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台湾海峡两种优势浮游桡足类——亚强真哲水蚤和中化哲水蚤的摄食研究
李少菁, 陈钢, 黄加祺
中国海洋学文集,1997,7:196~204,-0001,():
1994年夏季(8月)和1995年冬季(2月)在台湾海峡北部用肠荧光技术对两种优势浮游桡足类,亚强真哲水蚤(Eucalanus subcrassus)和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的摄食强度、摄食习性做了定性和定量的追踪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亚强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的肠色素(GPC)水平分别为0.131~7.634和0.067~1.932μg/ind。表现出种间个体大小,食性的差别和显著的季节差异。(2)连续站24小时追踪调查表明:两种桡足类的GPC周日变华呈相似的昼夜双峰型,夜间和午间摄食显著加强;这种变化与潮汐周期有较好的吻合。(3)亚强真哲水蚤和中年哲水蚤的肠排空过程用色素衰减法测行:亚强真哲水蚤:GPC=0.497exp(-0.020t);中华哲水蚤:GPC=7.214exp(-0.033t)。求午此两种类的肠排空速率分别为0.020/min和0.33/min。(4)亚强真哲水蚤和中华哲水蚤的日食量分别为0.6和5.4μg/ind,比重日食量为0.7%和5%碳体重:两个桡足类种群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分别是0.1%~0.6%和1.5%~3.1%现存量,对应0.2%~0.6%和26.8%~53.7%初级产量。文章对典型亚热带海区浮游桡足类摄食的几个生态牲和台湾海峡中型浮游动物摄食作用微弱的现象作了分析和讨论。
-
18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1下载
-
0评论
-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