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I)1流体力学数学模型
张泽廷, 张春虎, 朱美文, 千恩平
化工学报1994年2月第45卷第1卷/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February 1994, Vol. 45, No. 1,-0001,():
推导和建立了描述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两相流体力学特性的数学模型。在25mm内径的连续逆流填料萃取塔中,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2种实验体系和金属扳渡、金属丝阿日θ环2种填料对流体力学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宴验数据符合较好。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Ⅱ)1传质性能
张泽廷, 张春虎, 朱美文, 于恩平
化工学报1994年2月第45卷第1卷/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China) February 1994, Vol. 45, No. 1,-0001,():
根据双膜理论,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关联式;依据柱塞流模型.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2种实验体系在内径为25mm的塔内对金属板波和金属丝网θ环2种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传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的传质性能。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丁信伟,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现代工化,2001,21(13)26~27,-0001,():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就大豆和花生两种植物油超临界流体萃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在探 讨了压力、温度、颗粒度、空隙率以及时间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之后,获得了指导实际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丁信伟,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化学工程,2002,30 (4 ):13~15,-0001,():
建立了一套萃取实验装置,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压力15-30MPa,温度30-50℃。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颗粒度、物料填充量以及萃取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就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 当压力为25MPa、温度为40℃时可获得较高的萃取率。流量为0.2m3/h 时,萃取时间为4-5h。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证明: 沙棘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2.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7%。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