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程;工程、能源与技术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丁信伟,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现代工化,2001,21(13)26~27,-0001,():
建立了一套超临界流体萃取实验装置,就大豆和花生两种植物油超临界流体萃取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实验研究。在探 讨了压力、温度、颗粒度、空隙率以及时间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之后,获得了指导实际生产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丁信伟, 银建中, 孙献文, 李志义
化学工程,2002,30 (4 ):13~15,-0001,():
建立了一套萃取实验装置,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沙棘油进行了实验研究。压力15-30MPa,温度30-50℃。分别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颗粒度、物料填充量以及萃取时间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并就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机理和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 当压力为25MPa、温度为40℃时可获得较高的萃取率。流量为0.2m3/h 时,萃取时间为4-5h。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证明: 沙棘油中饱和脂肪酸含量占12.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7.7%。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1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丁信伟, 银建中, 原华山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41(6):659~662,-0001,():
采用设计的SCFE装置进行了沙棘籽油的超临界流体(CO2)萃取。实验条件为压力15~30MPa, 温度303~323K,流速0.05~0.40m3/h. 在30M Pa、313K时得到最高油产率。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用于超临界萃取过程动力学模拟。网络结构为三层BP网。以压力、温度、萃取时间为输入信息,以萃取量为输出对网络进行训练。由此得到的网络可以对萃取速率和单位时间床高方向的萃取量进行准确的模拟和预测。进一步发展后,该方法可为放大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6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