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0
- 期刊论文 10
-
暂无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5月第29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ay., 2000, Vol. 29, No. 3 1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32卷第5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Sep., 2003, Vol. 32, No. 5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月第24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 2005, Vol. 24, No. 1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2):143~149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1(3):8~11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70~72 1
- 煤炭学报1999年6月第24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une., 1999, Vol. 24, No. 3 1
- 煤炭学报2004年6月第29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une., 2004, Vol. 29, No. 3 1
- 煤炭学报2005年1月第24卷第1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an., 2005, Vol. 24, No. 1 1
- 煤炭学报,1995,20(4):393~398 1
-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4
-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4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2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康天合, 赵阳升, 靳钟铭
煤炭学报,1995,20(4):393~398,-0001,():
根据分形理论,提出了煤体表面裂隙迹线长度一条数分维D和网格尺度一裂隙视条数分维d的测量方法及两种分维的线性相关性和互通性,通过对11个不同变质煤层微观与宏观裂隙分维d的测量,证明了煤体内裂隙尺度的分布具有自相似性,并且分维值随煤变质程度不同呈有规律性地变化,用实例说明了裂隙分布分形研究在定量表示煤岩体工程特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靳钟铭, 魏锦平, 弓培林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1(3):8~11,-0001,():
本文根据材料损伤本构关系,用大煤样三维压裂实验、现场顶煤变形观洲和有限元数值分析,求得损伤变量、损伤系数、煤体常数与煤体压裂强度和开采深度的关系,以及损伤变量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关系,文章结论是:实验所得损伤参敷变化规律是可信的,损伤变量D随工作面的推进呈指数函数变化,这一规律对预测支承压力分布和顶煤冒放特性有重要意义。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靳钟铭, 弓培林, 靳文学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1):70~72,-0001,():
通过对300mm×300mm×300mm的大煤样压裂实验,系统研究了煤体压裂过程,并运用宏观损伤力学原理,建立了煤体压裂本构方程和破碎块度分布公式。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压裂符合材料宏观损伤原理,煤体强度不同、宏观损伤积累过程不同、破碎结果也不同。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靳钟铭, 康天合, 弓培林, 宋选民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6,15(2):143~149,-0001,():
运用分形几何理论论述了煤体裂隙分布的自相似性规律-采用长度一条敬分形法测定了媒试件裂隙分布分维值;运甩信息维的概念测定了顶煤冒块分维值 文章结论:煤体裂隙分布具有自相似的分形规律,D1与N1分别从两个方面量化了裂嗽发育程度,DN乘积称裂隙分布特征值,它与顶煤放出率呈对数关系,这一规难为预测放顶煤采煤法的顶煤冒放程度找到了理论依据
-
2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刘贞堂, 周世宁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年9月第32卷第5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Sep., 2003, Vol. 32, No. 5,-0001,():
对受载煤体变形破裂时电磁辐射(M E的频谱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受载煤体变形破裂过程中电磁辐射的频带很宽,其主频段随载荷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在受裁期,电磁辐射的主频带较低,电磁辐射主频带有时呈现先增高而后降低的趋势;在受栽后期,电磁辐射的主频越高.
-
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刘贞堂
煤炭学报1999年6月第24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une., 1999, Vol. 24, No. 3,-0001,():
对受载煤体破裂过程中的声发射(AE)信号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受载煤岩体的变形破裂及声发射信号并不连续,而是阵发性的。声发射信号符合赫斯特 ( R S ) 统计规律。在受载煤岩体的破裂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基本呈现逐渐增强趋势,这对于预测预报煤岩灾害动力现象有重要的意义。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聂百胜, 刘贞堂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5月第29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May., 2000, Vol. 29, No. 3,-0001,():
研究了瓦斯对电磁辐射(EME)的影响规律及影响机制,对电磁辐射法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原理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煤体变形破裂时,电磁辐射与煤岩体的载荷及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煤体中的瓦斯能使电磁辐射增强,瓦斯在煤体中的流动及冲击能产生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强度和脉冲数两项指标综合反映了工作面前方煤体的突出危险程度,用电磁辐射法预测预报煤与瓦斯突出是可行的,煤岩电磁辐射技术在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和冲击地压等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恩元, 何学秋, 刘贞堂, 李忠辉
煤炭学报2004年6月第29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une., 2004, Vol. 29, No. 3,-0001,():
对受载煤体声发射的频谱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了测试及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煤体受载破裂时,其声发射信号的频谱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随栽荷及变形破裂过程而发生变化,基本上是随着载荷的增大及变形破裂过程的增强,声发射信号增强,主频带增高.煤体声发射的频谱特征变化与煤体变形破裂过程密切相关.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毅鑫, 姜耀东, 韩志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月第24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 2005, Vol. 24, No. 1,-0001,():
本文介绍了自行设计的多系统、同步监测实验机构,并对冲击倾向性煤体分别进行了单向加载和循环加载破坏实验。利用系统所具有的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方式,分析了两种加载条件下,冲击倾向性煤体破坏过程的声、热效应及破坏前异常信息特征。对比研究了不同监测方式下,冲击倾向性煤体中同一破坏事件的响应速度以及各自响应的灵敏度;获得了冲击倾向性煤体的固有物理力学特性,并发现强冲击倾向性煤体单轴压缩时的最终破坏前兆点平均为0.9 个荷载强度比,而非冲击倾向性煤体的为0.7 个荷载强度比,这也说明强冲击倾向性煤体的失稳破坏更突然、更难于预测。
-
4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毅鑫, 姜耀东, 张雨
煤炭学报2005年1月第24卷第1期/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 Jan., 2005, Vol. 24, No. 1,-0001,():
本文以开滦矿区典型冲击地压矿井――赵各庄矿不同冲击倾向性煤层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X 射线衍射、光学电子显微镜等一系列细观试验,分析了该矿7#、9#、12#煤层煤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并与忻州窑矿11#煤层煤样细观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基于煤体微结构参数定量地研究了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强弱,得到了煤层内细观结构参数、有机组份分布等因素与冲击倾向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相同应力、地质条件下,忻州窑11#煤更易发生冲击地压;显微硬度和显微脆度均较大的煤体较易发生冲击;镜质组最大反射率与最小反射率之差越小,冲击倾向性越小;显微组分分布简单且原生损伤越小的情况下,冲击倾向性越小。本研究为深入理解煤体冲击倾向性定义提供了详细的细观试验依据。
-
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84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