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于秀敏, 钟祥麟, 梁晶晶, 何玲
内燃机工程,2007,28(6):73~77,-0001,():
三效催化器在冷起动期间主要靠排气来加热升温,而发动机控制策略对排温影响很大。利用FIRE仿真软件建立了催化器模型,采用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手段对催化器的起燃特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冷起动过程中催化器内的温度场和浓度场变化;延迟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可以明显提高进入排气管的温度,从而使催化器快速起燃。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于秀敏, 杨世春, 唐睿, 刘乐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6,36:46~51,-0001,():
分别在初始温度为9℃、15℃、20℃的条件下对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PG发动机成功起动所需的混合气浓度比汽油发动机的稀。汽油发动机首次着火循环所需的起动初始脉宽约是稳定怠速时的6.9倍,LPG的为2.5倍;由于较低的充气效率,发动机使用LPG燃料成功起动时的初始节气门开度及能够稳定在怠速转速下的节气门开度比使用汽油燃料的大。与汽油发动机相比,LPG发动机具有较好的起动特性。
-
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于秀敏, 杨世春, 唐睿, 董伟, 李国良
内燃机工程,2006,24(6):506~512,-0001,():
根据LPG发动机冷起动的特点,设计了LPG发动机冷起动控制策略,在4缸直列单一LPG气态进气道多点顺序喷射发动机上进行了9℃、15℃和20℃的冷起动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初始燃油喷射脉宽、起动喷射脉宽衰减梯度、初始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衰减梯度等控制参数,可以实现LPG发动机燃烧稳定、起动可靠,并尽可能缩短浓混合气供给时间;为保证可靠起动,LPG发动机和汽油发动机在起动阶段都需要浓混合气,但相对于汽油机,温度对LPG发动机能够成功起动的初始喷气脉宽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使用LPG燃料可以缩短起动阶段提供浓混合气的时间,起动过程中为产生相同的转矩,LPG发动机需要较大节气门开度。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于秀敏, 王云开, 梁金广, 张丽, 陶云飞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3):267~271,-0001,():
设计了电控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程序流程图,提出了起动油量的自动修正模式、加速踏板位置修正模式、蓄电池电压保护模式以及预热和后热模式等控制策略。通过实践证明,该控制策略能够可靠地保证电控柴油机的起动性能。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于秀敏, 唐睿, 杨世春, 刘乐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4):4~7,-0001,():
设计了多点进气道顺序喷射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对LPG和汽油两种燃料不同温度下的冷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初始燃料喷射脉宽、起动喷射脉宽衰减梯度、初始节气门开度、节气门开度衰减梯度等控制参数对两种燃料发动机冷起动过程中过量空气系数φa、瞬时转速和瞬态排放等起动性能的影响,为研究燃料冷起动特性、降低发动机排放、开发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发动机 LPG 汽油 冷起动特性
-
2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程勇, 王建昕, 吴宁, 庄人隽
内燃机学报,2002,20(4):292~296,-0001,():
根据实测的催化器入口、出口HC排放浓度及排气管不同位置的温度,结合示功图对电喷汽油机冷起动时HC排放量在台架上进行了模拟分析HC将起动过程以节气门突开为界划分为3个阶段,其中HC的主要排放量发生在开始起动到节气门开这一段时间内。通过控制点火提前角使缸内发生不完全燃烧,将燃烧延续到排气管内,即可降低HC排放量,也有助于加速催化器起燃。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