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40
- 期刊论文 40
-
暂无
-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7
- 中山大学,广东 4
-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3
-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 3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鱼胶和茶多酚涂层外衣在鱼片冷藏过程中对肌纤维腐败降解的影响
杨宏顺, Feng X, Ng VK, Mikš-Krajnik M, Yang H*.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0001,():
暂无
-
5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2分享
-
2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元湖, 张立华, , 孙晓飞, 张艳侠, 杜敏
现代农业科学,2008,(15):40~42,-0001,():
采用DPPH法、ABTS法两种自由基清除方法,研究了石榴叶茶和绿茶甲醇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并测定了两者的茶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榴叶茶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绿茶,榴叶茶的茶多酚含量也明显高于绿茶,并且茶多酚的含量与抗氧化力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石榴叶是一种提取茶多酚的很好原料。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近红外光谱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研究
郭振飞, 罗一帆, , 朱振宇, 王川丕, 江和源, 韩宝瑜*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5,25(8):1230~1233,-0001,():
为了建立近红外光谱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模型,应用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选择了7432.3~6155.7 cm-1和5484.6~4192.5cm-1特征光谱范围,以网络结构参数的输入层、隐层、输出层神经元数目分别为(8,4,1)和(7,5,1)来建立茶多酚和茶多糖的测定模型,模型的结果表明建模的茶多酚和茶多糖的r,RMSECV,RSECV别为0.9847,0.460,0.123和0.947O,0.136,0.224;预测集的r,RMESP,R5EP则分别为0.9804,0.529,0.017和0.9682,0.111,0.030。由此说明建立的近红外光谱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可用于预测茶叶中茶多酚和茶多糖的含量。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郭振飞, 罗一帆, 陈剑经, 郭振飞*, 许旋, 凌彩金, 唐颢
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26(1):127~128,-0001,():
奉研究应用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4种不同茶叶的化学成分和儿萘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茶叶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儿茶素的组成与配比差异较大,这是头定其抗癌作用的物质基础。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叶笃筠, 吴萍, 物汝楫, 余尚斌, 黄云峰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20(9):679~681,-0001,():
观察参麦注射液与氨碱对离体大鼠隔肌条疲劳的发生和(或)发展过程的影响之异同性,设立参注射液组、氨茶碱组、参麦注射液和氨茶碱含用组(含用药组)及对照组,采用电刺激法,测定等长收缩膈肌条在疲劳和恢复过程中有关指标的变标的变化,膈肌疲劳发生时,其最大舒张速效(dr/dtmux)的降低较最大收缩峰值(Pt)及最大收缩速率(dT/dtmnx)为早,Dt/dtmax恢复较晚且不充分。参麦注射液能延长P1降低50%所需的时间,且加快Pt的恢复,氨茶碱虽增加Pt但使膈肌疲劳所需的时间表 缩短,并延缓疲劳膈肌功能的恢复。舒张功能障碍在隔肌疲劳发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麦注射液可能通过增强舒张能力从而改善疲劳膈肌的功能,氨茶碱在增加隔肌收缩功能的同时,损伤其舒张功能,此副作用能被参麦注射液部分桔抗。
-
3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茶多酚对大鼠系膜细胞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甘华, 张岩
中国中药杂志,2003,28(8):762~766,-0001,():
目的:探讨茶多酚抑制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摄取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作用。方法:以OX-LDL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系膜细胞,同时用不同浓度茶多酚干预,测系膜细胞内总胆固醇(TC)含量,油红-O染色,光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均较无脂蛋白刺激的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果:OX-LDL刺激下系膜细胞TC含量及油红-0。照系膜细胞增高,电镜下见泡沫细胞。随培养液茶多酚浓度由40ng L-l~40mg L-1递增,脂蛋白刺激的系膜细胞TC含量及油红-O染色阳性细胞比例递减,呈剂量依赖性关系,系膜细胞内脂滴数量减少。结论:40ng L-1~40mgL-1茶多酚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大鼠系膜细胞摄取OX-LDL。
