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41
- 期刊论文 41
-
暂无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低温冷萃结合纳米磁珠萃取里测定植物油脂中拟除虫菊酯
杨宏顺, Xi Yu , Hwee Chieh Ang, Hongshun Yang *, Chao Zheng , Yuquan Zhang
Food Control,-0001,():
暂无
关键词: 特征, 玉米油, 电子显微镜食品分析, 食品安全, 有害物质, 傅里叶变换光谱, 低温清除, 磁性固相萃取, 纳米颗粒, 纳米技术, 橄榄油, 最优化, 有机食品, 杀虫剂, 拟除虫菊酯, 快速检测, 大豆油, 合成, 植物油
-
13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3分享
-
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亚微米生物功能磁性复合微球的构建及在质粒DNA捕获中的应用①
邓乐, 雷涵②, 邓乐③, 朱文杰
高技术通讯:2002,8:75~80,-0001,():
采用分散聚合法,以Mn-Zn铁磁体为磁核,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为高分子壳层,合成了表面带羧基的磁性高分子微球。通过比较微球与有机试剂(酚/氯仿)纯化分离质粒DNA的效果,得出结论:前者具有安全、低耗、快速、高效及不接触有毒试剂的特点。
关键词: 分散聚合,, Mn-Zn铁磁体,, 磁性高分子微球,, 质粒DNA,, 纯化分离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梅, 李钒*, 王习东,
稀有金属,2007,31(5):651~655,-0001,():
探索采用化学镀制备纳米镍颗粒有机复合纤维,经热解脱芯后得到纳米镍颗粒空心纤维的方法,并用SEM,TEM和XRD对其显微形貌和结构进行观测和分析。SEM观测显示,脱芯后得到的金属镍纤维为空心壳层结构,壳层完整且有微孔。XRD和TEM分析结果都表明:空心镍纤维壳层是由面心立方金属镍纳米颗粒构成,平均颗粒尺寸约40nm。强磁震动样品磁强仪测量纳米镍颗粒空心纤维的磁性能σs为33.80emu·g-1,He为151Oe。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镀制备金属有机复合纤维脱芯,可以获得纳米镍金属颗粒构筑的空心纤维。
关键词: 纳米颗粒镍空心纤维, 制备, 显微结构, 磁性能
-
2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的制备及合成松香甘油酯的研究*
王亚明, 贾庆明, 陕绍云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4,24:65~68,-000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磁性纳米固体超强酸SO24-/TiO2-Fe3O4,以松香甘油酯的合成为目标反应,探讨了制备条件对SO24-/TiO2-Fe3O4催化剂酯化性能的影响。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Ti与Fe的摩尔比为30∶1,用浓度为1.5mol/L的H2SO4浸泡,在450℃下焙烧3h。并采用IR、TEM等分析手段对该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用改进的Hammett指示剂法测定了催化剂的酸强度。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韦萍, 曹飞, 朱建良, 齐炜
催化学报,2005,25(6):513~516,-0001,():
Raney-Ni 催化剂由于价格便宜且催化活性高,在加氢反应中有广泛的应用,但其催化活性会随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迅速下降。通过对Raney
关键词: Raney-镍,, 磁性材料,, 不饱和乙内酰脲,, 亚苄基乙内酰脲,, 对羟基亚苄基乙内酰脲,, 吲哚亚甲基乙内酰脲,, 加氢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敏刚, 金志浩, 郭东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0,34(10):53~56,-0001,():
采用快淬及退火工艺,通过非晶晶化制备了两种成分的纳米晶,即Nd-Fe14B/α2Fe 永磁合金。研究了添加Dy+Ga 和晶化工艺对合金磁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元Nd8.5 Fe86B5.5合金晶化是由3个过程组成的,而添加Dy+Ga 的Nd7.5Dy1Fe85B4.5 Ga2合金晶化是由2个过程组成的,与三元合金相比,添加Dy+Ga可改变α2Fe和Nd2F14B 相的形成温度及细化两相晶粒,可以显著提高合金的磁性能。
关键词: 纳米晶双相永磁合金, 非晶晶化, 快淬, 磁性能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地磁学、古地磁学和环境磁学的研究新进展——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学科总结和评述
张世红, , 李海燕
现代地质,2004,18(4):415~422,-0001,():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接受关于地磁学、古地磁学、环境磁学方面的摘要120余篇,主要内容涉及:(1)古地磁学在古大陆再造中的应用;(2)地磁场倒转和长期变的理论、观测和应用以及磁性地层学;(3)磁化率测量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的应用;(4)气候变化的环境磁学证据;(5)环境污染监测的环境磁学方法等研究领域。此外, 磁法勘探也有很好的成果展出。基于物质磁学和地磁学的方法技术在日益广阔的地学研究领域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地磁学, 古地磁学, 磁性地层学, 环境磁学,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
-
6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4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俞炳丰, 高强, 孟祥兆, 陈志
