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洪枫, 谭玉静, 洪枫*, 邵志宇
中国生物工程杂,2007,27(4):126-131,-0001,():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天然的生物高聚物,具有生物活性、生物可降解性、生物适应性,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例如高的结晶度、高的持水性、超细纳米纤维网络、高抗张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因而成为近年来国际上新型生物医学材料的研究热点。概括细菌纤维素的性质、研究历史以及在生物医学材料上的应用,重点阐述细菌纤维素在组织工程支架、人工血管、人工皮肤和治疗皮肤损伤方面的应用以及当前研究现状。
-
15浏览
-
0点赞
-
1收藏
-
0分享
-
21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范代读, 赵娟, 刘曙光, 李从先
同济大学学报,2005,33(9):1195~1200,-0001,():
长江三角洲人地相互作用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在此过程中人对环境的影响不断增强。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主要依附于三角洲的自然环境,人们的生产活动场所也受制于三角洲发育的影响。之后人们逐渐采取适应自然变化的措施,力争能与自然协调发展。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技术进步,过度的人类活动已使长江三角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主要的问题包括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污染、盐水入侵和海岸侵蚀等,三角洲已经成为全球变化的主要脆弱区之一。由于影响长江三角洲环境的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以及人类的主动适应能力,目前难以确定三角洲系统的气候变化阈值,即超过它系统将发生不可逆转的衰退。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输沙量的减少及其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
范代读, 李从先, 杨守业, 赵娟
第四纪研究,2004,24(5):495~500,-0001,():
三峡大坝建成之后,大量泥沙滞留于库区,出库泥沙量减少,坝下河床冲刷而提供相当数量的泥沙,支流湖泊供沙也发生变化,这将使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有所减少。三峡大坝以上长江干流和支流建设新的大坝,南水北调、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以及减少水土流失都将进一步减少长江进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由此估计,三峡大坝建成后的百年内长江输入河口地区的泥沙约为2 0×108。2 5×108∥a;冰后期长江三角洲形成和发育期司的长江年均输沙量为l 84×108。2 28×108t。二者的数值相当接近,然而与近50年的观测(4 33×108∥a)相差甚远,长江流域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着重说明中国和长江上游人口的增长、种植作物的改变可能是水土流失、长江泥沙量增长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三峡大坝 输沙量 中国人口
-
5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谢晓恬, 唐晋清, 付晓燕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0):26~27,51,-0001,():
目的;探索在七年稍临床医学系儿科学PBL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的方法;方法:在长学制儿科学PBL教学中,特意设计了旨在提升学生交往能力的“问题发现-多媒体演示-评估”模式;结果;共有三届123名学生接受了以上教学尝试,课后就“PBL教学效果”和“PBL教学与人际交往能力”所作的无记名调查问卷显示,80%以上的学生予以肯定。认为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增强自身的交流、沟通乃至教学能力;结论:PBL教学中“问题发现-多媒体演示-评估”模式十分有益于学生的交流、表这以及教学能力的培养。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小分子干扰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的建立
严海东, 刘娜, 李雪竹
中华肾脏病杂志,2007,23(4):251~256,-0001,():
目的建立单核细胞化学吸引蛋白质1(MCP-1)小分子干扰RNA(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并检测MCP-1 siRNA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MCP-1基因的抑制效应。方法针对人MCP-1 mRNA 67、116、142位点设计并合成3对MCP-1 siRNA序列。构建MCP-1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瞬时转染至HKC。转染24h后分别应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m印迹技术检测HKC内MCP-1 mRNA、蛋白表达,筛选出抑制效率最高的MCP-1 siRNA。以筛选出的MCP-1 siRNA序列构建慢病毒穿梭质粒。使用慢病毒穿梭质粒进行慢病毒颗粒的包装和生产,得到病毒液并确定其滴度。以病毒液感染HKC,筛选MCP-1 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并应用实时定量RT-PCR及Westem印迹技术检测HKc内MCP-1 mRNA、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市MCP-1特异性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MCP-1 siRNA稳定转染能下调人肾小管上=皮细胞MCP-1 mRNA(68.49±6.38)%、蛋白(72.97±6.1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MCP-1特异性siRNA能高效抑制HKC内MCP-1基因表达。MCP-1 siRNA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的建立为MCP-1基因功能及肾问质纤维化防治研究提供实验材料和依据。
-
5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从脾胃论治成人难治I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初探
杨文华, 王蔚然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11):1139~1140,-0001,():
