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8
- 期刊论文 18
-
暂无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9(5):600-604 1
- 土壤,2001,3,123~130 1
- 地球科学发展,2004,19,270~274 1
- 地理学报,1997,52(4):324~330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9):3292~3297 1
- 摩擦学学报,1997,17(1):73~80 1
- 摩擦学学报,1997,17(4):355~363 1
-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6,29(5):1~5 1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1):1~5 1
-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4):470~473 1
- 电波科学学报,2001,16(1):123~127 1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8月第17卷第4期/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Aug., 1998, Vol. 17, No. 4 1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冯健, 刘金海)†, 张化光), 冯健))
物理学报,2008,57(11):6867~6877,-0001,():
为了找出输油管道压力波动的内在动态特征,采用非线性的分析方法探讨了实测输油管道压力波动中存在混沌动态特性的可能性。以6个典型的输油管道压力实测数据集为研究对象,重构相空间、求得了分形维数和Lyapunov指数谱、验证了数据的平稳性和非线性。通过对所得结果的分析,从理论上证明了输油管道压力信号具有严格混沌动态特性。为基于输油管道压力时间序列的研究提供了混沌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压力时间序列, Lyapunov 指数, 分形维数, 混沌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巨厚薄层状顶板回采巷道围岩裂隙演化规律的相似模拟试验研究*
康天合, 郜进海, 靳钟铭, 郑铜镖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4,23(19):3292~3297,-0001,():
运用相似模拟试验和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受采动影响的回采巷道围岩裂隙产生-扩展-贯通-破坏的演化规律。巷道两帮围岩裂隙呈弧形向巷帮深处扩展,并按幂函数规律衰减;两帮顶板裂隙呈二次曲线演化规律;巷道上方顶板裂隙主要集中在巷帮上方。用裂隙密度分形维数定量描述了巷道围岩裂隙的分布和演化。研究结果有利于了解巷道围岩内部破裂的发生与发展规律,为选择巷道锚固方案和优化锚固设计参数提供了依据。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安里千, 毛灵涛, 薛茹, 李怀奇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9(5):600-604,-0001,():
根据分形模型的构造方法,提出了孔隙度分维、孔隙分布分维及孔隙边缘形状分维,用以描述软土微结构SEM图像中孔隙的变化情况。利用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软土加固前后3种分形维数的变化趋势,发现软土加固后3种分形维数随深度增加有减小趋势,说明软土加固后孔隙的分布面积减少,结构单元体之间排列紧密,孔隙尺寸分布趋于均匀,孔隙边缘趋于光滑。结果表明:软土中孔隙分布及其形状具有分形特征,不同的分形维数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土体的加固效果及力学特性变化,为由微观结构反映土体的宏观力学性能提供了桥梁。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魏平, 吕铁军, 肖先赐
电波科学学报,2001,16(1):123~127,-0001,():
为提高信号调制识别的能力,提出了一种以最直接、最直观的信号波形的复杂度-分形维数为特征,并运用测度理论来组合多个在小信噪比范围内对通信信号调制类型有较高识别率的分类器,从而实现大信噪比范围内识别率明显改善的新方法,同时,应用该方法也可简化单个分类器的设计,提高分类识别效率。计算机模拟结果证实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创兵, 熊文林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1996,29(5):1~5,-0001,():
讨论了估算节理面粗糙的若干分析方法,论述了节理面的分形性质,从三个不同的方面探讨了粗糙度系数与分形维数的关系。
-
8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创兵, 熊文林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1):1~5,-0001,():
本文根据岩体的地质牲和赋存环境,论述了不连续面的分开性质及影响因素,统计归纳了已有不连续面的分形维数与粗糙度系数的关系。建议用倾斜式验估计分形维数,最后,探讨了不连续面形态的分形模拟和开度分析方法及在不连续面渗流分析中的应用。
-
2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葛世荣, 索双富
摩擦学学报,1997,17(4):355~363,-0001,():
阐述了表面轮廓分形和分形曲线的基本概念,对目前常用于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4种计算方法的基本思路作了评介,指出这些方法的计算结果都存在一定的偏差,对选择不同计算尺度得到的分形维数表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致使分形维数难以准确地反映表面轮廓的真实复杂特征。根据表面轮廓的均方差与区间尺度成比例的性质,提出了表面轮廓分形维数计算的协方差加权法。通过与Weierst rass-Mandelbrot分形函数曲线的分形维数计算的比较,协方差加权法所得表面轮廓分形维数的稳定性良好,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也明显提高,可以简化表面形貌的识别过程,为摩擦学研究中更准确地描述粗糙表面的复杂特征提供了一种简便适用的新方法。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6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葛世荣, Tonder K
摩擦学学报,1997,17(1):73~80,-0001,():
