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事岩体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与裂隙动力学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寒区冻土力学与工程研究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
主要科研领域包括健康促进、健康相关行为、社区卫生服务、医疗保险、生命质量评价、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等。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李宁秀, 刘朝杰, 任晓晖, 刘丹萍, 潘小平, 龚志平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68~479,-0001,():
目的:探讨验证问卷备择答案等距离性的方法。方法:计算去除某条目后,同领域其他条目得分的合计值,然后观察选择该条目不同备择答案的人群,其合计值间是否等距离。测试量表采用36 条目简明量表,调查样本2250 人,纳入分析样本2246 例。结果:使用该法能够发现问卷中的异常条目,等距离性验证结果与原量表设计基本吻合,但是测试条目必须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同领域条目相互验证可能是验证备择答案的等距离性的一种简易方法,对此尚需数理学论证。
-
9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四川省城市居民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定量评价标准的研究
李宁秀, 应桂英, 任晓晖, 刘丹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2):1141~1145,-0001,():
目的 制定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定量评价标准。方法 通过史献检索收集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资料,收集四川省的行为危险因素临测资料,运用系统评价数据库软件(Reviw Marta 4.11)进行Me诅分析,将各研究的危险因素与脑Jlf管病的比值比(0R)、相对危险度(RR)进行合并,以台并的R(艘)值为基础,运用统计模型将不司暴露水平的危险因素转换为危险分数。结果 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建立了35~69岁分性别的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被动吸烟墒血压、高血脂、体重指数、体育锻炼、饮酒、高脂饮食、喝奶、口服避孕药、糖屎病史、心脏病史和脑卒中家族史的定量评价标准(危险分数转换表)。无这些危险因素(体育锻炼、喝奶除外)者其危险分数均≤l,00,丽有这些危险困素者其危险分数均>100,日危险分数髓危险程度的增加增高。结论 脑血管病危险分数转换表是计算脑血管病存在死亡危险的基础,后者可预测个体在未来10年发生脑血管病死亡的概率。
-
2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3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