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毕明树, 王淑兰, 丁信伟, 喻健良, 银建中
石油化工设备,2001,30(6):5~7,-0001,():
以乙炔2空气气云为可燃介质,进行了半径为50cm半球形气云爆炸实验。气云外布置了平板形障碍物,平板距球心的距离分别为57cm和100cm,平板的布置分为单板、双板垂直、双板平行、3板槽形和4板口形放置5种方式。结果表明,平板对气云爆炸威力有加强作用,对气云的约束越大,爆炸压力越高。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琦, 王利国, 王琦*, 齐俊生, 付学池, 梅汝鸿
微生物学杂志,2007,27(3):21~23,-0001,():
用PCR方法对几种芽胞杆菌溶血素BL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7株蜡样芽胞杆茵含有溶血素BL基因hblA、hblC、hblD,其他枯草芽胞杆菌、多粘类芽胞杆茵、地衣芽胞杆茵检测到部分溶血素基因;通过血平板培养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只有含有溶血素全部基因的菌株才会产生溶血环,从而为筛选不产生溶血素的有益芽胞杆茵奠定一定基础。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利用边界层理论确定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稳定曝气量的试验研究
张捍民, 叶茂盛, 张捍民*, 魏奇锋, 杨凤林, 马慧
环境科学,2006,10(27):2003~2008,-0001,():
研究了膜生物反应器中低浓度活性污泥的流变性,确定当污泥浓度低于8000mg·L-1时的泥水混合液近似于牛顿流体,进而利用牛顿流体力学中边界层理论计算预涂动态膜(PDM)厚度等于平板膜表面层流边界层厚度时的稳定曝气量。为保证预涂动态膜生物反应器(PDMBR)运行的稳定性,在其运行初期选择满足生物所需最佳溶解氧(DO)3~5mg·L-1的供氧曝气量,随后逐渐增加到稳定曝气量的运行方式1实验结果表明,此运行方式能较好地提高动态膜的稳定性,在稳定运行的31d内出水COD低于12148mg·L-1,平均去除率达到97149%,NH+42N约为5127mg·L-1,平均去除率为76113%,而操作压力仅上升至27kPa.试验后期考察了PDMBR 在高于稳定曝气量下运行的稳定性,发现PDM发生脱落,从而证明利用边界层理论确定的预涂类动态膜的稳定曝气量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余志武, 陆铁坚, 蒋丽忠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06~310,-0001,():
提出了改进条元法,以分析任意平面形状筒体结构的动力特性。该方法根据柱壳理论,构造了柱壳曲线条元。此条元可退化为传统平板条元,与传统的平板条元相比较,可用于分析平面形状为曲线周边的筒体结构动力特性。此外,考虑了条元的平面外刚度,所用位移函数能反映筒体的剪力滞后效应;运用静力凝聚理论,使动力分析自由度大大减少,其总数仅为3r。研究结果表明,改进条元法具有精度高、通用性强、计算量小等优点,可作为高层建筑筒体结构抗震设计计算频率的实用方法。
-
2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向东, 陈琪, 谢志雄, 沈萍
微生物学通报,2000,5(1):95~99,-0001,():
本文对发生在琼脂平板上的枯草芽孢杆菌自然遗恃转化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该菌在琼脂平板上的自然转化率明显高于恃统液体转化。并且转化反应对DNase的抗性增强,通常被认为不能建立感受态的LB培养物当涂布到平板上后也很快具有了自然转化的能力,说明在固相物表面进行的转化过程与传统的液体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琼脂平板上。也能观察到具不同遗传标记的菌株间进行的细胞问自然转化。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二维导体微粗糙面与其上方金属平板的复合电磁散射研究
郭立新, 王运华, 吴振森
,-0001,():
本文研究了二维导体微粗糙面与其上方金属平板复合电磁散射特征。应用互易性原理使求解二次散射场简化为求解包含平板上的极化电流和微粗糙面散射场的积分方程,从而降低了求解难度。应用物理光学近似和微扰法分别求解了平板上的极化电流和粗糙面的电磁散射场,得到了复合散射截面计算公式并进行了数值计算。尤其对该复合模型后向耦合电磁散射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后张无粘结预应力平板—柱结构合理计算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郑文忠, 俞伟根, 吕志涛
工程力学,1995,12(3):39~54,-0001,():
本文通过对板一柱结构工作原理的分析和对其在竖向荷载下计算模式的回顾,利用工程力学理论,建立了后张预应力平板一柱结构在水平荷载下的合理计算模式和方法,克服了目前等代框架法中在水平荷载下内力计算与位移计算不协调的缺点,并使这种结构在竖向荷载下与水平荷载下的计算得到统一。为合理地进行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
2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郑文忠, 文忠, 周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36(4):463~467,-0001,():
