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33
- 期刊论文 33
-
暂无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张俊红, 于镒隆, 高宏阁
振动工程学报,2006,19(1):118~123,-0001,():
研究汽轮机组结构复杂的轴承转子系统振动及其控制时所建模型难免引人建模误兹的问题,对此提出采用鲁棒性较强的H= 控制方法实施虫动控制,并提出以二三条假设简化弯曲振动普遍运动方穗,分析轴系弯振特性。设计弯振干扰抑止控制器,依据200 MW 汽轮机组主动控制实验台模型轴系几何物理数据,进行计算机仿真分析,验证此控制器具有鲁棒稳定性,对控制系统具有较好的镇定作用,仿真分析结果说明了H∞控制方法在复杂转子系统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可行性。
-
3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俊红, 于镒隆, 高宏阁
天津大学学报,2006,39(2):83~88,-0001,():
研究汽轮机组之类具有复杂结构的单轴转子系统振动及其控制问题时,建立的模型明显存在参数摄动,针对这类模型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鲁棒怯弦的控制方法对粉系扭振施加主动控制,计算出模拟的汽轮机转子轴承系统扭转振动鲁棒稳定控制器的控制律,设计相应的控制器,依据集中参数模型的200MW 汽轮机组轴系振动主动控制模拟实验台,进行计算机仿真,从仿真分析可知鲁格稳定控制器对建模中的轴系质赏和刚度等参数摄动具有良好的镇定作用。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300MW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弯振鲁棒控制研究*
张俊红, 孙少军, , 张建平
机械设计,2007,24(7):27~30,-0001,():
针对300MW汽轮机组转子轴承系统,在建立其8支承9节点集总模型的基础上,对轴系最左端面和发电机右端面的弯曲振动响应进行研究。为避免运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激励形式造成的扰动,设计了一种鲁棒轨迹控制器,保证了跟踪误差的一致终值有界。最后,通过模拟仿真对所提出的鲁棒控制方案与开环控制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鲁棒轨迹控制具有更高的控制精度和稳定性。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吴爱国, 李际涛, 黄瑞祥, 袁浩
电子学报,2001,29(5):1~4,-0001,():
本文从工程实践的要求出发,将建模和控制器的设计紧密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Dc Dc变换器大信号建模方法,基于这一模型,将线性时变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控制方法应用于Dc Dc变换器的控制器设计本文所提出的建模和控制器设计方法适用于全部四种基本P刚型DC-DC变换器计算机仿真和实验证明,本文设计的控制器对输入电源电压扰动和线性负载电阻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且实现方案简单易行
关键词: dc-dc converters, large-signal modeling, linear time-varying uncertainty, robust control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线性二次极小极大最优反馈控制的同步并行解法及充要条件*
王庆超, 严利明, 李天书, 任贵生
宇航学报,2000,21(3):52~58,-0001,():
在线性系统鲁棒控制及H∞时域直接状态空间方法中,化为线性二次型(LQ)极小极大(MAXMIN)最优状态反馈控制问题是其方法之一。本文给出的线性二次极小极大最优反馈控制的同步并行解法克服了先寻极大这种逐次寻优算法的困难。而且,只需存在(增广系统)Riccati一般矩阵代数方程的对称镇定解,即可获得充分且必要条件的最优反馈控制及抑制干扰(反馈)控制。
关键词: LQ MAXMIN, 时域H∞鲁棒控制, 同步并行解法
-
5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伞冶, 马克茂
航天控制,2001(4):29~34,-0001,():
针对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建立了简化的线性数学模型,利用鲁棒控制方法设计了卫星姿态控制律,由于在设计中考虑了建模过程中的简化而带来的不确定性,因而基于线性模型所设计的控制律能够应用于非线性卫星姿态系统的控制。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普, 陈南, 孙庆鸿
控制与决策,2000,15(3):348~351,-0001,():
应用H∞控制原理,研究结构声辐射主动控制系统在复合摄动下对外扰响应衰减的鲁棒问题。将未建模动态作为系统的附加干扰,把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转化为参数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性能设计,然后将参数不确定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对复合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并能有效地抑制外扰。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普, 孙庆鸿, 陈南
振动工程学报,2001,14(1):118~121,-0001,():
应用H∞控制原理,研究了具有复合摄动的振动响应的主动控制系统对外扰响应衰减的鲁棒控制设计问题,提出了设计鲁棒控制器的方法,其思路是:先选取鲁棒加权函数,虚拟评价函数,将复合摄动问题的鲁棒性能设计转化为参数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性能设计,然后将参数不确定问题转化为标准H∞空制问题求解。数值仿真表明,本文的方法对复合摄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同时能有效抑制外扰。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普, 胡如夫, , 陈南, 孙庆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6):894~987,-0001,():
应用H∞控制理论,设计多输入多输出结构振动鲁棒H∞反馈控制系统.首先建立了振动系统多输入多输出反馈控制模型,然后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通过合理选择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以简支钢梁为对象,完成了两输入两输出结构振动鲁棒H∞控制器设计,频域和时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系统闭环后最大奇异值显著下降,系统能在指定频带上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普, 胡如夫, , 陈廉清
煤炭学报,2004,29(1):119~123,-0001,():
基于H∞控制理论,建立了多输入、多输出结构振动系统鲁棒H∞反馈控制模型,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建立以Dspaee系统为核心的两输入、两输出压电板结构振动控制系统,完成了鲁棒H∞控制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系统能在指定频带上取得良好的减振控制效果,当压电板发生一定程度的质量摄动时,系统依然能保持稳定,且仍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普, 孙庆鸿, 陈南
,-0001,():
基于H∞控制理论,建立了结构振动系统鲁棒H∞反馈控制模型,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建立了一套以TMS320C30数字信号处理芯片为核心的结构振动鲁棒H∞控制实验系统。通过对性能加权函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取得了在指定频带上较好的减振效果。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普, 胡如夫, 尹垚
