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任勇生, 任勇生*, †, 刘立厚
力学与实践,2004,26(1):9~16,-0001,():
随着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不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金属材料,广泛用于新型民用超音速飞机、水下核潜艇、高速列车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对这一先进材料的有效阻尼性能进行分析、预报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结构振动、冲击、噪声和疲劳破坏的有效控制,必将显示出极为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日益受到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和开发的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对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阻尼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介绍从宏观力学和细观力学两个角度进行阻尼分析和预报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模型与方法,讨论了纤维/基体界面、层合结构横向剪切效应、层间应力的影响问题,阻尼性能增强的途径和最优化设计问题,并对该领域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洪嘉振, 蔡国平), 李琳
力学学报,2006,38(1):97~105,-0001,():
对考虑阻尼影响的中心刚体-柔性梁系统的动力特性和主动控制进行研究。研究中考虑了3种动力学模型:一次近似耦合模型、一次近似简化模型和线性化模型。一次近似模型中同时考虑了柔性梁的轴向变形和横向变形。若在一次近似耦合模型中忽略轴向变形的影响,则可得出一次近似简化模型。线性化模型是对一次近似简化模型的线性化处理。另外研究中考虑了3种阻尼因素:结构阻尼、风阻、中心刚体轴承处的阻尼。控制设计采用最优跟踪控制方法。给出了从物理测量中提取模态坐标的滤波器方法。研究结果显示,一次近似简化模型能够有效地对系统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描述;阻尼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当系统大范围运动为低速时,模态滤波器能够较好地提取出控制律所需的模态坐标,最优跟踪控制方法能够使得系统跟踪所期望的运动轨迹,并且柔性梁的弹性振动可得到抑制。
-
7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洪嘉振, 杨辉, 余征跃
力学学报,2004,36(1):118~124,-0001,():
针对当前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热点问题——动力刚化现象进行了相关的实验研究,以大量文献中研究过的旋转悬臂梁为实验对象,验证了理论分析中的一些结论:在某些高速旋转情况下,传统零次近似模型在计算梁的横向振动响应时会产生错误的结论,而柔性梁实际的横向振动是稳定的,其振动频率随着转速的增加而升高,即所谓的动力刚化现象。进一步的定量分析表明,实验得到横向振动响应与一次近似耦合模型所预测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基于能量准则的SDOF阻尼减震结构最大地震位移反应分析1
叶列平, 伍文杰
,-0001,():
利用阻尼耗能是减小结构地震反应的有效方法。根据振动等能量准则,由地震动力能量方程推导了具有不同阻尼的单自由度(SDOF)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位移反应与结构阻尼比的关系。与地震动力时程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对比表明:本文理论分析结果较好地反映SDOF结构的实际最大地震位移反应。对于在地震动特征周期处产生类共振时阻尼减震效果更为显著的现象,从一般能量准则进行了分析说明。利用振动等能量准则方法可较为 简便地确定阻尼减震结构体系的最大位移反应,且可进行减震设计。
-
9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4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