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医学 19
- 0000年 19
- 期刊论文 19
-
暂无
-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 19
-
法医病理学及法医毒理学。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周亦武, 贾冬梅, 何光龙, , 邓伟年, 孙来晶,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2006,22(3):161~165,-0001,():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巢蛋白(nestin)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利用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模型,在脑挫伤后不同时间(0.5,6,12 h 和1,3,7,14,28d)观察nestin 蛋白在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表达情况。结果伤后0.5h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及胼胝体nestin 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7d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28d伤侧皮质、海马齿状回恢复至正常组水平,伤侧胼胝体在伤后28d仍有弱表达。结论nestin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nestin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标志。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郭学荣, , 章诗伟, 邓伟年, 刘良, 徐小虎
中国法医杂志2004,19(4):210~212,-0001,():
目的观察脑损伤后COX21 和COX22 蛋白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法医学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以自由落体撞击雄性SD 大鼠右顶叶制备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P 法处理脑组织检材,观察不同时间(1、3、5、7、14d)脑组织COX21/COX22 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内有低水平的COX21/COX22 表达;脑挫伤后1-5d,大鼠脑组织内COX21 表达逐渐增加,14d 时仍维持在高表达水平;脑挫伤后1-3d,大鼠脑组织皮质内COX22 表达逐渐增加,1d 时海马COX22 表达达高峰。结论脑挫伤后可诱导COX21/COX22 蛋白在脑内表达,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郭学荣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3,10(4):240~242,-0001,():
暂无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4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 邓伟年, 谭亮, 肖爱武, 舒细记, 戴甲培,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7,22(4):229~233,-0001,():
目的研究人脑挫伤后NF200在脑组织中神经元及轴索中表达的变化。方法88例闭合性脑挫伤标本,按损伤时间分为0. 5h、1h、3h、24h、3d、7d、14d和30d共8 个实验组,另以6 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不同时间NF200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0. 5h和1h组,挫伤灶内及边缘NF200免疫组化染色几乎阴性;随时间的延长,挫伤灶内残存神经元及其周围神经元NF200染色逐渐增强,甚至发生核内转移;挫伤灶周围轴索在伤后出现波浪状扭曲、肿胀和断裂,最早在24h组出现收缩球(retraction ball,RB),7d组轴索病变最明显,可见大量RB。图像分析发现伤后0. 5h组和1h组,脑挫伤部位NF200阳性细胞的平均光密度(AOD)下降,其后逐渐升高,在14d组或30d组达高峰。结论脑损伤后NF200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并可用于诊断轴索损伤(AI),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在推断脑损伤时间上的有一定参考价值。
-
18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4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张益鹄, 邓伟年, 刘艳, 胡志红
Journal of Forensic Medicine, August 2002, Vol. 18. No.3,-0001,():
目的研究脑挫伤后ARP-SRP基因表达谱差异及其法医学意义。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应用ARP-SRP-1.O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凋亡蛋白和应激反应蛋白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基因芯片杂交结果中,发现人类溶酶体的胃蛋白酶抑制剂不敏感蛋白酶基因fCLN2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CLN2基因与一种婴儿致死性神经变性疾病LINCL有关,但CLN2基因在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基因芯片在研究脑损伤后相关基因的改变具有快速、高通量、高敏度等特点。
-
4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何光龙, 贾冬梅, , 孙来晶, 邓伟年,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3(2):115~119,-0001,():
目的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CNS 内β-APP蛋白表达时空性规律。方法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伤后β-APP 蛋白在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的表达情况,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1)皮质内β-APP蛋白在伤后表达呈一定波动性,0.5h表达明显增加后,逐渐下降,12h 降至最低,低于对照组,随后再次表达增加,3d达高峰;(2)伤后24h 海马区β-APP 表达开始逐渐下降,3d 降至最低,14d 回到对照组水平;(3)齿状回(DG)内β-APP蛋白在伤后12h低于对照组。结论实验性脑挫伤后皮质β-APP表达时序性规律可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但海马区及DGβ-APP变化规律在脑损伤时间推断方面价值不大。
-
2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郭学荣, , 马艺列, 李振营, 李欣, 刘良
法医学杂志,2005,21(3):223~225,-0001,():
