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相关度
- 按时间
- 按阅读量
- 代表性成果优先
【期刊论文】10种中药成分对CEF的增殖和抵抗NDV感染的影响
胡元亮, 孔祥峰, 李祥瑞, 王德云, 刘家国, 张宝康, 王效田
畜牧兽医学报,2004,35(3):301~305,-0001,():
分别将5种浓度的黄芪多糖(APS)、当归多糖(CAPS)、淫羊藿多糖(EPs)、板蓝根多糖(IRPS)、蜂胶多糖(PPS)、黄芪黄酮(AF)、淫羊藿黄酮(EF)、蜂胶黄酮(PF)、黄芪皂甙(AS)和人参皂甙(GS)10种中药成分加入到培养24 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再培养12 h后接种新城疫病毒(NDV),于病毒接种后72h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测定CEF活性以评价各中药成分对细胞增殖及其抵抗病毒感染的影响。结果表明,10种中药成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增殖和抵抗病毒感染,前者以AF、APs、IRPs、PF和Gs的作用较强,后者以Gs和IRPs的作用较强,部分中药成分在两方面作用中各有所长,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
4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82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胡元亮, 孔祥峰, 胡元亮*, 刘家国, 张宝康, 陈玉库, 王德云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3,26(2):84~87,-0001,():
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黄芪多糖、当归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多糖、板蓝根多糖、黄芪黄酮、蜂胶黄酮、淫羊藿黄酮、黄芪皂苷和人参皂苷等10种中药成分分别加入已培养24h、刚形成单层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在加药后12,24,36,48 和60h用MTT法测定它们对CEF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皂苷、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和蜂胶黄酮主要表现为促进增殖; 淫羊藿多糖主要具抑制效应; 其他5种中药成分在某些浓度和时间点能促进增殖,而在某些浓度和时间点则抑制增殖,并有一定的量效和时效关系。
-
2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35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胡元亮, 任宇皓, 宋大鲁, 刘家国, 张宝康, 顾友成
中国兽医学报,2005,25(3):304~306,-0001,():
将安全浓度范围内的黄芪多糖(ast ragalus po lysaccharide,A PS) 和淫羊藿多糖(epimedium po lysaccharide, EPS)分别加入到培养12 h 和24 h 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 中,测定加药后CEF 增殖率和成层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2 种多糖均能促进细胞增殖和延缓细胞衰老,EPS 的作用强于APS,具有一定的量效、时效关系。
关键词: 黄芪多糖(, APS), , 淫羊藿多糖(, EPS), , 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 增殖, 衰老
-
13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9下载
-
0评论
-
引用
胡元亮, 孔祥峰, 胡元亮*, 王德云, 李祥瑞, 刘家国, 张宝康, 邱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4,27(2):90~93,-0001,():
将5种浓度的当归多糖、黄芪多糖、板蓝根多糖、淫羊藿多糖、蜂胶多糖、淫羊藿黄酮、蜂胶黄酮、黄芪皂苷和人参皂苷分别与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混合感作144h和272h后,加到已培养36h的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中,继续培养72h,采用中性红染料吸收法测定CEF增殖变化,判定中药成分对病毒感染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中药成分几乎所有浓度均影响或显著抑制病毒的感染活性,且与感作时司有一定的相关性。
-
21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71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崔保安, 魏战勇, 黄克和, 金喜新, 王学斌, 杨明凡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5, 28 (2): 147-149,-0001,():
以PK-15细胞为模型,研究不同浓度的硒蛋氨酸对猪细小病毒(PPV)体外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2-8µmol·L-1范围内,硒蛋氨酸对细胞生长没有影响,但对猪PV的体外复制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增强。还原型谷胱甘肽和甘露醇均有增强硒蛋氨酸的抑制病毒复制作用,两者同时添加时,其作用更明显。
-
15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53下载
-
0评论
-
引用
崔保安, 魏战勇, 黄克和, 金喜新, 王学斌, 胡功政, 杨明凡, 张素梅
中国兽医学报2005年9月第25卷第5期/Chin J Vet Sci Sept. 2005, Vol. 25, No. 5,-0001,():
将猪细小病毒南京毒株1(NJ-1)、南京毒株2(NJ-2)和7909毒株接种于PK-15细胞,用免疫荧光检测方法研究了猪细小病毒增殖的基本特性与规律。在PK-15细胞中,3个毒株的增殖规律基本相似,均在感染后12h即可检测到荧光,表明其子代病毒粒子产生,随后逐渐增多,在感染后48h荧光几乎遍布所有细胞,随后荧光开始衰减,在84h时病毒引起细胞大面积崩解,荧光呈现岛屿状分布。通过绘制其一步法生长曲线可知,在病毒感染后12h,细胞培养液中的病毒TCID50/mL为2.O左右,随后逐渐增高,感染后60h3种毒株的TCID50/ml均达到最高,子代病毒粒子向细胞外释放也达到高峰,其后TCID50逐渐下降。培养液中病毒粒子的丰寿期为7h。
-
14浏览
-
0点赞
-
0收藏
-
0分享
-
68下载
-
0评论
-
引用