目的:观察以脾胃为本辨证施治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痰的疗效,同时观察Hp感染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以补脾和胃滋阴养血为法,佐以清胃祛瘀,自拟方药随证加减,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治疗前后粪便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抗原(HpsA)。结果:显效1例、良效3例、进步3例、无效2例。有效率77%。Hp感染4例治疗 前阳性,其中2例治疗后转阴。结论:以脾胃为本辩证施治治疗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明显,Hp感染与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
关键词: 成人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胃论治, 幽门螺旋杆菌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姚进, 徐礼钜, 林光春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5):703~704,-0001,():
应用代数消元法,对十二面体变几何桁架机器人的位置分析进行了符号求解,导出了单变量的128次输入输出方程,并给出了数字实例。符号运算借助于计算机软件REDUCE完成。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6-RrllS并联机器人对中装配调节控制量计算方法
姚进, 李洪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01,23(5):1~3,-0001,():
探讨6-RTs并联机器人在装配对中的应用。提出了对中装配机器人调节量的计算方法。通过6-RTs并联机器人逆位置分析和误差分析,分别对其机器人的初调量和微调量进行计算,以获得较高的装配对中精度。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融合细胞株Eahy926与亲本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差异表达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分析
罗锋, 王国平, 张宁刚, 杨金亮, 何燕, 瞿燕春, 蒋沙沙, 路泽军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7,23(8):652~659,-0001,():
融合细胞株Eahy926是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杂交而成的永生化细胞株,具有血管内皮细胞的特性,已广泛用于内皮细胞相关研究。本研究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融合细胞株Eahv926与亲本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蛋白质差异表达,探讨融合细胞生物学特性变化及其机制。对Eahy926和亲本A549的细胞总蛋白质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在PDQuest。软件辅助下找出差异表达蛋白质点,经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和串级质谱(tandem mass spectrometry,TMS)分析,SWISS-PROT数据库检索,成功鉴定出28个差异蛋白,如CATB、CK8、CK18、annexin A2、GRP78、HsP90、HSP60、vimentin等一些与分子伴侣、氧化应激、能量代谢、信号转导等有关,并与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分化凋亡、侵袭转移、免疫逃逸以及肿瘤血管生长密切关联的蛋白质。研究发现,融合细胞株Eahy926和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蛋白质组表达谱存在明显差异,这将有助于今后进一步探讨肿瘤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融合细胞的特性,筛选肿瘤增殖和转移相关蛋白质及分子标志物,亦可为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提供新思路。
-
5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临床研究
朱思泉, 王开杰, 王宁利, 董结, 翟长斌, 王俊, 郝晓琳
眼视光学杂志,2008, 10(5): 374-376,-0001,():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方法对屈光度为-8.25~28.00D的32例(53眼)高度近视患者行有晶状体眼Verisyse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前、后观察患者的视力、屈光度数、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并发症,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53眼均成功植入Verisyse人工晶状体。术后第6个月时.患者裸眼视力≥4.7者占100%.最佳矫正视力≥4.9者占84.9%。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0.6%患者术后屈光度在预期的±1.0D之内:眼压、角膜内皮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但其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朱思泉, 王开杰
国际眼科纵览,2007,31(1):9~13,-0001,():
有晶状体眼虹膜支撑型人工晶状体(虹膜支撑型PIOL)植人是近年矫正屈光不正的一项新技术,它具有矫正属光范围广、预测性和稳定性好、可逆性、保留调节功能等优点,虹膜支撑型P10L植入可矫正高度近视眼、高度远视眼、属光参差性弱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屈光不正、晶状体摘除联合PIOI.植入治疗尼童或成年人晶状体半脱位等,复曲面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TPIOL)植入可矫正包括2D以上散光的屈光不正。手术发症包括角膜内皮损伤、白内障、一过性高眼压、眩光和光晕、人工晶状体偏中心或脱位、色翥播散等。随蕾人工晶状体设计的政良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手术并发症逐渐减少。虹膜支撑型PIOL植入术初步临床观察显示近期效果满意,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关键词: 有晶状体眼, 虹膜支撑型人上品状体, 属光不正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