关键词: 茶多酚,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系膜细胞
-
8浏览
-
0点赞
-
1收藏
-
0分享
-
8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张日清, 李建安, 石明旺, 杨伟
经济研究,2003,21 (3):36~38,-0001,():
对小果油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并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试验结果表明,广宁红花油茶花药具有很强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而小果油茶褐化严重,诱导率很低。培养基及其激素种类与浓度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有很大影响,且两种油茶表现出‘致性,在最好的MS+2,4-D 0.6mg·L-l+NAA 0.4mg·L-l和Bs+2,4-D1.2 mg·L-l—-6-BA 0.4 mg·L-l培养基中,广宁红花油茶诱导率高达94.67%和91。00%,小果油茶则分别为8。O0%和3.34%。低温预处理6~12d有助于提高诱导率。MS培养基有利于愈伤组织生长增殖。还就小果油茶花药褐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罗永明, 李诒光, 谢一辉
中药材,2004,27(6):410~411,-0001,():
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2个苯骈卓酚酮类化合物,经化学方法与光谱分析鉴定为7,8,9-羟基苯骈卓酚酮和7,8,9-三羟基-4-羟基苯骈卓酚酮。该类化合物是首次从茶色素中分离得到的主要色素类成分。
-
7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白世贞, 霍红, 王勇
日用化学工业,2001,(1):18~20,-0001,():
通过选取儿茶酸、植酸钠等祛蒜味的有效成分和其他所需的原料,对祛蒜味牙膏的配方进行正交实验,利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祛蒜味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选取出祛蒜味牙膏的合理配方。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高海拔饮茶型氟中毒大鼠血清钙磷水平及碱性磷酸酶活性观察
孙殿军, 刘立志, 高彦辉, 刘运起, 杨晓静, 邓佳云, 王建光, 头戈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1):9~10,-0001,():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饮茶型氟中毒的发病机制。方法 动态观察高海拔地区饮茶型氟中毒大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钙(Ca)、磷(P)水平。结果 砖茶水组ALP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对照组:砖茶水组血清Ca在30d时低于对照组,以后逐渐回升接近对照组水平;砖茶水组血清P在30d时高于对照组,以后逐渐下降接近对照组水平。结论 高海拔饮茶型氟中毒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发病机制。
-
3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殿军, 王丽华, 徐春蓓, 石玉霞, 付松波, 高彦辉, 刘立志, 昊玉, 宋丽, 万桂敏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1):5~8,-0001,():
目的 观察砖茶氟在大鼠体内24h吸收、分布及排泄的动态变化。方法 将Wistar大鼠分为两组,用灌胃方法分别给予砖茶水和氟化钠(NaF),含氟均为300mg/L。在染氟后0.25、0.5、1、2、4、8、16、24h处死动物,取血、小肠、股骨、肌肉、心、肝、肺、脾、脑及肾,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氟水平。结果 两组大鼠骨氟最高,24h内呈现明显的蓄积作用,至24h时,砖茶组骨氟增加了约77mg/kg,NaF组骨氟增加了约70mg/kg,两组比较,NaF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速度较砖茶氟快,表现为在各组织中达到峰值的时间早,排泄的速度快,24h内在软组织中无蓄积作用。砖茶氟吸收、分布及排泄的速度均较NaF慢,在各组织器官中的浓度较NaF组稍高,除骨外,在小肠、心脏中也有轻微的蓄积作用。结论 砖茶氟在大鼠体内24代谢速度较NaF慢,且砖茶氟在多种组织中均似有蓄积作用。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殿军, 孙玉富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2,21(6):515~518,-0001,():
综述国内外文献,砖茶含氟量显著高于一般茶叶,有92.40/的砖茶样品含氟量在500-800mg/kg范围内。砖茶氟摄入量愈高,氟斑牙和氟骨症愈重,但受营养因素影响。饮砖茶水的少数民族,每人每日茶氟摄入6-16mg,平均为12mg左右。蒙族每人每日摄砖茶氟4.19mg,可不发生氟骨症,6.62mg可发生I度氟骨症,人多数少数民族每人每年饮用砖茶5kg,如果砖茶含氟量限制在300mg/kg以下,平均每人每日摄氟量不超过4.1mg,这样可以避免人多数人发生氟骨症。
-
14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殿军, 高彦辉, 付松波, 徐春蓓, 万桂敏, 吴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1):11~13,-0001,():
