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钟兢军, 苏杰先, 王仲奇
工程热物理学报1998,19(1):40~44,-0001,():
本文从涡动力学原理出发,根据实验测量和流场显示结果,对压气机平面叶栅的壁面拓扑和叶栅次流结构进行了研究。由叶栅壁面拓扑分析和二次流结构可知,叶栅的通道涡较强,出口集中脱落涡和角区分离泡的存在,造成了叶栅两端区较高的二次流损失,并且随叶栅来流冲角的提高,旋涡出现破裂,二次流损失进一步提高。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多级压气机中可控扩散叶型研究的进展与展望第一部分可控扩散叶型的设计与发展
钟兢军, 王会社,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2001,16(3):205~211,-0001,():
可控扩散叶型(CDA)的优化设计是目前国外对亚音、跨音速压气机叶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对CDA研究的必要性、CDA产生的背景、第一代CDA和考虑端部流动的第二代CDA 的特点及设计方法进行了综述。CDA 起源于超临界机翼翼型,通过控制吸力面的扩压过程,消除或减弱激波、降低损失、增加可用冲角范围。围绕这一设计准则和目标,提出了很多设计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反问题设计方法和正问题设计方法。国内对CDA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都集中在理论和设计方法的研究上。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钟兢军, 刘艳明, 冯国泰
航空动力学报,2004,19(6):816~821,-0001,():
对CDA常规直叶栅和4种端壁翼刀方案下叶栅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表明,端壁不同位置上的翼刀不同程度上都阻断了近端壁区域压力面至吸力面的二次流动,翼刀上方偏向吸力面侧有反向“翼刀涡”产生,通道涡的强度被削弱;距压力面30%节距位置为安装端壁翼刀的最佳位置,可使损失降低7%~9%。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关键词: 航空、航天推进系统, 压气机叶栅, 翼刀, 二次流, 损失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钟兢军, 钟兢军**, 苏杰先,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1998,13(1):7~12,-0001,():
从弯曲叶片控制叶栅二次流的机理出发,讨论了压气机叶栅中应用弯曲叶片的特殊性,并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和通过实验所取得的研究结果,分析了压气机叶栅中应用弯曲叶片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实际应用情况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
2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钟兢军, 王会社, 贾剑波,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2001,16(4):398~401,-0001,():
本文应用Beam-Warming近似隐式因子分解格式以及MML 代数湍流模型,采用拟压缩性方法求解雷诺平均拟压缩N-S方程组,对压气机叶栅内三维粘性流场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发现,在给定的流动条件下,叶栅内有多涡系组成的二次流旋涡结构。这些涡系的产生、发展、破裂以及相互作用显示了叶栅通道内三维流动的主要特征并对流动损失具有重要影响。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钟兢军, 王会社, 刘慧娟, 李卫军, 王仲奇
航空动力学报,2002,17(2):188~191,-0001,():
在低速风洞上通过详细测量叶栅的出口流场,研究了叶片吸力面上不同高度处加翼刀对压气机叶栅损失和二次流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合理地选择翼刀安装位置,可有效地控制压气机叶栅的二次流,降低叶栅的总损失。
-
3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