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钟敏霖, 杨林, 刘文今, 黄婷, 张红军
应用激光,2005,25(1):9~12,-0001,():
研制了一种集成控制的高精度微型三路送粉系统。该系统由一套驱动电路统一控制,由三个独立的送粉单元构成,可以同时按照不同的配比送三种粉末用于梯度材料的激光熔覆和金属零件的激光直接制造。为了满足集成控制的要求,该系统具有很好的开放型,三路送粉量既可以由人工控制也可以由计算机编程设定,且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随时调节,最大误差不超过0.1g/min。由于采用了微型化的结构设计以及铝合金和有机玻璃等材料加工,整个系统体积小,重量轻,可以直接装配在喷嘴上方,从而有效地缩短了送粉路径,提高了粉末控制的响应速度。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其东, 赵君卿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3344~345,-0001,():
文章根据汽车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和主动悬架集成控制的动力学模型。对PD控制的EPs、最优控制下悬架和集成控制的系统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汽车转向时的实际工况,EPS和主动悬架的集成控制的效果优于单独控制,为系统的集成优化打下了基础。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1分享
-
16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无畏, 王妍曼, 王其东, 王启瑞, 刘俊
振动工程学报,2005,18(3):360~365,-0001,():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与主动悬架系统(ASS)相互影响和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将这两者集成的整车模型。为克服实际集成系统中存在的动态行为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特性,采用了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策略。在多种汽车行驶工况下,对单个子系统和集成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能够有效解决模型的不确定性、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对多个可控子系统进行集成控制,能够弥对单个子系统控制的不足之处,避免各可控子系统在单独控制时所产生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终使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基于随机次优控制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集成控制
陈无畏, 王启瑞, 刘立强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8):743~747,-0001,():
将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模型、转向模型和主动悬架系统(ASS)模型相结合,建立了整车系统的动力学模型。设计了输出反馈随机次优控制策略,实现了汽车EPS和ASS的集成控制。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集成控制策略,不仅能有效改善EPS的轻便性,而且使得ASS具有很好衰减路面振动、抗侧倾和抗俯仰的能力,从而显著提高了汽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平顺性等综合性能。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0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