多糖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与提高其胶原表达水平的细胞模型研究*
牛建昭, 王健牛, 建昭, 河福金, 于世赢, 白锦文, 李或, 赵丽云, 赵福建, 王继峰
,-0001,():
建立较为全面反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效应的细胞模型。方法:应用脂多糖(1ipopolysccharide,LPS)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HSC。噻唑蓝(Mn)法测定HSC增殖率。免疫组化法显示HSC表达其I、Ⅲ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并进行图象分析。结果:LPS明显刺激HSC的增殖并提高I、Ⅲ型胶原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并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LPS诱导HSC活化模型能够相对全面地反映HSC活化的效应。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徐在品, 张登祥, 鲜思美, 陶玉顺, 吴 彤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3(1): 78~82, 2004/Journal of Mountain Agriculture and Biology,-0001,():
概述了犬瘟热的细胞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细胞生物学方面,对犬瘟热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分离培养、动物回归实验、病毒电镜形态检查、病毒特异性抗原及其抗体的检查、包涵体检查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犬瘟热的诊断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国内外相继建立起CDV 核酸杂交和RT-PCR 诊断法,这些方法比传统诊断法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犬瘟热的发病早期,机体尚未产生免疫应答时RT-PCR 诊断法便能够作出早期诊断。
关键词: 犬瘟热, 细胞生物学诊断, 分子生物学诊断, 核酸杂交, RT-PCR 诊断法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39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