后张预应力混凝土平板一柱结构工程,在浇筑一层项板混凝土的过程中,负一层项板部分区域陆续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在板柱节点处板相对于柱下沉最大达l00mm,板格中心相对于柱下沉最大达220mm。分析了引起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塌陷的原因,提出了将板复位的方法及过程,给出了加固补强方案,可供处理同类工程事故时参考。
-
6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平板式可变电容器宏建模及其在MEMS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苑伟政, 何洋, 霍鹏飞, 马炳和, 姜澄宇
,-0001,():
平板式可变电容器是MEMS重要的机电耦合部件,建立其宏模型是MEMS系统级快速仿真的迫切需求。本文采用解析法在三维空间内建立了可描述活动极板六自由度运动的宏模型,并以MAST为模型编码语言实现了其多端口参数化组件模型。在SABER仿真平台上构建了电容检测式微加速度计系统级模型,频域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谐振频率相对于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计算精度相差在4%以内;时域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系统级模型能够快速进行有限元分析软件难以实现的复杂机电耦合系统时域行为分析。
关键词: 平板式可变电容器,, 宏建模,, 微加速度计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郑筱祥, 凌旭, 叶剑锋, 郑筱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2003,35(6):567-572,-0001,():
建立一个用于体外研究特定流动剪切力作用下白细胞和内皮细胞动态相互作用的方法。利用建立的平板流动小室系统可在体外产生特定的流动剪切力。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装入平板流动小室后,以0.71dynes/cm2的流动剪切力把含有吖啶橙染色的白细胞的灌流液导入流动小室,由此产生了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动态粘附过程。整个粘附过程通过OlympusIX70倒置荧光显微系统观察,同时通过CCD摄象头录像。然后用图象采集卡将录像采集为数字图象并保存。利用针对实验设计的图象处理和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数字图象进行处理和测量,可以得到粘附白细胞的个数和滚动白细胞的速度。通过研究内毒素脂多糖(LPS)对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促进及地塞米松(DXM)对该刺激的抑制作用来验证。对于用内毒素脂多糖(LPS)处理的内皮细胞,固定粘附和慢速滚动的白细胞的个数比对照组分别显著增加了23.7倍和4.1倍,同时白细胞在粘附作用过程中慢速滚动和快速滚动的速度比对照组明显降低了25.6%和26。1%而对于脂多糖和地塞米松(DXM)处理过的内皮细胞,上述内毒素引起的影响被显著抑制了。该方法可以用于研究不同的化学和物理刺激对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机制,及用来评价各类抑制内皮细胞粘附功能的药物。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邵可然, 陈德智, 盛剑霓
,-0001,():
裂纹缺陷是涡流检测中最常遇到的缺陷类型。根据裂纹的特点,可以把它近似为一个没有厚度的面缺陷,其作用由分布在裂纹面上的等效电流偶极子层代替。使用积分方程法计算其涡流场问题,只需要很小的计算量。以前的工作都以无限厚导体为求解对象,文中研究了有限厚平板导体,结果表明它更加接近涡流检测的真实情况。线圈阻抗的计算值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吻合很好。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立毅, 刘洪预, 刘宝廷
,-0001,():
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在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上用电动执行机构取代液压执行机构的课题,以克服液压执行机构存在的体积和重量大,结构复杂,成本高,可靠性差等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层气隙平板式的直流直线电动机结构,比较好地解决了此类电动机所要求的高推力,体积比的问题。
-
4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87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波, 王智
激光与红外,2007,37(9):889~890,-0001,():
报道了用来抑制光子晶体平板透镜表面反射的优化表面结构。当入射角小于48°,透镜的表面反射率可降到0.3%以下。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波, 张波)†, 王智)
物理学报,2007,56(3):1404~1408,-0001,():
提出并优化了由单排渐变介质波导构成的二维空气孔型光子晶体负折射平板透镜表面的减反层,改善了成像质量。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减反层后,在入射角小于23°的范围内,在使得有效折射率neff=-1的工作频率处,光子晶体表面对从空气一侧人射的平面波的反射率可降低到1%以下。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