环加氧酶(cyclooxygenase, COX)是催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AA)合成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的限速酶。后者在调节有丝分裂、凋亡、血管生成、血流动力学、继发性脑损伤及炎症反应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OX 有两种亚型:COX- 1 和COX- 2。近年来研究证实,COX- 1 和COX- 2 在脑损伤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 肖爱武, 邓伟年, 孙来晶, 舒细记,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法医学杂志,2006,22(4):245~249,-0001,():
目的研究CyclinD1 在人不同部位脑挫伤组织中表达的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88 例脑挫伤标本按损伤后存活时间0.5,1,3,24 h 和3,7,14,30d 分为8 个实验组,另以6 例非脑挫伤的脑作为对照组,应用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并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CyclinD1 的变化。结果脑挫伤后,挫伤灶中央CyclinD1阳性细胞几乎丧失,1 h 后挫伤灶周围CyclinD1阳性细胞开始增加,3h-30d之间各组挫伤灶周围免疫阳性反应的细胞增加显著,在3h-30d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CyclinD1主要见于小胶质细胞和其它胶质细胞,少数神经元也呈阳性。结论人脑挫伤后,Cyclin D1在多种脑细胞内表达,以胶质细胞表达明显,Cyclin D1阳性细胞在伤后不久即显著增加,故可作为早期脑损伤的诊断指标。
-
5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E2F-1基因和劭基因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亦武, 刘小琦, 宾晓农*, 曾波航, 王云南, 陈家茎, 吕嘉春*
广州医学学报,2005,33(6):52~55,-0001,():
目的:探讨E2F-1和Rb基因在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诊断的60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与34例正常肺组织中E2F-1和Rb基因蛋白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E2F-1在肺癌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45/60)和41.1%(14/3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抑癌基因Rb在正常组织与肺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6.3%(2/32)和23.3%(14/60),P<O.05。E2F-l和Rb表达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319,P:0.013)。但E2F-1、Rb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临床分期、分化、淋巴结转移等无关联(P>0.05)。结论:E2F-1基因的过度表达以及Rb基因的表达缺失或减低对肺癌的发生发展起协同促进作用。
-
2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 张益鹄, 邓伟年, 刘艳, 朱少华, 徐小虎
中国法医杂志2005,20(1):4~8,-0001,():
目的研究大脑及脑干脑挫伤后组织病理学变化及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并比较大脑与脑干损伤之间有无差异。方法对8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的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cFAP、HSP70、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早期出现的胞浆嗜酸性肿胀胶质细胞(ECSG)是脑损伤后一种早期应激性反应,挫伤部位淀粉样小体(CA)的增多及噬神经细胞现象也可在脑挫伤后早期形成,而脑干挫伤ECSG发生率高于大脑。中性粒细胞浸润、泡沫细胞及胶质瘢痕形成有一定时序性。结论ECSG在判断生前脑挫伤及推断脑挫伤时间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在ECSG较多的部位,泡沫细胞及CA也较多,三者之间可能存在联系,并提出CA是脑挫伤后反应性产物之一,可用于推断脑损伤时间。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 张益鹄, 邓伟年, 刘艳, 林元益, 徐小虎
Chinese Journa lO f Forensic Medicine, 2005, 20 (4): 209-213,-0001,():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 SP70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及大脑与脑干H SP70变化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脑挫伤24h后. HSP70阳性神经细胞最多见,且免疫反应性最强,随后逐渐下降,14d组及30d组HSP70表达与对照组类似。脑挫伤部位可见较多H SP70阳性的淀粉样小体。图像分析显示大脑与脑干H SP70 阳性细胞3个参数(A、IOD及AOD)之间呈高度显著正相关或显著正相关,由高至低排列为:A>IOD>AOD。结论神经细胞H SP70免疫组化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作为推断脑挫伤经过时间的参考,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神经细胞HSP70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脑挫伤灶周围淀粉样小体形成的意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脑挫伤, HSP70, 损伤时间, 图像分析技术(, IAT), , 免疫组织化学(, IHC),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何光龙, , 刘良, 贾冬梅, 戴甲培,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1(3):160~162,-0001,():
载脂蛋白E(apolipopmtein E,apo E)在脑损伤愈后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损伤后不同时段,ap0 E含量及出现部位均呈现一定的波动性,而这些问题对探讨脑损伤的治疗及在法医学中推断脑损伤时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现就这些问题的相关研究作一概述。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何光龙, , 孙来晶, 贾冬梅, 邓伟年, 戴甲培, 刘良, 徐小虎
中国法医杂志,2007,22(1):11~14,-0001,():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脑内apo E蛋白变化的时空性规律。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撞击法致大鼠脑挫伤模型,观察伤后不同时间(0.5h、2h、6h、12h、24h、3d、7d、14d) apo E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作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伤后0. 5h组脑皮质神经元apo E出现阳性表达,3d达到高峰,随后下降;伤后0.5h组在海马出现apo E强阳性反应,CA1区在伤后3d达到高峰,而CA2~ CA4区在24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伤后海马apo E 表达以CA1区最强。结论挫伤后apo E时空性变化规律可作为脑损伤时间推断、早期诊断及生前伤和死后伤鉴别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
