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陈雯莉, 许文亮, 刘永定**, 张承才, 宋立荣
,-0001,():
对编码蓝藻二元系统和真核型蛋白质激酶(sTPK)的基因研究做一综述,并对它们在信号传导中的作用模式进行了讨论蓝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自养原核生物,它们重要的生态地位,不论是作为生物资源而显示对人类有利的一面,还是因为严重发生的产毒水华而对人类社会有害的一面都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它们发展了一系列独特的形态和生理代谢机制,使其能在各种不同生境中生长、繁殖和扩增研究蓝藻信号传导途径为阐明其高度环境适应性提供理论基础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吴敏生, 郝红伟, 陈以方, 汤娇雯, 吴庆余
生物物理学报,2003,19(1):101~104,-0001,():
为防治蓝藻水华,从超声的生物效应出发提出了新的抑藻思路。低功率高频(1.7MHz)超声高效节能地破坏藻胆体和叶绿素等蓝藻天线复合物的关键组分,或抑制其生物合成,导致光合作用受胆, 从而抑制蓝藻生长。在钝顶螺旋藻对照实验中,5min超声辐照为最佳处理时间,可显著降低蓝藻浓度,并使其生长速度大大减缓。实验发现藻蓝蛋白受到的超声破坏作用尤其强烈,即高频超声对蓝藻细胞不同成分的破坏具有选择性,据此提出了高频超声量子效应的解释。
-
6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赵以军, 吴红艳, 郭厚良, 张婷, 郭文娟
微生物学通报2003年30(3),-0001,():
鱼腥藻595(Anabaena sp. 595)、织线藻246 (Plectonema boryanum 246)和伪枝藻24 8(Scynetonema hofmanni 248)在两种重金属汞、镉和两种微量元素铜、锌诱导下 ,藻丝细胞均能发生膨大、液泡化现象。不同重金属及微量元素对3种蓝藻液泡化诱导作用强弱程度不同。汞的诱导作用明显强于镉、铜和锌 ,0 1μmol/L汞可诱导3种蓝藻发生液泡化。采用压片法均观察到诱导形成的液泡 ,液泡在相差显微镜下显示为圆球形 ,基本透明。
-
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郭勇, 王捷, 刘凤龙, 吴锦银, 施定基, 江悦华
《中国海洋药物》杂志1998年第1期(总第65期),-0001,():
应用DNA重组技术,将α型重组人种癌坏死因子衍生物(recombinant human tumor necrosls factor a,rhTNF α)cDNA插到穿援质粒PDC一8上,构建成穿棱表达载体PDC TNF,转入鱼腥藻PCC一712O中进行表达。SDS—PAGE分析和免疫印迹检测显示rhTNFa获稳定表达.表达量占藻体蛋白的15%。经超声破碎和离子交换层析获碍纯度达到90%的产品,其分子量为17.3kD,比活性为21X1061C/mg。
关键词: 转基因, 蓝藻, 制备, α型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衍生物
-
10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卫, 陈 卫 , 李圭白, 邹浩春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6月第34卷第3期/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of C. E. & Architecture Jun. 2001, Vol. 34, No. 3,-0001,():
太湖水的蓝藻水华连年爆发,难以净化处理,严重影响了供水安全。试验研究表明,高锰酸钾复台药荆的强化混凝作用能有效地去脒水中的蓝藻和降低水的色度,可拓宽混凝荆晶佳投加量范围,使净水系统的抗干扰抗冲击能力提高。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陈卫, 陈 卫, 李圭白, 邹浩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3月第34卷第2期/Journal of Hohai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s) Mar. 2006, Vol. 34, No. 2,-0001,():
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对太湖水除蓝藻除色度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强化混凝作用使得除蓝藻除色度的效果显著,并强化了后续过滤处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的致因,认为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蓝藻和色度,是其核心组分高锰酸钾的主体作用与复合成分在水中协同作用的共同结果,即新生态水合二氧化锰的作用、蓝藻有机胶质层与有机物涂层的破坏、杀藻灭活、难溶化合物的吸附共沉作用以及阳、阴离子对混凝过程中pH值平衡的作用等。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11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