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4
- 期刊论文 14
-
暂无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11月第28卷第6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Nov. 1999, Vol. 28, No. 6 1
- 兵工学报,2002,23(4),485~488 1
- 兵工学报,2003,24(2):280~282 1
- 兵工学报,2005,26(1):108~112 1
- 兵工学报,2009,30(10):1382~1388 1
- 兵工学报,2009,30(11):1446~1450 1
- 兵工学报,2010,31(2):229~234 1
-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2):69~72 1
- 动力工程,2005,25(3):382~386 1
-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9,(3):42~48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2月第18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 1999, 18 (1): 70-74 1
- 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1月第20卷第11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Nov. 2005, Vol. 20, No. 11 1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范晋伟, 阎绍泽, 刘又午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1999,(3):42~48,-0001,():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空间载人计划的实施,飞行器结构件朝着大型化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对飞行器结构件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和质量要求,以增强其运行的可靠性。传统加工精度控制方法,已很难满足生产实际不断提高的精度要求。以多体系统理论为基础,针对飞行器结构件,提出一种具有简捷、准确、通用特点的高精度加工方法,并通过建立误差补偿的数学模型,揭示出精密加工的物理本质,为实现飞行器结构件的精密加工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理论方法,可使结构件的加工精度提高60%以上,这一结果充分证明了提出的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丁, 刘涵, 李琦, 余进
动力工程,2005,25(3):382~386,-0001,():
针对现场环境,用低照度CCD获取空气预热器金属部件在不同温度下图像信息,通过小波包变换,以最佳子空间下每层熵值总和作为特征向量元素,按分解顺序排列每层熵值总和,获得图像的特征。采用具有距离特征的类别可分性判据,对空气预热器不同的工作状态(正常、发生火情)进行识别,试验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图3表l参7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不完全随机有偏量测下高炮火控系统诸元误差统计特性分析
盛安冬, 刘锐
兵工学报,2010,31(2):229~234,-0001,():
针对频繁出现于工程实际中的不完全随机有偏量测为背景的火控系统性能的理论研究。建立了不完全随机有偏量测下的离散线性观测系统数学模型。给出了观测系统统计意义下的估计误差方差cmn6rR-Rao下界fcRLBl:根据目标位置、速度与射击诸元间的非线性误差传递关系。利用U-T变换得到不完全随机有偏量测影响下的射击诸元误差方差下界。以某型数字化高炮火控系统为例。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探测概率和偏差发生率影响下。观测系统在标准航路特征点上的估计性能较无偏完全量测的估计性能下降23%,导致火控系统性能下降25%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高炮, 不完全量测, 随机有偏量测, craner-Rao下界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盛安冬, 刘锐, 李银伢
兵工学报,2009,30(10):1382~1388,-0001,():
针对分布式高炮系统数字化改造出现的新变化,研究了数字化改造后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首先分析了射击误差和目标位置误差,在预测迎弹面的目标投影为圆域假定下,分别给出了牵引高炮系统在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平行射向和数字化改造后带基线修正射击体制下的命中概率理论计算公式。理论研究表明:在相同前提下,带基线修正的分布式数字化高炮系统的命中概率优于不带基线修正的传统高炮系统;前者的基线斜距仅对弹丸散布形状有影响,而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不显著;且合理的基线斜距相对误差导致的理论命中点偏差,对整体命中概率影响也十分有限。理论分析中的单门高炮一次点射发弹的命中概率通过Monte-Carlo仿真得到。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盛安冬, 李洪瑞, , 盛安冬
兵工学报,2009,30(11):1446~1450,-0001,():
证明了连续纯方位观测系统可观测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是存在4 个方位构成的可观测判别式不等于0,其特点是仅利用方位信息而无需导数信息和求解微分方程。分析了系统不可观测时观测器的运动形态,指出纯方位系统不可观测时,观测器的运动轨迹是一种等效的匀速直线运动观测轨迹。应用这些结论得到了约束假定条件下目标机动的一个判断准则。
-
4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激光导向伺服系统中满意PID调节器的LMI设计*
盛安冬, 吕太全, 殷开宝*, 郭治
兵工学报,2002,23(4),485~488,-0001,():