振动与冲击,2007,26(4):161~164,-0001,():
基于结构奇异值μ-synthesis鲁棒控制理论,研究振动响应的主动控制问题,提出设计鲁棒μ-synthesis控制器的方法。采用dSPACE DS 1103为控制器硬件,建立以压电陶瓷为致动器的单输入单输出薄板振动主动控制实验系统,且附加质量被粘贴到薄板上以测试系统鲁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系统能在指定频带上取得良好的减振控制效果,当压电板发生一定程度的质量摄动时,系统依然能保持稳定且仍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磁悬浮飞轮转子系统的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
刘刚, 李彩凤
航天控制,2008,26(3):92~96,-0001,():
针对磁悬浮飞轮(MSFW)高精度控制的要求,提出了磁悬浮飞轮转子的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FTSMC)以实现其鲁棒控制。建立了MSFW动力学方程,对MSFW受控自由度引入交叉反馈设计实现了各自由度解耦,分析并选取了三阶非线性微分跟踪器得到所需的微分信号,设计了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器,并利用Lyapunov函数证明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与采用普通滑模控制相比,该控制系统具有状态响应快、系统状态在设定时间内迅速收敛以及抖振小等特点。
关键词: 快速Terminal滑模控制, 磁悬浮飞轮, 鲁棒控制, 滑动模态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樊晓平, 杨胜跃, 罗安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3,20(5):707~712,-0001,():
利用Lyapunov方法,提出了一种不确定性机器人系统的自适应鲁棒迭代学习控制策略,整个系统在迭代域里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所考虑的机器人系统同时包含了结构和非结构不确定性。在设计时,系统的不确定性被分解成可重复性和非重复性两部分,并考虑了系统的标称模型。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中,自适应策略用来估算做法确定性的界,界的修正与迭代学习控制量一样的迭代域得以实现的。计算机仿真表明本文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庆鸿, 胡如夫, , 李普, 陈南
东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5,35(6):498、598、698、798,-0001,():
应用H∞控制理论,设计多输入多输出结构振动鲁棒H∞反馈控制系统. 首先建立了振动系统多输入多输出反馈控制模型,然后利用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通过合理选择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将鲁棒反馈控制器设计问题转化为标准H∞控制问题求解. 以简支钢梁为对象,完成了两输入两输出结构振动鲁棒H∞控制器设计,频域和时域的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通过对性能加权函数和鲁棒加权函数的选取,系统闭环后最大奇异值显著下降,系统能在指定频带上取得良好的减振效果.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连续时间Markov控制过程的平均代价最优鲁棒控制策略
韩江洪, 唐昊, 高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2004,34(2):19~25,-0001,():
在Markov性能势基础上,研究了一类转移速率不确定但受紧集约束的遍历连续时间Markov控制过程(CTMCP)的鲁棒控制问题。根据系统的遍历性,平均代价Poisson方程的解可被看作是性能势的一种定义。在平均代价准则下,优化控制的目标是选择一个平稳策略使得系统在参数最坏取值下能获得最小无穷水平平均代价,据此论文给出了求解最优鲁棒控制策略的策略迭代(PI)算法,并详细讨论了算法的收敛性。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益群, 王燕山
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10月第41卷第10期/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ct., 2005. Vol. 41, No. 10,-0001,():
研究了多输入多输出气液联合同步加载系统的数学模型及其特点,通过分析气压加载的动态过程,指出气压加载子系统的纯滞后与大惯性是限制整个系统动态性能提高的关键环节,并提出了加快系统动态响应速度的方法。针对气压加载与液压加载特性显著不同的特点,提出一种比例复合控制方法。该方法通过基于H∞理论的鲁棒控制器、同步控制器及协调控制器的复合控制作用,分别控制各通道的电液或电气比例阀,实现6个液压加载通道与4个气压加载通道的同步协调加载。试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气液联合, 同步加载, 比例复合控制鲁棒控制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桂卫华, 蒋朝辉, 谢永芳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6,28(5):736-740,-0001,():
针对奇异大系统,研究其分散鲁棒H∞,广义输出反馈控制问题。基于有界实引理将存在分散鲁棒H∞广义输出反馈控制器的条件归结为一组矩阵不等式,采用同伦迭代算法求解分散鲁棒H∞广义输出反馈控制器,使闭环大系统鲁棒稳定,并满足给定的H∞性能指标。最后用数值例子说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
3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的不确定关联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
桂卫华, 谢永芳, 陈宁, 吴敏
控制与决策,2001,16(3):329-332,-0001,():
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镇定问题。系统中不确定项具有数值界,可不满足匹配条件。基于不确定项的表达形式,给出了其可分散状态反馈镇定的充分条件,即一组LMIs有解。在此基础上,通过求解一凸优化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小反馈增益的分散稳定化状态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方法。仿真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
4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桂卫华, 谢永芳, 陈宁, 吴敏
控制理论与应用,2000,17(5):651-654,-0001,():
应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研究不确定性关联大系统的分散鲁棒输出跟踪控制问题。系统中不确定项具有数值界,可不满足匹配条件。基于不确定项的表达形式,给出了存在分散控制鲁棒跟踪控制器的LMI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求解受LMIs约束的凸优化问题,提出了具有较小反馈增益LMI设计方法,使受控系统渐近跟踪给定的参考输入。LMI方法求解简单,最后用示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应用。
-
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8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