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李忠海, 钟海雁, 魏元青, 黄卫文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3,23(4):28~31,-0001,():
以林檎叶的水提取组(A)、乙醇提取经石油醚萃取后分成的石油醚组(B)和乙醇提取组(C)、C组加HCI溶解后得到的(D)组、酸不溶物经乙酸乙酯溶解经NaOH萃取得NaOH萃取组(E)、乙酸乙酯萃取组(F)及石油醚提取组(G)为受试物,用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法、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小鼠游泳实验、小鼠耐高温、耐低温实验和小鼠碳粒廓清法实验,探讨了林檎叶不同成分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组比对照组小鼠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均有显著增加(P<0.05),C组比对照组胸腺指数有显著的增加(P<0.05);C组浓度增加对胸腺指数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脾脏指数与对照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A组廓清指数、吞噬活性均比对照有明显提高(P<0.05);A、C、D与对照组比较能显著延长小鼠耐缺氧时间(P<0.05);C、D、E组比对照组延长小鼠耐低温时间(P<0.05);D组比对照能延长小鼠游泳时间(P<0.01);受试物均无明显提高小鼠的抗高温能力,林檎叶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能明显提高小鼠的免疫功能。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罗永明, 李诒光, 谢一辉
中药材,2004,27(6):410~411,-0001,():
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2个苯骈卓酚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与光谱分析鉴定为7,8,9-羟基苯骈卓酚酮和7,8,9-三羟基-4-羟基苯骈卓酚酮。该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色素类成分。
-
7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陶建生, 吴佩颖, 徐莲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62~64,-0001,():
目的 综述中药鱼腥草的研究近况。方法 采用文献追踪的方法对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归纳。结幂鱼腥草生物活性较高,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但对鱼腥草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鱼腥草的基础研究,研制现代中药新剂型。
-
7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崔保安, 赵现敏, 张红英, 李改英, 邱妍, 胡梅, 王远阁
中国畜牧兽医2006年第33卷第11期,-0001,():
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了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有效成分及其免疫增强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指出此类研究的方向及发展趋势。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四逆汤有效成分不同组合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
吴伟康, 孙慧兰, 吴伟康*
中草药,2002,33(4):333~336,-0001,():
目的 考察四逆汤有效成分不同组合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乳酸为指标,考察附子生物碱(A)、干姜挥发油(B)、甘草酸粗品(C)3个因素。结果 3种有效成分最佳剂量为A4B4C4,3因素对SOD和DA影响大小顺序为A>C>B,对乳酸影响大小顺序为A>B>C。结论 3种有效成分临床极量组合的疗效最佳。附子生物碱是四逆汤有效成分组合中的关键因素,干姜挥发油和甘草酸粗品也是组方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杜冠华
中成药,2002,24(11):878-880,-0001,():
本文根据中药复方研究的现状和应用高通量药物筛选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体会,论述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概念、研究内容及意义,简要介绍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研究的方法。笔者认为,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是中药复方发挥临床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是保证中药复方制剂临床疗效的基本条件,也是中药复方制剂(中成药)质量控制的基本对象。有效成分组不同于有效部位、有效组分或有效成分,也不同于中药复方中的生物活性成分,而是指中药复方中发挥治疗作用的全部有效物质。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组学有利于中药理论的研究和中药现代化的发展。
-
6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8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