目的 探讨硒对饮茶型氟中毒鼠抗氟能力和骨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氟化钠组、茶氟组、高硒对照组、高硒氟化钠组和高硒茶氟组。对照组饮用自来水,氟化钠组饮用含氟100mg/L自来水,茶氟组饮用含氟100mg/L的砖茶浸出液,高硒组在饲料中加硒2.97mg/kg。3个月后处死实验动物.测定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分离血清测定血氟,检测氟斑牙发生情况,取股骨干骺端进行骨小梁面密度分析。结果 高硒氟化钠组血氟同氟化钠组比较明显降低(t=2.12,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茶氟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茶氟组和氟化钠组不论是否加硒,两组间氟斑牙和骨小梁面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硒可以降低氟化钠组大鼠的血氟浓度,但不能明显减轻大鼠氟中毒的病理损伤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蛇纹石降氟前后的砖茶水对大鼠骨骼、肾、肝形态学的影响
孙殿军, 石玉霞, 冯红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1):28~31,-0001,():
目的 观察蛇纹石降氟前后砖茶水对大鼠骨骼、肾、肝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按饮茶型氟中毒病区居民煮砖茶的方法熬制含氟为100mg/L的砖茶水,使用时稀释至5、50mg/L。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饮用含氟5、50mg/L和用蛇纹石分别将氟降至为1.5mg/L的砖茶水,对照组饮自来水。检测血、尿、骨氟,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骨骼、肾脏以及肝脏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饮用含氟5、50mg/L砖茶水的大鼠尿氟、骨氟增加,骨骼、肾脏、肝脏出现病理改变,50mg/L组改变更为明显。饮用蛇纹石降氟后的砖茶水(1.5mg/L),大鼠血、尿、骨氟和组织形态学改变与饮用自来水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蛇纹石降氟效果显著,大鼠饮用降氟后的砖茶水,骨、肾、肝细胞没有出现形态学的改变。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孙殿军, 高丽, 庞永珣, 万桂教, 徐春蓓, 宋丽, 昊玉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18(2):86~88,-0001,():
目的 探讨蛇纹石降砖茶氟的活化再生条件。方法 按少数民族饮茶习惯熬制砖茶水(含茶5.0g/L,砖茶水舍氟量约3.Omg/L),进行活化剂种类、括化荆浓度、活化时间、再生周期等因素对降氟效果影响的研究。用电极法测砖茶水氟含量。结果 蛇纹石降砖茶水氟的活化剂选用明矾(P<0.05)、括化剂浓度选用5%(P<0.05)、活化剂浸泡时间为2-8h(P>0.05)。蛇纹石经括化再生后可反复循环使用。结论 蛇纹石经5%明矾活化,可作为有效降氟剂,重复用于降低砖茶水中的氟含量。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吕晓玲, 李肇奖, 姚秀玲, 许东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4,(5):1~4,-0001,():
以乙醇为浸提剂,系统考察了乙醇浓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和浸提温度对油茶皂苷浸提率的影响。选用L16(45)正交表,正交实验得出最佳浸提条件为:浸提温度60℃、乙醇浓度65% 、料液比1:15(w/v)、浸提时间1.5hr。在此条件下油茶皂苷的浸提得率为19.15%。
-
2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吕晓玲, 李肇奖, 仇勇
粮食与油脂,2004,(11):19~21,-0001,():
以D4020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对油茶皂苷进行分离纯化。考察洗脱剂浓度、洗脱流速及碱液浓度对其纯化效果影响,结果研究表明:用0.2%碱液,20%、60%乙醇梯度洗脱后,油茶皂苷纯化倍数达到2.04,收率为75%;经紫外扫描、HPLC分析比较,纯化后皂苷达到较好分离效果。
关键词: D4020大孔吸附树脂, 油茶皂苷, 分离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吕晓玲, 李肇奖
生产与科技经验,2005,31(1),23~26,-0001,():
研究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油茶皂苷的工艺,确定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5O℃ 、体积分数65%乙醇为夹带剂,CO2流量25~30L/h,萃取时间3h。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油茶皂苷的收率为15.23%,纯度78.65%。与乙醇浸提法相比较,超临界萃取皂苷的纯度比乙醇浸提法高54%,且工艺简单。
-
2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晁若冰, 庄燕黎, 晁若冰*
药学学报,1999,34(8):613~616,-0001,():
目的:为了解大鼠-m丹参注射液和ig丹参提取物后丹参素和原儿荼醛的吸收情况.建立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方法:用高教液相色谱内标法测定。色谱拄为ODS柱,流动相为乙腈-0.01 mool·L 磷酸二氢钾溶液(8∶92),磷酸调至pH2.8,在280nm波长处检测 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 结果: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丁大鼠Im丹参注射液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血药浓度,井考察丁丈鼠ig丹参提取物后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可经肌肉和胃肠道吸收入血。结论:丹参素和原儿茶醛可作为丹参注射液和含丹参口服制剂的指标成分。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1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