朱思泉, 王开杰, 杨文利, 梁超, 李栋军, 王俊, 郝晓琳, 宋黎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6):515~518,-0001,():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国人高度近视眼内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的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方法15例高度近视患者的25只眼植入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利用超声生物显微镜对术前前房深度及术后3个月时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至中央角膜内皮、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至晶状体、人工晶状体襻最远端至前房角及其光学部边缘至角膜内皮的距离进行测量。结果术后人工晶状体前表面距中央角膜内皮(2.16±0.42)mm;人工晶状体后表面距晶状体(O.66±0.10)mm;人工晶状体襻最远端距前房角(1.51±0.35)mm;人工晶状体光学区边缘距角膜内皮(1.51±0.30)mm,并且人工晶状体稳定地固定于虹膜的中周部。结论国人高度近视眼内有晶状体眼虹膜固定型人工晶状体位置安全可靠,与角膜内皮、前房角和晶状体均保持一有效的空间距离,人工晶状体与角膜内皮间断接触的可能性很小。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余伟萍, 胡左浩, 蒋方明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9(3):70~76,-0001,():
个人理财服务是国外商业银行中相当成熟的一项业务,而在我国才刚刚起步。文章主要从理财服务质量入手,分析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揭示各个因素在服务交付过程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服务营销建议, 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
9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杰, 刘冲, , 范云六, 王磊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4):53~57,-0001,():
microRNAs(miRNAs)是真核生物中一类长度约为22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miRNA与AGO等蛋白形成RISC沉默复合体,通过剪切或翻译抑制对靶基因起负调控作用。对拟南芥miRNA序列及其配对的靶序列间的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iRNA序列5'端富含A、U,第1、第19碱基位对U、C具有较强的倾向性;miRNA与靶序列间常有l~4个碱基错配,错配碱基常出现在第1,第2和第21位,而第3~第6,第9~第10,第16~第17碱基配对较为保守,为人工合成miRNA的设计及miRNA靶基因的预测以提供了依据。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苑玮琦, 田莹,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7(4):21~25,-0001,():
介绍了一种新的生物识别技术——人耳识别。首先对人耳生物识别系统进行介绍,并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比较;重点按照识别特征的不同提取方法分别综述了各种人耳识别技术的关键技术,如PCA 方法、基于神经网络方法、力场转换理论、遗传局部搜索法以及基于几何学方法和基于长轴的结构特征提取方法等分析方法。通过对各种识别方法的分析和比较,总结了影响人耳识别技术的几个因素和研究开发成功的人耳识别技术需要考虑的几个重要方面,最后提出了展望。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苑玮琦, 万新
计算机工程,2008,34(4):223~225,-0001,():
针对外耳轮廓特征与人脸五官的比例关系,提出一种基于耳廓几何参数与面部结构特征相结合的生物鉴别方法。该方法将外耳轮廓与人脸某些特征相结合,如特征向量中包括人耳宽度与两眼瞳孔之间的水平距离之比、人耳高度与眼睛和嘴之间的垂直距离之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可操作性强,对数据采集设备及采集条件要求较低,识别率较高。
关键词: 人耳识别, 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定位, 轮廓跟踪, 模式识别
-
4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建, , 何苗, 邵文生, 胡洪营, 高宝玉
环境科学,2006,27(9):1760~1764,-0001,():
中国北方地区城市纳污河道内的污染河水具有水量、水质、水温季节性变化大的特点,这给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持续性运行造成很大困难。通过1a多的连续性运行,对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年平均水力负荷为15cm/d。结果表明,季节变化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影响很大,夏季氨氮去除效果良好,去除率达70%以上,而冬季水温降低到15V以下时,氨氮去除率降低到30%以下,但季节变化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较小。人工湿地在夏季雨季时期可以承受较大的短期洪水水力冲击负荷,在100cm/d的负荷下,对氨氮和COD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52%和36%。基质脱氢酶活性与温度和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季节性变化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污染河水冬季运行及升温强化处理研究
张建, , 邵文生, 何苗*, 胡洪营, 高宝玉
环境科学,2006,27(8):1560~1564,-0001,():
考察了冬季潜流人工湿地污染河水处理系统在不同水力负荷下对污染物去除的效果。结果表明,水温15℃左右时,水力负荷由30cm/d降低到15cm/d后,氨氮转化率由14%上升到39%,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0%上升到31%,水温的降低对氨氮去除效果有很大的影响。在湿地表面覆盖塑料地膜能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覆盖地膜后,氨氮平均去除率由29.4%上升到67.6%,COD的平均去除率由29.0%提高到46.6%,脲酶活性由0.025 mg/(g•d)上升到0.037 mg/(g•d),脱氢酶的活性由0.17taL/(d•g)上升到4.54μL/(d•g)。微生物活性研究表明,覆盖地膜后系统温度的升高能提高系统中微生物的活性。植物污染物质释放试验表明,冬季地表植物腐烂会向水中释放大量的污染物质,影响系统的净化效果,因此秋季应对湿地植物及时进行收割。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劲松, 戴一阳, 陈丙珍
,-0001,():
故障诊断是保障化工过程安全、平稳进行的一个重要工具。主成分分析法作为典型的故障诊断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工过程的故障诊断,但在复杂过程的故障类别判断上还存在不足。而人工免疫系统的对于自我-非我的识别能力有助于对故障类别的判断,并且其良好的自适应、自学习能力,有助于在诊断过程中对系统的完善和改进。本文将主成分分析法与人工免疫系统结合,建立了一个新的混合故障诊断系统,实现对于化工过程故障的早期诊断。并用Honeywell公司的UniSim平台建立了一个动态的化工过程模型,对该诊断系统进行了验证。
-
4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2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