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高岩, 孙开华, 吴奇光
,-0001,():
为探讨牙源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性,用常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对3例牙源性透明细胞癌进行分析。发现该肿瘤主要由片状及小巢状排列的透明细胞构成,尚有少许基底样细胞。肿瘤无被膜,呈浸润性生长,上皮膜抗原及角蛋白阳性,增值细胞核抗原染色见基底样细胞阳性率较透明细胞高。3例肿瘤中2例初次手术时即有局部淋巴结转移;另一例术后1年复发并发生淋巴结转移。结果表明,该瘤为恶性上皮性肿瘤称之为牙源性透明细胞癌更符合其生物学特性。
-
5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290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颌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例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高岩, 刘昕燕, 刘井岚, 庞淑珍
,-0001,():
用常规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22例颌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进行了研究。HE染色见朗格汉斯细胞(LC)核由于扭曲而呈现多样性,核分裂并不少见。片状排列的细胞间可见明显不规则细胞间隙。免疫染色见LCS-100阳性,PCNA阳性率平均为14.5%,病变中还散在CD68及组织蛋白酶D阳性的组织细胞,淋巴细胞以T细胞为主。上述结果提示:LC细胞核形态的多样性及细胞排列是诊断本病的基础;该病变是LC增殖性而不是LC单纯聚积;病变中的LC 属不成熟的LC前体细胞。
-
3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2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高岩, 刘昕燕, 庞淑珍
,-0001,():
目的 研究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用H染色、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14例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进行了分析。结果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占口腔鳞状细胞癌的1%,男性多于女性,可发生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临床表现主要为肿物和溃疡。肿瘤由基底样细胞和鳞状细胞构成,以基底样细胞为主,常形成粉刺样坏死,核分裂较多。邻近上皮常由异常增生。肿瘤细胞角蛋白AE1/3/、CK13阳性,s-100阴性,组织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阳性细胞多。P53阳性率为50%。35.7%的病例初次手术时已有淋巴结转移。结论 口腔基底样鳞状细胞癌较普通鳞状细胞癌恶性程度高,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点,临床及病理上应予以重视。
-
1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8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期刊论文】癌前口腔上皮中细胞粘附分子CD44v3和CD44v6表达的改变
高岩, 刘井岚, 庞淑珍
,-0001,():
目的 研究细胞粘附分子CD44v3和CD44v6在口腔癌前病变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癌变的关系。方法 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查85例正常、增生、异常增生口腔上皮和口腔鳞癌中CD44v3和CD44v6的表达。结果 正常及单纯增生口腔上皮细胞膜有CD44v3和v6的强表达,上皮染成网状。上皮轻度异常增生变化不明显。随上异常增生程度加重,上皮深层细胞出现CD44v3和v6低表达,染色变浅或无染色,12例重度异常增生者均出现低表达。同一标本中即有上皮单纯增生又有上皮中、重度异常增生的9例中,8例有CD44v3和v6的低表达。鳞状细胞癌的浸润缘有上述低表达,部分转移灶较原发灶染色浅。结论 上皮中重度异常增生时,CD44v3和v6表达下降。这种低表达可能与异常增生时细胞粘附力下降及癌变时发生基底膜浸润有关。
-
48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173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