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4
- 期刊论文 14
-
暂无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5):704~712 1
- 力学学报2005年9月第37卷第5期/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Sept., 2005, Vol. 37, No. 5 1
- 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5月第23卷第3期/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y., 2001, Vo. 23, No. 3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8月第17卷第4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 1998, 17 (4): 386-392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5月第19卷第3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y., 2003, 19 (3): 261-264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8月第24卷第16期/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 2005 Vol. 24 No. 16 1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 2011, 30 (1): 1-2 1
-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11月第23卷第6期/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Nov., 2002, Vol. 23, No. 6 1
- 机械开发,2000,(4):39~41 1
-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5,20(1):106~117 1
- 石油学报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ACTA PETROLEI SINICA Sept., 2002, Vol. 23, No. 5 1
- 重庆大学,重庆 3
- 山东大学,山东 2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2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2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张劲军, 严大凡
石油学报2002年9月第23卷第5期/ACTA PETROLEI SINICA Sept., 2002, Vol. 23, No. 5,-0001,():
含蜡原油的流变性与其所经历的剪切历史有关。以往用截面平均剪切率或湍流时的管壁剪切率衡量流体管流的剪切历史,有不当之处。根据能量耗散率与剪切率的关系,提出了按流体的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流体平均剪切率的方法,即可根据流体的密度、平均流速、管道直径、流动的摩擦因子或摩阻压降以及流变参数计算牛顿流体和幂律流体管流的平均剪切率。对于湍流,按本方法计算的平均剪切率能合理地度量流体的平均剪切历史。在原油管道正常运行的雷诺数范围内,按截面平均方法计算的湍流剪切率比按体积平均能量耗散率计算的结果约偏低20 %~40 %。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劲军, 张帆, 黄启玉, 严大凡
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11月第23卷第6期/JOURNAL OF ENGINEERING THERMOPHYSICS Nov., 2002, Vol. 23, No. 6,-0001,():
基于流体流动的剪切速率与能量耗散率、以及能量耗散率与流体温升速率的关系,提出了根据搅拌过程中流体温升速率计算绝热搅拌槽内流体平均剪切速率的方法,并针对一个实验室用的小型高速搅拌系统,建立了流体平均剪切速率与流体黏度及搅拌转速关系的经验模型。本方法确定的是全槽流体的平均剪切速率,其应用不受叶轮类型的限制,可用于湍流搅拌,弥补了Metzner-Otto方法的若干不足。对于控温搅拌槽,可先在绝热条件下确定平均剪切速率与搅拌转速、流体流变性参数及体积的关系。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杨骁, , 车京兰
力学学报2005年9月第37卷第5期/Chines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 Sept., 2005, Vol. 37, No. 5,-0001,():
研究了流体饱和不可压黏弹性多孔介质中的非均匀平面波及其能量流和能量耗散规律.在流相和固相物质微观不可压、固相骨架宏观服从积分型本构关系和小变形的假定下,利用Helmholtz分解,得到了饱和黏弹性多孔介质中非均匀平面波的一般解以及纵波、横波相速度和衰减率等的解析表达式,分析了平面波传播矢量和衰减矢量之间的关系,数值结果表明孔隙流体与固相骨架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固相骨架的黏性对波的相速度、衰减率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同时,得到了饱和黏弹性多孔介质的能量方程,给出了能量流矢量和能量耗散率.对非均匀平面纵波和横波,推导了平均能量流矢量和平均能量耗散率的解析表达式.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陆宏圻, LI Ting-han, LU Hong-qi
机械开发,2000,(4):39~41,-0001,():
推导出射流泵单位质量能量耗散率公式,涉及到射流泵轴向尺寸与能耗率、弥补了基本性能方程吸涉及截面尺寸的不足。将射流泵的单位质量能量耗散率公式与搅拦器和静态混合器比较,进而分析得出射流泵有较强液-混合性能的本质。虽然射流泵效率低,但将其用作混合时支强度高。
-
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管长龙, 张淑芳, 孙建, 孙群,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4,34(5):704~712,-0001,():
对已有根据观测提出的幂函数形式风浪成长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这些风浪成长关系在消去无因次风区后一致地与3/2指数律相协调,尽管它们原来存在较大的不协调性。发现Jeffreys,Sverdrup和Munk以及Plant的风能输入源函数在谱积分意义下具有相似性,而Tsikunov,Hasselmann和Phillips的破波耗散源函数在谱积分意义下也具有相似性,尽管这些源函数的原始形式和物理背景显著地不同。利用有效波能量平衡方程,将3/2指数律和发现的风能输入及破波耗散源函数相似性相结合,提出了深水风浪随风区成长的分式指数律,以得到的分式指数律拟合已有基于观测提出的风浪成长关系提出了半经验的风浪成长关系,与已有观测数据符合。
-
4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能量耗散本构模型及其在三峡船闸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朱维申, 程峰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0年5月第19卷第3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May., 2003, 19 (3): 261-264,-0001,():
