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2
- 期刊论文 2
-
暂无
- 姚志文 1
- HE You-iian 1
- TENG Xiao-yu 1
- 刘冬耕 1
- 膝小玉 1
- GUAN Zilong-zhen 1
- LIU Dong-geng. XU Rui-hua 1
- ZHANG Li* 1
- 管忠震 1
- JIANG Wen-qi 1
- XU Guang-chuan 1
- 周宁宁 1
- 中山大学,广东 2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晚期实体癌患者对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悬浮液的临床耐受性研究
管忠震, 膝小玉, 姚志文, 刘冬耕, 周宁宁, 罗汉枉, Michael, Hawkins, Patrick Soon-Shiong
《癌症》,2004,23(11s):1431-1436,-0001,():
背景与目的:不含聚氧乙烯蓖麻油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悬浮液(中国商品名:凯素)是美国生物科学公司(American BioSceince,Inc.)研制的全新的紫杉醇制剂。本文目的旨在评价其在国内患者的临床耐受性,建立该药在国内患者的最大耐受剂量,并为下一阶段临床研究的推荐剂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剂量递增I期临床试验,剂量范围为135-350mg/m2,每一剂量组至少有3例患者。凯素静脉滴注30min,每3周重复一疗程。每疗程用药前不给予患者抗过敏预治疗。结果:22例患者接受了至少一个疗程的治疗,共完成94个疗程。患者能较好地耐受凯素治疗,整个治疗过程未发现严重过敏反应;绝大部分(95%)AEs为CTCI度或2度,3度或以上仅占5%。骨髓抑制导致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及外周感觉神经毒性是最常见的毒性反应,但程度均较轻。4度ANC减少仅I次报告,整个研究过程无患者需要G-CSF支持。剂量限制性毒性见于350mg/m剂量组,表现为1例患者出现4度ANC减少及1例患者出现3度复视/视物模糊,但症状均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凯素在国内患者的MTD为300mg/m,a在21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中,CR1例,PR 7例,SD9例,PD4例,总有效率(CR十PR)为38%。结论:I期临床研究显示凯素具有不需使用预治疗,滴注时间短,较高的紫杉醇MTD及毒性较低的临床特点,这些结果支持在国内患者中对该药进行I期临床研究。I期临床研究的推荐剂量为260mg/m2,静脉滴注30min,每3周一疗程。
-
2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注射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a衍生物aI期临床耐受性研究
何友兼, ZHANG Li*, HE You-iian, TENG Xiao-yu, LIU Dong-geng. XU Rui-hua, LIN Tong-yu SUN Xiao-fei, XU Guang-chuan, JIANG Wen-qi, GUAN Zilong-zhen
《癌症》,2000,19(12):1134~1136,-0001,():
目的:观察国人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 (a recombined 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 dervative, rhTNFaDa)注射液的耐受程度,毒副反应的表现及与剂量的关系,确定人体安全耐受剂量。方法:rhTNFaDa的剂量分6级,由初级剂量(1×106IU/d)开始逐级增加,每剂量级3~7例共19例。RhTNFaDa加入0.9%NaCI 100ml中静脉点滴,50min内滴完。连续给药5天,停药后再观察2周。结果:病人的主要毒副作用为发热(89.5%)、寒战(87.9%)、头痛(26.3%),部分病人有恶心、呕吐。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达到部分缓解,客观有效率为12.5%。结论:发热、寒战为rhTNFaDa的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RhTNFaDa的人体最大耐受剂量为4×106IU/d。推荐II期临床研究剂量为3×106IU/d。初步观察发现对恶性黑色素瘤有一定的客观疗效,有效率为12.5%。
-
6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6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