《制冷学报》,2003(1):33-38,-0001,():
室温磁制冷技术是一项新的制冷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有望取代传统的蒸气压缩式制冷方法。阐述了磁热效应的原理,系统介绍了室温磁制冷中磁性材料、磁制冷循环、蓄冷器以及典型制冷机的发展情况,并对室温磁制冷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3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邓龙江, 谢建良, 梁迪飞, 过璧君
功能材料,1999,30(2):118-121,-0001,():
雷达波吸波材料(RAM)在军事及民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在讨论磁性RAM工作的机理、特点的基础上,阐述磁性RAM国内外发展状况,并介绍了本单位近年来部分研究成果,说明磁性材料在RAM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
-
22浏览
-
1点赞
-
1收藏
-
0分享
-
1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颖, 李军, 许自贵, 唐安斌, 马庆柯, 涂铭旌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5,8(16):126~131,-0001,():
磁性槽楔的性能是决定磁楔能否应用的关键因素。文中以自制的DCL层压磁楔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DCL磁楔的力学、磁、电性能及其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发现结构差异和基体树脂的改性,DCL磁楔的力学性能大大超过目前广泛应用的MCR模压磁楔和349层压磁楔;DCL磁楔的相对磁导率在1kA/m的磁场下可达8.4,50kA/m的磁场下仍能达到5.1;DCL磁楔的绝缘电阻达到9.4107W。DCL磁楔取代电机定子中的绝缘槽楔后,虽然电机的起动转矩和最大转矩减小,但电机的起动电流和空载电流下降,电机温升降低,定转子的表面损耗和脉振损耗减少,电机效率得到提高。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添加Zr元素对纳米复相Nd10.5Fe78.4-xCo5ZrxB6.1粘结永磁体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刘颖, 连利仙, 高升吉, 涂铭旌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8(8):1326~1329,-0001,():
采用快淬、热处理及模压成形工艺,制备了成分为Nd10.5Fe78.4-xCo5ZrxB6.1(x=0,1.0,1.5,2.0,2.5)的5种粘结永磁体。采用XRD,DTA,TEM等方法对合金的组织结构和晶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Zr含量的增加可提高材料的非晶形成能力;当Zr添加到一定量时,形成高熔点的Fe2Zr相,产生细化晶粒的作用;添加Zr元素显著地提高了合金的矫顽力,改善了退磁曲线矩形度,从而提高了最大磁能积。Nd10.5Fe78.4-xCo5ZrxB6.1永磁体在x=2时获得最佳磁性能,Br=0.659T,Hcj=628kA/m,Hcb=419kA/m,(BH)m=73kJ/m3。
-
3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Nd-Fe-Co-Zr-B系永磁合金磁性的预测模型*
刘颖, 连利仙, 叶金文, 高升吉, 涂铭旌
金属学报,2005,5(5):529~533,-0001,():
为了优化合金成分以提高纳米复相Nd-Fe-Co-Zr-B系永磁合金磁性,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Nd,Co,Zr和B的4因素6水平U18(64)实验方案。建立了合金成分与磁性之间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对Nd-Fe-B合金的成分进行了优化。同时。利用所建立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了单个元素对Nd-Fe-B合金磁性的影响规律。以及多元素间的交互作用与合金磁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很小,Br的相对误差在1.66%以内。(BH)m的相对误差在1.94%以内。Hcj的相对误差在7.7%以内。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高矫顽力的低钕Nd9(FeCoZrAl)85B6纳米晶合金的制备①
刘颖, 陈悦, 涂铭旌, 王永强, 赵文金, 李聪, 彭倩, 李卫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9,6(2):259~262,-0001,():
采用单辊快淬工艺制备了一种低钕含量Nd9(FeCoZrAl)85B6纳米晶合金,研究了快淬工艺与热处理工艺对该合金纳米晶的形成及磁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快淬速度和热处理温度都明显地影响低钕含量Nd9(FeCoZrAl)85B6纳米晶的形成及其磁性(内禀矫顽力jHc,矫顽力bHc,剩磁Br和最大磁能积(BH)m)。快淬速度23m/s制备的非晶态合金,在685℃处理30min,可获得最佳的磁性,其粘结磁体的密度为6.01g/cm3时,Br=655mT,jHc=639.2kA/m,bHc=381.6kA/m,(BH)m=65.68kJ/m3。
关键词: Nd2 Fe14B/, α2Fe 纳米晶, 矫顽力, 热处理, 磁性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快淬NdFeB磁粉颗粒度对聚合物粘结NdFeB磁体永磁性能的影响*
刘颖, 涂铭旌
中国稀土学报,1999,12(4):322~324,-0001,():
研究了快淬NdFeB永磁粉颗粒及其分布对聚合物粘结NdFeB永磁材料性能的影响。快淬Nd-FeB永磁粉颗粒大小及其分布显著地影响聚合物粘结NdFeB永磁材料的磁性能,适当尺寸的快淬Nd-FeB磁粉组合可获得高性能的粘结NdFeB永磁材料。这主要是由于快淬NdFeB磁粉硬度高,呈鳞片状,其尺寸越大越难获得高密度,但尺寸太小又将破坏磁粉的结构,导致磁性能恶化。