利用带有图像处理功能的小型激光导向伺服系统,可以大大降低目标坐标测定仪操作手跟踪动态飞行目标的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激光回波率。与经典的矩阵分解方法不同,本文以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研究了激光导向伺服系统的满意PID调节器设计问题。首先从约束指标的相容性出发,给出满足与给定圆形极点约束相容的输出方差的取值范围。然后,在此取值范围内,得到了求取同时满足上述两种约束的PID调节器参数的方法。靶场试验结果证明了其有效性。
关键词: 自动控制技术, 线性矩阵不等式,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 满意控制, 激光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盛安冬, 吕太全, 陈春, 郭治
兵工学报,2003,24(2):280~282,-0001,():
针对独立工作方式下火控射击诸元的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数字化瞄准具的陀螺仿真方法。由火炮角度传感器和瞄准视窗中光环位置获得目标的角度信息,再根据事先装定的开火距离,即可实时解算出射击诸元。该方法便于软件实现,可以有效改善射击精度,已被应用于某型高炮武器系统中。最后给出了靶场的试验结果。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区间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理论在制导炸弹控制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盛安冬, 李银伢, 郭治
兵工学报,2005,26(1):108~112,-0001,():
应用区间多项式及区间系统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设计理论,给出了一种飞行控制系统PID控制器设计方法。该方法同时考虑稳定性指标和时域性能指标。首先求出PID控制器的所有稳定参数集,再在该集上得出满足时域性能指标的PID控制器参数区域。只需设计一组控制器参数,就可具有较强的适应被控对象参数变化的能力。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亢宝位, 贾云鹏, 吴郁, 吴鹤
电力电子技术,2003,37(6):89~91,-0001,():
对应用于高压功率器件的寿命控制技术进行了述评。着重分析了高能H+辐照、He2+辐照等局域寿命控制技术,利用这种技术有可能实现高压功率器件突破性的进展。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7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无畏, 施文武, 王启瑞, 王忠臣, 黄森仁
农业机械学报,2003,34(2):69~72,-0001,():
提出一种对自动引导车传感器测得的位置信息进行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克服了相对位置估计方法长时间精度低的缺点和绝对位置估计方法误差值偏大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应用融合技术后,自动引导车的跟踪误差可限制在较小的范围之内,与不使用融合技术的自动引导车相比,其跟踪效果较好。
-
2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道炼
电工技术学报2005年11月第20卷第11期/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Nov. 2005, Vol. 20, No. 11,-0001,():
提出了一类新颖的不间断高功率因数交流开关电源电路结构与拓扑族。这类交流开关电源,由单级不间断高功率因数AC-DC变换器与DC-AC逆变桥级联而成,前级采用电压型PWM控制技术,后级采用三态DPM电流滞环控制技术。分析研究了这类交流开关电源的三种工作模式和稳态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这类交流开关电源具有拓扑简洁、功率密度高、不间断供电、功率因数高、动态响应快、过载和短路能力强、输出波形THD小等优点。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深井巷道围岩松动圈影响因素一实测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靖洪文, 付国彬, 郭志宏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2月第18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Feb., 1999, 18 (1): 70-74,-0001,():
对千米深井,按5个水平、不同岩性及是否受采动影响的围岩松动圈实测分析揭示了捂动圈与开采深度、围岩强度、采动次数、临界开采探度、支护堆度等的关系,进而探讨了椽井、大松动圈巷道围岩合理控制技术,据此进行了工业性试验,取得良好的效果。
-
3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靖洪文, 宋宏伟, 郭志宏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9年11月第28卷第6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Nov. 1999, Vol. 28, No. 6,-0001,():
通过对软岩巷道工程特征的研究,提出用定量指标——稳定的围岩松动圈厚度值L¬p(L¬p≥150 cm)来判定”软岩巷道工程”的方法.以此为基础,进而分析了围岩松动圈碎胀、水胀及复合等变形机理,提出对大松动圈碎胀变形Ⅳ,v类软岩采用锚喷网支护,VI类软岩采用联合支护,对水胀变形软岩首先采用综合防治水措施的新思路,并被大量的工程证明是正确的.
-
4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书肖, 郭兴明, 郝吉明*, 田贺忠, 赵喆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6,7(12):116~121,-0001,():
固定源是氮氧化物排放的一个主要来源。通过对主要固定源氮氧化物生成机理及现有的排放控制技术进行论述,分析我国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相对宽松,氮氧化物排放控制技术有待进一步普及,并提出固定源氮氧化物排放治理的一些建议。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6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