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60
- 期刊论文 60
-
暂无
-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5(12):1173~1175 1
- 东北大学学报,2002,24(5):498~481 1
- 丝绸,2000(5):9~11 1
- 摩探学学报,1997,17(3):193~198 1
- 机械工程学报第42卷第9期2006年9月/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Vol. 42 No.9 Sep. 2006 1
- 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87~90 1
- 科学通报卷2003,24(48):2524~2527 1
- 科学通报,2002,47(8):569~571 1
-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2,31(3):167~170 1
- 金属学报第39卷第4期2003年4月435-438页/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Vo1.39 No.4 Apr. 2003 pp.435-438 1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3,24(9):1652~1657 1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26(2):213~217 1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李军, 黄美英, 陈亮
农药,2004,43(2):80~82,-0001,():
以低浓度乐果(86.2%)为原料,采用熔融结晶和发汗操作对乐果纯化过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熔融结晶和发汗时间、温度对乐果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下结晶60min,得到的晶体在35℃下发汗120min,晶体纯度可达98%以上,产品质量达到国家标准。
-
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军, 王建华, 张允湘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7,11(2):156~162,-0001,():
在MSMPR结晶器中研究了磷矿中的常见杂质铝、硅、氟对石膏结晶的影响。发现不同含量的氟、铝、硅存在下,石膏晶体的成核速率和成长速率存在一个极值点;电镜照片表明,只有铝存在时,石膏晶体的外形几乎没有变化;当氟与铝共存时,石膏晶体的外形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几乎都形成了球状聚晶;在氟、铝、硅杂质共存时,石膏晶体的形态与只有氟和铝存在时相似,但较不规则。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军, 王胜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15(4):307~311,-0001,():
研究了-10℃和50℃下杀虫单。氯化钠一水三元体系相图,根据获得的相平衡结果,对现有杀虫单生产工艺提出了改进措施。同时考察了添加剂对杀虫单结晶形态的影响。工业实验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改进措施,杀虫单产宰和产品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军, 王燕, 王胜群
物理化学学报,2003,19(7):601~604,-0001,():
从晶体生长成核、动力学等几个方面出发、在Mersmann模型基础上建立了适合高粘度有机体系的介稳区宽度的理论计算模型,确立了计算程序和方法结合“杀虫单”农药结晶过程的具体参数、计算和预测了工业结晶过程中介稳区的宽度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测定值较为接近该方法可为工业结晶中过饱和度的选择提供参考。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杨其, 田野春, 毛益民, 黄亚江, 李光宪, 曾邦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5):155~158,-0001,():
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丙烯(PP)/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共混物的相容性和结晶行为。实验结果表明,PP/LLDPE共混物为典型的具有机械相容性的共混体系;PP/LLDPE共混体系中,PP相结晶度的变化与LLDPE相的结晶度的变化相比较小;不论PP还是LLDPE,均随另一组分含量的增加,熔化开始温度都显著推迟,而熔化结束温度几乎不变。
-
8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原位聚合法制备马来酸酐化EPDM/ PA6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蒋涛, 马学, 蒋涛*
弹性体,2007,17(6):25~29,-0001,():
