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00年 10
- 期刊论文 10
-
暂无
- 哈尔滨医科大学,黑龙江 10
-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宫颈癌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L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凌虹, 谷鸿喜, 张凤民, 钟照华, 王文阁, 郭淑元, 娄阁, 郭彩玲
,-0001,():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晚期基因区(L1)编码病毒的主要衣壳蛋白,且HPV16感染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故对中国妇女感染的HPV16基因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有重要实际意义。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扩增了3 例中国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的L1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了克隆及全序列分析。结果 发现3个HPV16L1基因核苷酸序列有4处均与最初报道的HPV16L1 DNA序列不同,并由此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亦发生变化。结论 中国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L1核苷酸有一定程度变异。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6型, L1基因克隆, 核苷酸序列测定
-
7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8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谷鸿喜, 贾士东, 王文阁**, 钟照华, 凌虹, 贺福初**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7,31(6):433-435,-000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HPVs)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18致病进程更具侵袭性,其晚期基因L1现被用于疫苗学研究。本实验从HPV18 pBR322质粒中克隆HPV18L1片段,构建了HPV18L1 p GEM重组质粒。对L1片段两端测序时发现,原始报道序列在5701和6842位置的碱基为C,而实际测序结果均为G,推断其相应三联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变化分别为Pro→Arg,Pro→Pro。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18L1基因, 克隆, 测序
-
3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9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刘慧雯, 刘东华, 单智焱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4):2708~2710,-0001,():
临床上许多疾病由于细胞老化或受到病损,而引起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障碍或丧失,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如帕金森综合征、糖尿病、皮肤烧伤等。目前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主要采用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然而,供体来源不足和免疫排斥反应一直成为器官移植方面的有待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治疗性克隆是生物学界在20 世纪90年代末取得的两个重大突破- 体细胞克隆技术及干细胞培养技术结合后产生的医学奇迹。它的目的就是产生个性化的,在基因组成上与患者相同的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 ES),然后诱导BC 分化为特定类型的可供移植的细胞或组织,来修复患者已丧失功能的组织或器官,达到完全治愈。常用的方法是:①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重构胚。②分离培养胚胎干细胞。③定向诱导分化胚胎干细胞,获得特定类型细胞。④目的细胞的分离纯化。⑤利用组织工程学的方法,把目的细胞构建成组织和器官。着重介绍治疗性克隆研究现状及最新使用方法,并对面临的问题作了概括性讨论。
-
106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26下载
-
0评论
-
引用
雷蕾, 陈大元①*, 李劲松①③*, 韩之明①, 雷蕾①, 刘忠华①, 寇朝辉①, 马世援②
科学通报,2003,48(8):768~773,-0001,():
利用体外培养的成年母牛(GN)和公牛(GLV)的外耳成纤维细胞作为核供体,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克隆牛研究,并成功地获得了一批成年体细胞克隆牛犊。经核移植构建的重构胚的囊胚发育率分别为23.98%(GN,123/513)和29.55%(GLV,138/467)。然而,雌性重构胚(GN)发育满期的比例却明显高于雄性重构胚(GLV),分别为8.02%和1.82%。比较了鲁西黄牛、青年Holstein奶牛及经产Holstein奶牛种3不同受体牛的移植效果.在移植GN重构胚时,3种受体牛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但黄牛的流产率高达85.71%,显著高于青年奶牛及经产奶牛的流产率(分别为14.29%和0%,P<0.05)。黄牛受体生产的克隆牛犊占移植胚胎总数的1.54%,显著低于青年Holstein奶牛及经产Holstein奶牛(分别是10.39%及20.0%,P<0.05)。而移植GLV重构胚时,3种受体牛的妊娠率、流产率及产犊比率均无显著差异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4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殿俊, 吕雪莹, 李大林, 谷金宇, 王兰, 杨秋霞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27(4):242~245,-0001,():
目的 克隆TAP1及TAP2基因,分别转染TAP1及TAP2表达下调的人肺腺癌细胞系Anip973,以提高其表达水平,从而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原提呈能力。方法 采用RT-PCR方法自EBV刺激的B-LCLs克隆TAP1及TAP2基因,与pcDNA3.1/V5-His-TOPOTAExpressionvector连接,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脂质体法(LipofectamineTM2000)转染人腺癌细胞系Anip973,经C418筛选4~6周,通过RI-PCR检测TAPI及TAP2的表达。结果 经测序确认已成功克隆人TAP1及TAP2基因,建立稳定表达TAP1或TAP2的细胞系,经RT-PCR分析,Anip973细胞TAPl、TAP2的mRNA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基因转染可恢复肿瘤细胞TAP1及TAP2的表达,为增强MHCI类分子提呈肿瘤抗原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 基因克隆, 转染及表达