关键词: 稀土, NdFeB磁粉, 颗粒度, 粘结NdFeB磁体, 磁性能
-
2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用人工神经网络研究合金元素对NdFeB永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刘颖, 连利仙, 宋大余, 高升吉, 涂铭旌
功能材料,2005(8):1~4,-0001,():
为了系统研究合金元素对Nd-Fe-Co-Zr-B系永磁合金磁性能的影响,采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了Nd、Co、Zr和B的4因素6水平U18(64)试验方案,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合金成分与磁性能之间的人工神经网络(ANN)预测模型。利用该预测模型获得的成分2性能的二维曲线、三维曲面及等高线图,研究了单个合金元素以及多元素间的交互作用对NdFeB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预测精度高;Nd、Zr为提高矫顽力Hcj而降低剩磁Br的元素;Co、B则对提高Br有利而对提高Hcj不利;合金元素对Hcj与Br的影响呈相反的趋势;元素间交互作用对磁性能影响显著。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稀土含量对快淬(Nd,Pr)x(FeCoZr)94-xB6粘结磁体磁性能的影响*
刘颖, 查五生, , 高升吉, 连利仙, 涂铭旌
中国稀土学报,2003,10(5):522~525,-0001,():
采用工艺参数范围较宽的部分过快淬加晶化退火工艺,制备了快淬(Nd0.8Pr0.2)x(FeCoZr)94-xB6(x=1210,10.5,1010,9.0)粘结磁体,研究了稀土含量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规律。部分过快淬获得的由非晶和微晶共同组成的条屑,在实验优化的退火条件下晶化处理后,可获得最佳磁性能。稀土含量直接决定磁体的磁性能,随稀土含量的减少,磁体的剩磁Br增加,而内禀矫顽力Hci和最大磁能积(BH)m下降,10%是磁体磁性能发生较大变化的临界稀土含量。低于这一含量,合金中软磁相体积分数超出软磁相被完全耦合的临界值,Br增加缓慢,Hci和(BH)m迅速下降。这一实验结果与本文提出的完全耦合软磁相体积分数示意模型的计算结果相一致。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冷却速度对快淬Fe-Si-B-Cu合金结构和磁性能的影响
刘仲武, 李宇明, 余红雅, 曾德长
《热加工工艺》,2010,39(6):135~138,-0001,():
采用单辊旋淬法,以不同的轮辊转速(50、40、30和25m/s)制备高Fe含量Fe82.65Cu1.35Si2B14非晶合金薄带,研究了冷却速度对快淬合金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却速度的降低,淬态Fe82.65Cu1.35Si2B14合金的条带厚度逐渐增大,合金由完全的非晶态结构转变为非晶与纳米晶的混合结构;同时,随冷却速度的降低,一次晶化温度下降,材料的饱和磁感应强度逐渐增加,在轮辊转速为25m/s时,淬态合金的饱和磁感应强度达到1.4T。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仲武, 戴慧萃, 曾德长, 余红雅
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41(1):20~23,-0001,():
以δ-FeOOH为前驱体,采用沸腾回流法直接合成了尖晶石结构的MnZn铁氧体纳米颗粒。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其相成分、显微结构和磁性能进行了表征。详细探讨了共沉淀的pH值和回流反应时间对生成物化学组成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pH值和回流时间可以得到从小于10nm到大于20nm不同粒径的锰锌铁氧体颗粒,获得完全产物的最佳回流时间为6h。pH值对反应剧烈程度及磁性能有很大影响,共沉淀pH值为13.0左右时获得的制备态纳米粉末尺寸为20nm,饱和磁化强度达46A·m2/kg。
-
5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基于YF30预烧料的La-Co掺杂锶铁氧体的磁性能研究
刘仲武, 容胜忠, 余红雅, 钟喜春, 曾德长, 谢金强
磁性材料及器件,2010,41(1):48~50,-0001,():
以市售YF30铁氧体预烧料为基料,采用陶瓷法制备了La-Co掺杂的M型锶铁氧体Sr1-xLaxFe12-xCoxO19(x=0-0.21)。通过X射线衍射和MATEST-2010H永磁(稀土)磁性材料自动测量仪研究La-Co掺杂量对材料结构与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10℃烧结时,Sr1-xLaxFe12-xCoxO19(x=0-0.21)均为单一的磁铅石相结构,适量La-Co掺杂明显改善了M型锶铁氧体的内禀磁性能;在1195℃烧结时,Sr1-xLaxFe12-xCoxO19锶铁氧体在x=0.15处获得最佳磁性能:Br=410mT,Hcj=358.0kA/m,(BH)max=32.2kJ/m3。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CoCr)n(n=1-5)合金团簇的结构和磁性
许小红, 吕瑾, 武海顺*
Acta Phys.-Chim. Sin., 2008, 24 (7): 1252-1256,-0001,():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GGA)对(CoCr)n(n=1-5)团簇的几何结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确定了团簇的基态和亚稳态。结果表明,CoCr二元合金团簇的基态几何构型呈对称有序排列,其磁性均呈反铁磁性耦合;团簇键长和配位数的大小对原子局域磁性有很明显的影响;受Cr原子的影响,在(CoCr)4团簇中,非相邻的Co原子之间呈现反铁磁性耦合。
-
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0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