采用电子同步转移反应(Ene React ion)制备了马来酸酐化EPDM(EPDM-g-MAH),并在EPDM-g-MAH 中原位聚合己内酰胺生成尼龙6(PA6)制备了EPDM-g-MAH/ PA6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原位聚合法和直接共混法制备的EPDM-g-MAH/ PA6 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研究表明,230下进行阴离子聚合得到的PA6 为介晶型;EPDM 对这种分散在橡胶相中的PA6的结晶具有异相成核作用;原位聚合可在反应增容的基础上使得共混物中PA6 的结晶焓进一步降低。动态力学分析频率谱研究表明,增容和原位聚合在削弱PA6 组分对刚度贡献的同时可提高橡胶相的弹性响应。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飞虎, 谢大纲, 赵清亮, 韩荣久, 裴舒
机械工程学报,2002,38(1):87~90,-0001,():
揭示了微晶玻璃的内部微观结构、其组成成分的结晶相和玻璃相、晶粒尺寸的测定,重点分析了超精密低温抛光后檄晶玻璃的表面形貌和表现出来的微观表面缺陷。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冯妍卉, 张国志, 张欣欣, 聂红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30(5):548~552,-0001,():
在类合金(NH4Cl-H2O溶液)定向凝固晶体生长实验装置上,利用<30μm煤粉作示踪粒子,再现糊状区内微通道流以及通道出口处的流体流动,并测算了各处流体的瞬时速率。分析认为:凝固初期,糊状区内固相体积分数较大,内部流体流动受阻;随着固相体积分数减少,糊状区孔隙率增大,流体充分发展;当平均固相体积分数降至0142,接近最小值0138时,当量雷诺数达到临界值(247),糊状区内形成微通道;随着通道宽度逐渐扩大,液相区内热流体进入微通道。微通道内稀冷液体向上流,浓热液体向下流,促使通道内溶液再结晶。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超级钢细晶轧制过程中再结晶及γ晶粒尺寸的模拟计算
刘相华, 许云波, 于永梅, 王国栋
材料科学与工艺,2002,10(3):237~241,-0001,():
建立了低碳钢和HsLA钢热变形过程中动态、亚动态及静态再结晶的数学模型,描述了板带热连轧过程中奥氏体晶粒尺寸演变和再结晶行为,讨论了轧制规程和钢种成分对再结晶动力学和奥氏体晶粒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00MPa超级钢轧制工艺条件下,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主要发生在温度较高的粗轧阶段,而静态及亚动态再结晶在粗轧及精轧前几道次发生的非常充分,在精轧后几道次很难充分发生;奥氏体晶粒最终尺寸随着终轧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并且HsLA钢和c-Mn钢相比,相同的轧制工艺和温度制度下,前者奥氏体晶粒要更细一些;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吻合良好。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22CrS齿轮钢变形奥氏体动态再结晶行为及组织演变
刘相华, 王秉新, 王国栋
东北大学学报,2002,24(5):498~481,-0001,():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一种新型Mn-Cr系齿轮钢在变形量为70%,变形速率为0.1~1s-1,变形温度为850~1150℃,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为70~150μm条件下的动态再结晶行为及再结晶后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的变形量下,变形速率、变形温度、奥氏体晶粒尺寸是影响再结晶的3个因素,只有变形条件Z小于上临界值Zc时才会发生动态再结晶•再结晶后奥氏体晶粒尺寸D是由变形条件Z惟一地决定而与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无关,Z 增加,D减小,二者符合关系式Z=AD-3.91。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磺化间规聚苯乙烯和间规聚苯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
黎华明, 黎化明, 祝方明, 刘金成, 林尚安**
高分子学报,2000,(1):37~41,-0001,():
对磺化度分别为1.60mol%,4.41mol%的磺化间规聚苯乙烯和间规聚苯乙的非温结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DSC测试了四种样品的非等温结晶的过程,对所得数据分别用Mandelkern方法和莫志深方法进行了处理,发现磺化间规聚苯乙烯和间规聚苯乙烯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差别较大,说明磺酸基团的引入对SPS结晶行为有较大的影响,磺酸基团之间的氢健相互作用SsPS的结晶速率降低,结晶度减小。此外,SSPS和SPS的Avrami指数n值均在2-3之间,助为非整数,说明它们主要是以混合成核的方式结晶。SsPS的成核与生长活化能E值高于SPS的,并且随磺化度的增加而递增,SPS的E值为240.50KJ/mol,磺化度为1.60mol%,3.05mol%的SsPS的E值分别为251.70kj/mol,272.33kJmol和290.79kJ/mol.