利用触针轮廓仪和数据采集系统对磨削和车削表面的粗糙轮廓曲线进行了测量,并就粗糙表面的分形特征作了分析与讨论,同时还提出了粗糙表面的特征粗糙度概念及其定义,并将其用于表面粗糙度水平的表述。研究结果表明:粗糙表面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而且能够通过常规轮廓仪测量和适当的计算方法得到它的分形维数;加工表面具有二重分形特征,第二分形的起点尺度与相关长度几乎成正比;第一分形维数与粗糙度的关系可以用负指数描述;特征粗糙度结合分形维数的相似测量和尺度参数的绝对测量,其数值能够表达表面的粗糙度水平;特征粗糙度不仅能体现表面多尺度测量的标度律特性,而且又不失表达粗糙度的灵敏性和准确性。
-
4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郝振纯, 冯杰, 陈启慧
土壤,2001,3,123~130,-0001,():
土壤大孔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非例外,它们使水及溶质快速穿过土壤,确定大孔隙大小分布需要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实验。本文在对分形理论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形理论在大孔隙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应用分形理论确定土壤大孔隙性质是一种省时、省力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方法,最后对分形理论在土壤大孔隙研究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郝振纯, 冯杰
地球科学发展,2004,19,270~274,-0001,():
土壤大孔隙结构对土壤中水流及溶质运移以及地下水环境有着深刻影响。确定土壤大孔隙结构,可以很好地理解和预测水及溶质在有大孔隙土壤中的运移,保护地下水环境。由于土壤大孔隙的分布呈现分形规律,因此可以采用分形理论研究土壤大孔隙结构。根据CT对原状土柱各断面的扫描图像。得到了各断面土壤大孔隙的分形维数,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大孔隙的水力性质奠定了基础。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郝振纯, 冯杰
灌溉排水,2000,19(3):70~76,-0001,():
对各种存在条件下的非扰动土柱和由一定大小的土壤颗粒均匀填充的土柱进行CT扫描实验,阐明CT扫描原理和过程,从传统统计法和分形几何法两个方面论述人们如何利用实验得到的断层扫描图像和二维矩阵CTN图来确定大孔隙的大小、数目、类型、分布连通性。结果表明CT扫描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非破坏性的确定土壤大孔隙的方法。
-
4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冯平, 冯焱
地理学报,1997,52(4):324~330,-0001,():
本文运用分形的基本定义及河系定律探讨了河长和河网结构的分维。海河水系河长的分维在1.01~1.14之间,河网的分维在1.50~1.69之间。
关键词: 河流形态 河网 分形维数 河系定律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鲜学福, 徐龙君, 张代钧
燃料化学学报,1996,24(1):81~86,-0001,():
本文利用气体吸附数据确定了各种煤阶煤(从褐煤到无烟煤)和煤焦气化反应过程中微孔表面的分形维数及其变化规律。这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煤的孔结构特征。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刘贞堂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8月第17卷第4期/Journal of 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Aug., 1998, Vol. 17, No. 4,-0001,():
对煤岩变形及破裂过程中得到的电磁辐射信号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表明,电磁辐射信号符合很好的统计分形规律,在受载煤岩的变形及破裂过程中,电磁辐射信号基本呈现逐渐增强趋势,这对于预测预报煤岩灾害动力现象具有重要的意义.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吴振升, 杨学昌, 桂俊峰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7(4):470~473,-0001,():
为解决当前配电网接地故障分支定位中算法实现困难,硬件实现成本投入太高的问题,在PSCAD/EMTDC仿真数据的基础上,对配电网接地位置改变与测量端信号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对比,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支识别方法。在构造配电网系统传递函数的基础上,获得其分形维数和自相似度,通过分析不同接地故障情况下分形维数及自相似度变化的规律,提出了基于分形维数与自相似度的分支分析方法。通过对不同的接地位置及不同接地电阻的故障的分形维数及自相似度的分析对比,利用其X-Y平面图能够对故障分支进行识别。仿真结果表明,基于分形维数和自相似度的分支识别方法是有效的,而且具有很好的抗干扰性。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国宾, 关德林
,-0001,():
分别在CD40润滑油和加入添加剂的CD40润滑油润滑条件下,通过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对船用柴油机活塞环和缸套进行磨合磨损试验,提取摩擦力的时间序列信号,应用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研究了摩擦力的分形行为。结果表明:摩擦力信号具有分形特征;随着磨合磨损过程的进行,信号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出现规律性的变化;不同阶段信号的分形维数趋于减小,与磨损表面粗糙度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阶段信号的多重分形谱呈现出递增或递减趋势,反映了磨损表面的动态变化过程。因此,摩擦力信号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可以对磨合磨损过程进行定量分析。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国宾, 孟歆, 关德林, 魏海军
,-0001,():
根据小波变换和分形理论在多尺度分析和自相似本质上的一致性,提出了一种提取磨粒图像特征参数的新方法。给出了磨粒图像的小波变换方法和小波变换近似系数的分形维数计算方法,然后对磨粒图像进行了分析,实现了磨粒图像的特征提取。结果表明:小波变换近似系数的分形维数反映了磨粒图像上磨粒尺度及数量,可以作为磨粒图像的综合特征参数。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8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