4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0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OTS-2.2S基因芯片对人脑挫伤后基因表达差异的初步研究
周亦武, , 张益鹄, 刘艳, 邓伟年, 王成毅
法医学杂志,2004,20(2):77~81,-0001,():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人挫伤脑组织中基因表达差异。方法从脑组织提取mRNA,通过OTS-2.2S基因芯片,研究脑挫伤组织与对照脑组织细胞原癌及抑癌相关基因特异性表达差异。结果发现在挫伤脑组织中,HoJ-1和KlAAOO65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p107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脑挫伤中仅发现3条基因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是对脑损伤后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法医学意义进行的探索性研究。
-
1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贾冬梅, 何光龙, 孙来晶, 肖爱武, 刘良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6,12(2):126~130,-0001,():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HSP70 蛋白表达的变化关系,探讨其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自由落体撞击大鼠脑挫伤后HSP70 蛋白在伤后不同时间(0.5h、6h、12h、24h、3d、7d、14d、28d)表达情况。结果0.5h伤侧皮质挫伤灶周围HSP70 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增强,12h 达高峰,24h 降至较低,3d又再次升高,以后逐渐下降,28d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HSP70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作为法医学推断早期脑损伤时间的敏感性指标之一;HSP70可作为判断脑损伤是否存在及区分生前和死后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贾冬梅, , 何光龙, 徐小虎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6,21(1):39~41,-0001,():
神经干细胞能够不断增殖、迁移,并具有分化成神经元、星型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神经干细胞的这种特性为研究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及损伤后功能恢复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医病理学死后时间和尸体损伤推断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对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鉴定、增殖、分化与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其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
4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及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变化*
周亦武, , 张益鹄, 邓伟年, 刘(艳, 徐小虎, 武胜国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4(3):277~280,-0001,():
目的探讨人大脑及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Ast)及其特殊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变化与损伤时司的关系,以及大脑与脑干挫伤后病变的差异。方法对87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死亡者脑挫伤组织进行病理学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脑挫后 Ast灶性肥大及增生最早见于伤后12 h,7-14 d达高峰,30 d胶质瘢痕基本形成。在Ast 4项图像分析指标中,平均细胞数在伤后首先下降然后逐渐增加,细胞平均吸光度值、积分吸光度值及细胞平均面积在脑挫伤后14 d内随时司延长而逐渐增加,大脑与脑干之司Ast的上述4项指标在脑挫伤后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性由高至低为:平均细胞数>平均吸光度值>积分吸光度值>细胞平均面积。结论星形胶质细胞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可用于脑挫伤后经过时司的推断,大脑与脑干挫伤后星形胶质细胞GFA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1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周亦武, 孙来晶, , 王华林, 徐葛林, 吴杰, 胡志红
中国法医学杂志,2008,23(6):400~402,-0001,():
目的 探讨一步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onestep reverse transcriptasePCR或一步法RTPCR)在人狂犬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4例临床诊断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冰冻脑组织,用一步法RTPCR检测病毒,狂犬病毒CVS 株感染的鼠脑和急性胰腺炎死者的脑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 4 例脑组织中提取的RNA,电泳后得到与狂犬病N 基因长度一致的片断。结论 一步法RTPCR可用于人狂犬病毒的检测,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意义。
-
14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4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免疫荧光及双抗体夹心ELISA在人狂犬病检测中的应用
周亦武, 孙来晶, , 徐葛林, 王华林, 吴杰, 胡志红
法医学杂志,2007,23(6):411~415,-0001,():
目的探讨免疫荧光和双抗体夹心ELISA 在人狂犬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4 例临床诊断狂犬病死亡患者的大脑、小脑、脑干、海马,分别于冰箱和甲醛固定后保存,用上述方法检测。感染狂犬病毒CVS 株的鼠脑组织和急性胰腺炎死者脑组织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结果70 ℃保存的人脑和阳性对照狂犬病毒均为阳性,甲醛固定的人脑和阴性对照均为阴性。结论免疫荧光和双抗体夹心ELISA 可用于人狂犬病检测,但脑组织要低温保存,不能用甲醛固定。
关键词: 人狂犬病, 法医学鉴定, 免疫荧光, 双抗体夹心ELISA
-
4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