关键词: 间规聚苯乙烯,, 磺化间规聚苯乙烯,, 非等温结晶,, DSC
-
2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非晶硫系玻璃半导体Ge(S, Se)2薄膜的光致效应
刘启明, 干福熹
科学通报,2002,47(8):569~571,-0001,():
报道了GeS2和GeSe2非晶半导体薄膜经过光照后,薄膜的光学透射边均出现绿移,这种绿移在预先退火后的薄膜中是可逆的,即退火薄膜经光照后光学透射边的绿移可以通过对薄膜进行第2次退火而使薄膜的光学透射边恢复到原来第1次退火的位置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在光照后的Ges2和GeSe2薄膜中观察到光致结晶现象利用薄膜的这些光致效应特性可以设计出新型的光存储材料。
-
7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含偶氮基团的聚酯型高分子非线性光学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张会旗, 甘湘萍, 万绍隆, 孙经武, 张莹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16(4):36~39,-0001,():
采用高温溶液缩聚方法合成了一系列含带推-拉电子结构偶氨基团与介晶基团的聚酯型高分子,并利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TG-DTA、热台偏光显微镜及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其结构、相变行为、热分解过程及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合偶氨基团与介晶基团的聚酯型高分子均为结晶性无规共聚性,其玻璃化转变温度随聚合物中偶氮含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熔融温度则随聚合物中偶氟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各聚合物均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且含偶氨基团的聚酯型高分子的热分解过程是分3个阶段进行的。
-
26浏览
-
0点赞
-
1收藏
-
0分享
-
22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半固态铸造-叠轧深变形技术制备超细晶A2017合金
管仁国, 康立文, 尚剑洪, 邢镇环, 王超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348~351,-0001,():
利用波浪型倾斜板半固态铸造和叠轧深变形的复合成形模式,在等效应变为4。0的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晶粒为O。5μm的A2017合金超细晶材料;随着叠轧道次的增加,合金的维氏硬度先增后降,接着又会增加。在一定的退火温度下,合金组织由亚稳定态向稳定态转变,在200℃保温1h,晶粒生长比较缓慢,在退火温度高于200℃时晶粒变化明显;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合金组织发生回复与再结晶过程,合金加工硬化逐渐消失,合金的维氏硬度降低。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亚明, 宋胜梅, 王亚明*, 谢惠定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1,21(3):77~82,-0001,():
参考各方面文献,就松树树种、松香组成、加工过程以及包装、贮存等因素对松香结晶的影响作了综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方法。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万金保, 万兴, 刘大鹏, 朱捷
工业水处理,2004,24(6):60~62,-0001,():
单管填料升膜浓缩结晶脱盐法是一种治理废酸液的新工艺。介绍单管填料升膜浓缩结晶脱盐法应用真空浓缩法和加酸冷冻法工艺对钢厂废酸液的治理,治理过程中回收废酸中的H2S04和FeS04,并实现完全零排放。该工艺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2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韦萍, 周华, 何若平, 欧阳平凯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1,15(1):52~55,-0001,():
研究了碱性溶液中苯丙酮酸钠盐的结晶过程。在分析苯丙酮酸钠盐在碱性溶液中溶解度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和用酸的选择、加酸过程和搅拌速度的控制,以及结晶时间的选择,得到了优化的结晶工艺。苯丙酮酸钠盐的结晶收率达到91.7%,纯度达到98.5%。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容敏智, 容敏智**, 章明秋, 潘顺龙, Friedrich K.
高分子学报,2004(2):184~190,-0001,():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方法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SiO2)及其表面接枝改性对聚丙烯(PP)结晶过程、等温与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并研究了上述等温结晶的熔融行为和平衡熔点。研究发现纳米SiO2具有明显的异相成核效应,能够提高PP的结晶温度、熔融温度、结晶度和结晶速率,但降低聚丙烯结晶的完善程度。粒子的表面接枝处理,因改善了粒子与基体的亲和性而有利于粒子成核效应的提高,而且此效应尚与粒子的分散相关。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顾宜, 杨进, 朱蓉琪, 刘习奎, 汤嘉陵, 顾宜**
高分子学报,2004,(3):439 ~441,-0001,():
暂无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于淑娟, 朱思明, 杨连生, 扶雄
食品工业科技工艺技术,2005,26(6):131~134,-0001,():
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陈皮中橙皮苷的最佳超声法提取与结晶工艺条件,并通过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光谱法对提取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物质就是橙皮苷;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Ca(OH),浓度10g/L,Ca(OH),溶液与陈皮粉质量比为15∶1,pHi1.4,超声功率180W,超声时间30min,过滤前添加少量Na2SO3到提取液中,过滤后用水洗涤滤渣次;最佳结晶工艺条件是50℃,pH4.5,200r/min,水浴45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每5g陈皮粉可得0.25g以上粗橙皮苷,纯度大于92%。
-
5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09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