从不可逆过程的原理出发, 分析了岩体开挖中的能量耗散。考虑了能量耗散对本构方程的影响, 结合三峡工程实例进行弹塑性和流变状态的稳定性计算, 并与常规计算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能量耗散模型在大型地下洞群施工顺序优化分析中的应用
朱维申, 李术才, 程峰
岩土工程学报2001年5月第23卷第3期/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y., 2001, Vo. 23, No. 3,-0001,():
对复杂围岩提出了能量耗散本构模型,提出了考虑单元损伤、塑性和受拉破坏情况下的能量耗散公式。对洞群开挖支护提出了岩体施工过程力学,能量转化和时间空间载荷变化分析等3 个原理。结合溪洛渡水电工程洞群稳定问题做了4 个方案的施工顺序优化比较分析,得到了较优的开挖方案。
关键词: 能量耗散, 本构方程, 施工过程力学原理, 地下洞群稳定性分析, 施工顺序优化
-
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以农, 郑玲, 闻邦椿
,-0001,():
建立了在高频情况下一维构件的波传播模型,针对工程中常见的螺栓连接梁结构,讨论了波在其中传播的特性及能量耗散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非线性接头模型。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模型更能接近实际。波通过梁的螺栓连接时,存在着能量耗散。螺栓松紧程度对能量耗散有较大的影响。在共振频率处,连接部分发生较大的折射。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0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以农, 李以农*郑玲**闻邦椿***
,-0001,():
根据波动理论,用Timoshenko梁理论在高频范围内分析能量的耗散,通过重建作为频率函数的色散关系曲线,得到动力粘弹性模量及材料的损失因子。根据动力系统的固有特征方程与材料弹性特性的关系,研究利用阻尼损耗因子定量描述在高频情况下,波在结构中传播时的能量耗散效应以及结构阻尼损耗因子的表示方法,并通过实验利用波的色散关系估计结构的动力粘弹性模量,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了这种方法的可行性。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4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以农, 李以农①闻邦椿①颜云辉①江钟伟②长男征二②
,-0001,():
建立了在高频情况下,一维构件的波传播模型,针对工程中常见的螺栓连接梁结构,讨论了波在这种情况中传播的特性及能量耗散问题,提出了一种简化的非线性接头模型。分析与实践结果表明这种非线性模型更能接近实际,波通过梁的螺栓接部时,存在着能量耗散。螺栓松紧程度对能量耗散有较大的影响。在共振频率处,连接部分发生较大的折射。
-
6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洪生, 尤云祥, 朱良生, 张军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2005,20(1):106~117,-0001,():
引入自适应网格技术,建立了曲线坐标系下考虑能耗影响的缓变水深水域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在模型中引入能量耗散项以更好地处理全透射边界。基于原型缓坡方程,完善了等水深的轴对称双导堤水域内波浪传播的精确解表达式及其计算结果;提供了等水深的环形河道水域内较为详细的精确解。在极坐标系下就等水深的轴对称双导堤水域内波浪的传播,推导了缓坡方程的小角度抛物近似模型的解析解表达式。就上述两水域内波浪传播的数值模拟模型的数值解、抛物近似模型的解、精确解进行了详细比较,说明数值解与精确解相吻合、数值模拟模型比小角度和大角度抛物近似模型具有更高的精度。数值模拟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水深复杂变化的地形上波浪的传播,能有效反映波浪传播过程中的多种物理现象。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左建平, 谢和平, , 周宏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8月第24卷第16期/ 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 2005 Vol. 24 No. 16,-0001,():
以深部开采为背景,讨论了温度和压力对深部岩石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影响。将岩石的屈服破坏过程视为能量释放和能量耗散的过程,根据最小耗能原理导出了温度和压力耦合作用下的深部岩石屈服破坏准则。该准则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即当岩石的塑性耗散能及温度梯度引起热传导的耗散能累积耗散到一定程度时,岩石就会发生破坏失稳。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毅鑫, 姜耀东, 何满潮, 彭苏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1月第30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an., 2011, 30 (1): 1-2,-0001,():
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冲击地压问题是国内外采矿及岩石力学界长期研究的热点,其不但严重威胁煤矿生产安全,而且会造成大量煤炭资源被废弃。本文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结合我国最新的冲击地压案例,分析了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并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阐述了冲击地压孕育过程中“煤体-围岩”系统内能量集聚及耗散特征。同时,研究了煤体细观结构参数及有机组份分布等因素与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内在关系。并通过煤样断裂过程的细观实验,探讨了煤岩体在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内部微裂纹快速成核、贯通、扩展进而诱发煤体整体失稳的机理。
-
4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2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喻勇, 张宗贤, 俞洁, 廖国华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8年8月第17卷第4期/Chinese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Aug., 1998, 17 (4): 386-392,-0001,():
采用新近发展起来的拉伸式Hopkinson冲击装置(SHTB),成功地实现了对岩石试样的动态直接拉伸加载。利用圆柱形拉伸强度试样和切口圆柱拉伸断裂试样,并结合静态拉伸实验设备MTS材料试验机,进行了岩石的动态拉伸强度、动态拉伸断裂、静态拉伸强度、静态拉伸断裂共4种情况下的拉伸破坏实验,并将这4种实验条件下的拉伸破坏试样沿其纵剖面剖开,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岩石的其纵剖面上的破坏特征。观察表明,岩石拉伸破坏所消耗的能量与岩石破坏时所形成的内部损伤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2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