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张书霞, 华荣虹, 鲍恩东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176~180,-0001,():
18只AA肉鸡于22℃饲养。30日龄时,随机分成3组,分别进行0、5和10h的41℃高温应激处理。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应激后不同时间脾脏和法氏囊细胞DNA含量、细胞凋亡率以及Caspase-3和Bcl-2的表达。结果表明,应激处理0、5和10h时,脾脏DNA合成期(S期)细胞比例分别是4.67%、5.11%、4.78%,法氏囊S期细胞分别是30.52%、24.71%、24.04%,脾脏和法氏囊细胞凋亡率分别是0.22%、0.42%、0.32%和0.32%、0.62%、0.41%,脾脏和法氏囊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49%、10.36%、9.80%和8.60%、10.51%、9.41%,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脾脏分别是31.32%、24.01%和29.26%,法氏囊则是30.24%、27.10%、31.54%,脾脏细胞凋亡率,应激后5h与0和10h有显著差异(P<0.05),在高温应激过程中,脾脏和法氏囊的细胞凋亡率与Caspase-3表达阳性细胞率呈方向一致的变化关系,均是从0h到5h逐渐升高,以后又逐渐下降,而与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呈反向变化关系。据此说明高温应激能明显影响脾脏和法氏囊细胞凋亡,而这种细胞凋亡的变化受Caspase-3和Bcl-2表达的调节。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小麦基础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肉仔鸡消化道不同部位非淀粉多糖消化率的影响
高峰, 雷丽, 高俊勤, 徐骏, 王永花, 施传信
中国粮油学报,2008,23(1):103~109,-0001,():
通过在小麦基础日粮中添加国产酶(E)和进口酶(E)两种木聚糖酶制剂,研究了木聚糖酶对肉仔鸡各消化道食糜及粪中非淀粉多糖(NSP)消化率的影响。试验将7日龄肉仔鸡分成5组,分别为小麦对照组、小麦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2%E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支配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的感觉神经元定位-CB-HRP法逆行追踪
陈秋生
畜牧兽医学报,1999,30(3):238~243,-0001,():
采用霍乱毒素-辣根过氧化物酶(CB-HRP)标记法,逆行追踪鸡输卵管蛋白分泌部初级感觉神经元位置。结果显示,两侧颈静脉神经节、结状神经节以及颈12至腰荐12脊神经节出现标记细胞,左侧的标记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在脊神经节的分布区域内,有两个相对集中区,分别位于胸5至腰荐2和腰荐8至腰荐10。颈静脉节和结状节的标记细胞数量比脊神经节的少。表明,鸡输卵管虽属单侧发育器官,但其蛋白分泌部接受双侧感觉神经的分布,只是以同侧(左侧)神经支配为主;感觉神经既经脊神经途径传入,也由迷走途径传入,但以前者为主,文中还对交感与副交感传入途径的优势现象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鸡,, 输卵管蛋白分泌部,, 传入神经元,, CB-HRP法
-
2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迺发, 黄族豪, 文陇英
Acta Zootaxonomica Sinica, 29(3):600-605 (July, 2004),-0001,():
通过地理分布、形态差异、分子进化证明了我国特有种大石鸡Alectoris magna分化为两个亚种,指名亚种 A. magna magna和兰州亚种新亚种A. magna lanzhouensis subsp. nov.。对新亚种与指名亚种的形态进行了比较。测新亚种12个和指名亚种7个样本的mtDNA控制区486个碱基,两个亚种间无共享单倍型,其间基因交流受到限制;新亚种各取样种群间共享一种单倍型,说明它们来自共同祖先;新亚种序列变异0.27%,而指名亚种为0.91%,其间差异显著(t=1177,p=0.046<0.05);两个亚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0103,约50万年前它们分歧进化。
-
4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93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