-
12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李殿俊, 刘玉, 吕雪莹, 杨秋霞, 谷金宇, 王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4,20(1)53~54,-0001,():
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属于ABC(ATP-bindingcas-sette)转运体超家族B亚家族。人类TAP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的MHC-Ⅱ类基因区,其编码的TAP1和TAP2分子,分别由748和686个氨基酸残基所组成,两者可形成异源二聚体参与肽类的转运过程,在MHC-Ⅰ类分子介导的抗原递呈途径中起着重要作用[1,2]。因此,TAP的异常将严重影响抗原递呈,成为病毒感染及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的重要机制[3],如卵巢癌[4]、肝癌[5]及宫颈癌[6]细胞中TAP1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我们在本实验中,从B淋巴母细胞系中克隆出TAP1基因,并构建了其表达载体pcDNA3.1/V5-HisTOPOTA-TAP1。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6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曲章义, 赵宏宇, 赵育莹, 郑宏霞, 刘勇, 杨宝峰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2004,27(6):362~364,-0001,():
目的 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6亚基片段进行亚克隆、表达,获得重组的亚克隆多肽,为进一步研究PA6亚基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PA亚基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PA6片段,应用定向克隆策略将扩增后片段与高效表达载体pQE32重组,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IPTG诱导各亚克隆系高效表达,优化表达条件。结果 PCR法扩增出402bp的片段,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正确的重组质粒,在E。coliM15中表达得到相对分子量约为17KD的重组蛋白,获得重组多肽。结论 成功地亚克隆及表达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A6亚基。
-
3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1-1亚基片段的克隆及表达
曲章义, 刘佳, 扬力明, 赵育莹, 郭彩玲, 杨宝峰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3,22(6):465~467,-0001,():
目的 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I-I亚基进行亚克隆、表达,获得重组的亚克隆多肽,为进一步研究PB1亚基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PB1亚基cDNA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出PB1-1片段,应用定向克隆策略将扩增后片段与高效表达载体pQE30重组,阳性克隆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1PTG导各亚克隆系高效表达:优化表达条件。结果 PCR法扩增出487hp的片段,酶切及测序鉴定获得正确的重组质粒,在E-coliM15中表达得到相对分子量约为20KD的重组蛋白,获得重组多肽。结论 成功地亚克隆及表达了流感病毒RNA聚合酶PB1-1亚基。
-
1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曲章义, 侯咏, 刘佳, 郭彩玲, 金玉霞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3):465~467,-0001,():
目的 克隆人腺病毒3型(Ad3)六邻体-L1(Hexon-L1)、六邻体-L2(Hexon-L2)区基因,构建含有该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鉴定,为进一步构建表达载体,制备基因工程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从Ad3感染的HeLa细胞中提取Ad3DNA,用PCR方法扩增Hexon-L1、Hexon-L2基因,将得到的片段定向克隆到克隆载体pUC19质粒中,对克隆片段进行DNA测序鉴定。结果 构建了重组质粒pUC19Hexon,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证明克隆的片段为Ad3六邻体序列。结论 成功克隆了Ad3的Hexon-L1、Hexon-L2区基因。
-
11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王滨有, 刘相冬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6年3月第27卷第3期/Chin J Epidemiol, Marhch 2006, Vol. 27, No. 3,-0001,():
目的 构建单周期复制的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重组疫苗。方法 将感染性EIAV分子克隆WU57囊膜(env)基因敲除,在pGPT中克隆4个拷贝的Mason Pfizer猴病毒组成性RNA转运因子(CTE),构建重组质粒pGPTC;构建另一表达Env蛋白的重组质粒pTEB,并分别与重组质粒pGPT、pGPTC共转染进入293细胞;以Western blot对转染细胞外培养液进行检测以鉴定病毒粒子的产生;通过免疫荧光分析鉴定感染细胞内病毒蛋白的表达。结果 pGPTC/pTEB共转染的细胞外培养液中检测到特异性EIAV病毒蛋白,而pGPT/pTEB共转染的细胞外培养液中没有检测到特异性EIAV病毒蛋白。转染细胞产生的病毒粒子EIAVGPTC感染的原代马肾细胞(EK)内检测到病毒蛋白的表达,而用感染细胞产生的病毒粒子再感染EK细胞,则无病毒蛋白表达。结论 Rev/RRE对于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是必需的;CTE可以替代Rev蛋白功能辅助EIAV结构蛋白的表达;转染的293细胞产生了EIAV病毒粒子并分泌到胞外培养液中;产生的病毒粒子EIAVGPTC是一复制缺陷的活重组病毒。
-
9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6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